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学生认知规律促进目标动态实现

2018-02-09 15:00曾尚文
中学语文 2018年36期
关键词:林黛玉动态师生

段 亚 曾尚文

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教学目标的动态实现。“动态实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是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孕育:意欲报得春信息,须经一番长酝酿

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实现,离不开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呢?首先,要深入领会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实质,明确语文教学学科的总目标,整个学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其次,要吃透文本,明确具体课文在本单元本册以及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据此确定某节课教学的目标、要求、任务和手段。第三,一篇课文可设计成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要有相当的灵动性,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生成时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学习环境的复杂性,根据过程和实际进展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设计。我在教学《诗经·氓》时,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来生成教学:

1.本文虽是诗歌,但情节很完整,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导演,要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你将拍摄哪些场景?

2.本文主人公最大的人生感悟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3.有部电视剧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反映的是家庭暴力题材,那位主人公与本文中的主人公有何相似之处?怎样看待家庭暴力对女性的摧残及婚姻的毁灭?

4.有人说“爱的给予与回报成正比”,你对这个观点怎么看?毫无保留的牺牲奉献是爱情的保险箱吗?

上述4个问题中,前2个重基础,后2个重能力,问题层层深入,针对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第1问涉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了文本后,才能对画面、场景、色彩、角度等进行裁剪取舍;第2问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分析人物性格、归纳文本主题;3、4两问是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有利于将学生的人格教育落到实处,包括对爱情的把握,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些都是学生受用终身的。

可以看出,这一组问题的设计,体现出由文本解读到创造性阅读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真正理解了文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比较、深入思考,领悟了生活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

二、催生:好雨更是知时节,正当春时乃发生

课堂教学中“动态实现”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温床”来催生,这“温床”是优化了的学习环境。所以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富有灵性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引发群体的思想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我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课文,任务是让学生读文本,解决生难字句,概括主要情节,初步感知课文。学生认真诵读,我则来回巡视答疑。突然发现第一组的两个男生正作窃窃私语状,并发出些许笑声。一查问,一生说:“老师,贾府太大了,这么多建筑,这么多房子和花园,还有这么多人物,我们读得晕头转向,你说林黛玉能记得清楚吗?我看得先给她请个导游。”我刚想批评他们“不务正业”,但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其实很对啊,不要说他们不懂,就是自己备课时也是费了好大劲才搞清楚。那么,何不顺着学生的这种思路来展开教学呢?于是,我马上调整了原先的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了一堂活动课——“给林黛玉做一回导游”。我让学生找出文本中所有关于林黛玉行踪的语句,画画贾府的平面布局图,概括各处建筑的特点,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介绍,要求写成导游词,让学生给林黛玉做一回“导游”。结果学生很感兴趣,个个仔细阅读文本,找行踪,画图画,写导游词,概括各处建筑的风格特点。上台介绍时有模有样,有点“导”的味道。这节课,自然在“寓教于乐”中成功结束。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观点与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格格不入时,回避即是不负责的表现,而任其发展,则势必扰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其实,细想那个同学的想法,虽然表面上看来似乎与文本内容相差很远,但实际上却是他们阅读课文后产生的疑惑。这两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在班级中属于中间水平,由此可知其他很多学生也存在着这个理解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该生的想法是有现实意义的,由此,我及时把握住教学契机,修正原来的教学计划,最终实现了精彩的动态生成。

三、呵护: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要先知

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将生命的内质呼唤出来,并给予悉心呵护。在这个过程中萌生的动态资源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洞察秋毫,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从而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不管老师预设时有多么周到的考虑,也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可能的变化,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中机智生成,一方面要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随机评价的手段,适时利用这种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产生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在教学《蜀相》时,对于“丞相祠的周围有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特点”一问,一生说:“松柏苍翠、春草碧绿,黄鹂鸣叫,写出了祠堂的生机。”这种错误理解成了我教学的切入点,我引进了已学的《扬州慢》中的“尽荠麦青青”一句,让学生加以比较,并抓住了“空”“自”二字进行分析,学生马上引出了“城春草木深”等类似情况,理解了诗歌借景物来反衬的方法,还学会了举一反三、以诗解诗。

因此,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即以学生错误答案为前提,推衍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那么,即使是错误也变得异常美丽。

猜你喜欢
林黛玉动态师生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动态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麻辣师生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