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绚如
散文属于文学体裁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中也是学生所需要重点学习的一种文学种类。但是由于散文的形式非常灵活,而且作者在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也非常丰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方式可以借鉴“文本细读法”组织教学工作,进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由于高中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开始走向成熟,而且也逐渐具有自己的价值观,教师在文本细读方式组织散文教学工作,需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发展情况,能够将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可以在细读文本中很好地感受作者所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对应的语境中进行细读散文,可以让学生学会在有效的语境下理解相关的内容,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散文知识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散文《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中,由于本文是古代文言的形式,这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疏通文意,结合文章中的字词理解大意,然后再组织学生细读相关的文字内容。通过此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散文内容,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散文文体在表达思想情感的价值。此外,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细读之后,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辅助下加强细读引导,即文章中描写紧张战事的片段,通过多媒体设计教学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在细读中体验战事中的氛围,进而很好地让学生体会散文文体中的语言表达所具有的特点。在这一细读过程中,教师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文章中的“国之难以,谁堪救国?”的情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
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好散文的特点,然后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细读,尤其是散文中的字眼,这是作者在散文文中所巧妙设计的一个写作点,教师在讲解散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指导,让学生通过细读逐渐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荷塘月色》是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在细读文本的思想指导下,学生首先要从作者笔下所描写的景物进行细读,掌握作者在景物描写方面的语言特色。如作者所描写的所有景物都是在月光下捕捉的风景,着眼于月光下景物所呈现出的具体色彩,然后结合散文文体在情感呈现方面的特征再次细细品味语言,可以很好地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月光下的荷塘景物描写,含蓄委婉表达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并且渴望自由以及追求超脱现实的理解,但是这些理想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是难以实现的。学生通过细读这些内容就可以体会作者在其中表达出的郁闷而无力的情感。再如《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要求细读和品味作者对故都秋景的描写,并且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情感,即故都之恋以及故国之爱。此外,这篇文章还将悲秋和颂秋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得秋天的景物中饱含深刻的爱国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作者的故乡情。学生通过细读文章就可以发现,文眼中的三个字,即清、静和悲凉都交融在秋天的景色中,在细读中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在细读文章中,学生首先要抓住字眼,然后结合完整内容再体会作者在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散文文章的语言十分凝练,学生在阅读散文时需要积极透过文字背景所隐藏的情感,深入品味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指导学生细读文字,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反复朗读文章内容,然后把握作者在其中所设计的线索,能够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可以很好地阅读过程中和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此方式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散文内容,在提炼文章价值以及内涵方面逐渐提升学生阅读欣赏散文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散文《合欢树》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细读,能够找到文章中的核心线索,即“合欢树”,并且在其中也能够很好地感受合欢树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如这个合欢树表达出的是“我”自己的命运,能够在幼小的树芽逐渐长大,然而这个过程中由于搬家等很多年不见,再次见到合欢树,它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并且在开花季节中还会努力绽放自己独特的生命色彩。通过细读文章可知,合欢树不仅象征着作者自己的命运,而且还将其作为文章的线索,揭示出深刻而真挚的情感。如有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爱,就像合欢树的成长过程,都是从弱小逐渐成长强大。但是这其中所经历的痛苦最终都成为人生中十分重要的经历。学生通过细读文章,就可以很好地掌握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同时还可以通过文章内容和作者开展对话,能够很好地体会作者情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细读中体会该文章的写作手法,如融情于物等,让学生可以很好地在散文中汲取相关的知识。
从教师设计教学角度分析,文本细读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散文语言、体验散文文章中的情感,能够感受到散文文体在情感表达以及揭示思想精神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从学生角度分析,细读文本则是品味散文的语言以及思想内容,提升散文知识学习的效率。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教师在讲解高中散文知识时,可以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细细品味散文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在散文作品中很好地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