周晓红
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优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韵律以及丰富真挚的情感让诗词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选入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更是文化瑰宝的精华,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欣赏和鉴赏水平。同时由于语言应用的特殊性,诗词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诗词教学效果成为教师关注和探究的热点。
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习诗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诗词既是文化,也是艺术,诗词创作的过程凝聚了诗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学生学习诗词也必然要去体会诗人的创作过程,从而能够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激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其次,诗词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都能够在诗词中可见一斑,这些浓缩了人生感悟、社会发展和生产进步等内容在内的诗词能够在学生的个体成长过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论是杜甫的忧国忧民,还是李白的浪漫洒脱,这些对学生的个体成长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诗词教学还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诗词中蕴含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平仄押韵、想象联想、语言规范等在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词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兴趣激发是诗词教学的重要前提,情境创设是诗词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善于结合诗词教学的内容实际,以趣入境,开展高效的诗词教学活动。
言简意赅是诗词的主要特点,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认知程度是比较有限的,对于诗词中的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是不足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简单的语言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事物、情感,教师可以将创作背景故事作为教学引入,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去理解诗词表达,又能够丰富诗词教学课堂内容,引领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提高诗词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石壕吏》杜甫的这首诗词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创作背景不了解,对杜甫不了解,对诗词中的“有吏夜捉人”“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表述中所蕴含的情感无法切身体会,从而也就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杜甫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这篇诗词的原因以及“安禄山与史思明叛乱”的故事作为教学导入,并且应用多媒体展现杜甫当时被贬赴任途径过程中遇到的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这篇《石壕吏》所表达的对封建统计残暴的揭露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感。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诗词中表达的情境还原出来,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诗词的意境,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诗词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能够在直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感悟,提高诗词教学的效率。比如在《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其中有较多的景物描写,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切入点,通过视频播放诗词中涉及到的景物的图片、视频,同时在朗诵教学的配合下,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的体会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的喜悦之情。
运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组织开展“诗词大会”“诗歌朗诵比赛”等,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诗词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李白诗词大会”,借助于小组学习,对学习过的李白的诗词进行梳理,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方式,组织诗词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更好的掌握诗词。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为教学出发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不断提升诗词教学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