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实况”与希望的“影像”
——再教《故乡》

2018-02-09 14:58韩军
中学语文 2018年25期
关键词:闰土实况金黄

韩军

一、故乡“苍黄”

生:(读)“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师:这段写景,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苍黄。悲凉。阴晦。压抑。荒凉。

师:荒村横卧,天地苍黄,天气阴晦,一片苍凉。这就是迅哥“我”的故乡,阴沉沉……

生:灰蒙蒙。

生:冷飕飕。

师:让人压抑,令人心寒,让人的心灵无法舒展,无法飞翔,没有活气,没有温暖。

那么,这段风景,是迅哥亲眼看到实况的,还是心里想象的影像?

生:亲眼见到的。是真的实况。

师:是真实实况。可是,在迅哥的心田里,有一个“影像”,故乡不是这个样子,他的心田里的故乡比眼前所见到的这个实景、实况,好多了。

生:“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生:“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师:在迅哥心田里,故乡别有一番不阴沉、不冰冷、不阴晦的样子。那里,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活力。

在迅哥心田里,刚才眼前所见到故乡实景、实况,都应加上一个“不”字。

生:不苍黄。不悲凉。不阴晦。不压抑。不荒凉。

师:这就是迅哥故乡的样子呀,“不苍黄。不悲凉。不阴晦。不压抑。不荒凉”这就是“我所记得的故乡”呀!

生:可是,迅哥却说,“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

生:为什么迅哥说“没有言辞”“没有影像”呢?

师:实际上,迅哥这里的“影像”和“记得”,是一种“希望的影像”、是“主观愿望”、是“心上惦念”、是“内心想象”、是“心灵造像”、是“向往与憧憬”的意思,并不是“回忆过去因而记起过去事情”的意思。

迅哥是怀抱着二十年的希望的影像、梦想、惦念、憧憬,来探望故乡的。

请同学们把句子中的“记得”换成“希望”。同时,把那个问号,改成感叹号。

生:希望。“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希望的故乡!我所希望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师:请换一个跟“希望”一样的同义词。

生:憧憬。“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憧憬的故乡!我所憧憬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生:惦念。“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惦念的故乡!我所惦念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生:梦想。“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梦想的故乡!我所梦想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师:再加上前面那几个带“不”字的形容词。

生:“阿!……我的故乡,不苍黄。不悲凉。不阴晦。不压抑。不荒凉……”

师:迅哥的内心里,对过去二十年真实的故乡的“美丽”与“佳处”,是没有“影像”的。他心灵上,却有一个他二十年来日日希望的、梦想的、惦念的、憧憬的“美丽故乡”的“影像”。

他把“影像”这个词语,只用到了“一个人”的身上。在课文的后半部分,倒数第五自然段。

生:“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

师:迅哥,有了这一个人的“影像”,故乡才成为迅哥心灵的故乡。迅哥是怀抱着心灵的“影像”、怀抱着对故乡的梦想、憧憬和希望,探望故乡的。

二、圆月“金黄”

生:(读)“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师:这段文字,简称“深蓝的天空”图,是迅哥亲眼所见的实况?还是迅哥大脑里希望的、憧憬的“影像”呢?

生:是“影像”。不是“实况”。

师:为什么?请说具体。二十多年前,迅哥是否在现场、实地,亲眼看到过“深蓝的夜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刺猹的少年”这幅真实的图景呢?

生:没在现场、实地看过。

生:是迅哥想象的。迅哥并没有亲自到海边沙地,没有亲眼看到碧绿的西瓜、十一二岁的少年刺猹。

生:迅哥并没有看到金黄的圆月。

师:啊!原来这段话,这幅“深蓝的天空”图画,是迅哥大脑里自己构想的希望的影像,并不是迅哥亲眼、实地所见的“实况”!

生:是“脑里”的“图画”。

师:哪位同学,还能找出根据,证明这是大脑里憧憬的、惦记的、希望的影像。

生:是“神异”的“图画”。

生:神奇,特异,奇异。

师:神一般奇异、特异。

生:就不是现实的了。

师:迅哥亲眼看到“猹”了吗?

生:没看到。

师:哦,这原来是迅哥想象的“图画”,是心里憧憬的、构想的、希望的影像呀。

那么,“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是否常见?现实里是否真实?

生:月亮应该洁白、明亮,不是金黄。

生:深蓝的天空,是想象的,像画儿一样。

生:三种颜色集合到一块,就像画画了。

师:就像艺术创作、创造了,就是心灵构想了。迅哥越想越美好,迅哥越想越完美……

生:迅哥越想越美丽。

生:迅哥越想越多彩。

生:迅哥越想越神异。

师:也就是说,这段文字,是迅哥二三十年来,憧憬着的希望的影像。

生:是迅哥想象的图画,想象的影像,他没真的、实地见过。

师:有什么特点?用“希望的影像,是___”,来说话。

生:希望的影像,是美丽的。

生:希望的影像,是神异的、多彩的。

生:希望的影像,是完美的。

生:希望的影像,是多姿多彩的。

生:希望的影像,是令人心旷神怡的。

生:(读)“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师:这段文字,“厨房相见”图,是迅哥心灵的影像,还是他现场亲眼所见的实况?

生:是亲眼所见。是实况。

师:见到了什么?

生:圆脸。毡帽。银项圈。

师:迅哥与闰土,见过几面?相处多长时间?见面的地点在哪里?是在海边沙地,还是在冬天的雪地呢?

生:见过一面。

生:春节相处一个月。

生:见面地点不是海边。是在迅哥的家里,主要是在厨房。

师:迅哥有没有在海边沙地月光下见到闰土刺猹、管瓜?

生:没有亲眼、实地见到。

师:迅哥有没有在冬天雪地看到闰土捕鸟?

生:没有。

生:(读)“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这段文字,“雪地捕鸟”图,是希望的影像,而是迅哥现场亲眼见到的实况吧?

生:是迅哥的希望的影像。

生:迅哥边听边想象。是他心里美好的想象,希望的影像。

师:能否用刚才的话重复说?越想……

生:越想越美。雪地美景。

生:越想越有趣。大竹匾捕鸟。

生:越想越好玩。拉绳子。

生:越想越丰富,越想越生动。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理想、希望、想象的影像,都是美妙无穷的。

生:(读)“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生:(读)“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师:这两段文字,两个场景,“月下刺猹”图,“沙地看鱼”图,是迅哥心灵的影像,还是迅哥亲眼所见的实况?

生:迅哥都不在现场。都是闰土在讲述。

生:都是迅哥,边听边想象。是迅哥心里的想象。是迅哥心里希望的影像。

师:啊!原来,“雪地捕鸟”图、“月下刺猹”图、“沙地看鱼”图,都是迅哥大脑的希望的影像呵。原来迅哥都没有到现场呵。都没有亲眼所见呵。

迅哥想象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呵?

生:想象的时候,越想越充满刺激。

师:充满冒险精神。

生:越想越勇敢。捏着胡叉,刺猹。

师:越想越感觉到闰土勇敢。向往、崇拜闰土的勇敢。

生:越想越觉得好玩。青蛙似的跳鱼。

生:越想越觉得向往。

生:越想越对闰土充满敬仰。

师:越想象,越神往。向往、神往、憧憬这样的好玩、美妙、充满动感和冒险精神、一往无前精神的生活。

以上,总共五个画面,一个是“深蓝天空”图,一个是“厨房相见”图,一个是“雪地捕鸟”图,一个是“月下刺猹”图,一个是“沙地看鱼”图。有几个是亲眼所见的实况,几个是心灵的影像?

生:四个是影像。一个是实况。

师:五分之四是心灵的希望的影像。请用几个词语,描述这些画面、这些影像的特点。

生:美妙。神异。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绚烂。好玩。快乐。勇敢。纯洁。和平。

师:和谐,天地人合一,幸福,安谧,绚烂……简直就是天堂。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画面,希望的影像,像什么呢?

生:像神话。

生:像玄幻。

生:像童话。

师:都是心灵的构想、憧憬、惦记。

对神话,对玄幻,对童话,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情感?

生:心驰神往。

生:愿意生活在童话里。

生:愿世界像神话一样神奇。

生:愿在此梦中,长眠不觉醒。

师:心怀希望和梦想的少年迅哥,其实是根据只见过一面、相处一个月的少年闰土,根据闰土的绘声绘色的描绘,在迅哥自我心灵的世界中,构想了一个“希望的影像”,一个童话般美丽、神话般神奇的“精神的故乡”!

迅哥那时多大年龄?

生:十一二岁。

师:跟同学们一样,正是做梦的年龄,正是对未来怀抱着希望、怀抱着憧憬的年龄。对世界和未来,满脑希望的影像,充满浪漫的想象、神奇的憧憬、远大的理想。那就是精神的故乡。

生:希望的影像,是美妙的,浪漫的。

生:精神的故乡,是完美的,和谐的。

生:(读)“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童话、神话的世界,才是故乡。

生:(读)“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师:这就是 “希望的影像”“精神的故乡”的神异的力量!令同学们心驰神往,更令迅哥铭心刻骨,梦寐以求,一往情深,精神旺盛。迅哥心里,储存了二十多年,憧憬了、惦念了二十多年。从少年惦念到青年,从青年憧憬到中年……

三、英雄“灰黄”

师:迅哥终于从精神的梦乡、故乡,回到现实的大地,回到了真实的故乡。见到梦寐以求、一往情深的真实的闰土。

生:(读)“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师:迅哥一直沉浸在二十多年来憧憬的希望的影像之中。

生:(读)“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师:这段“初见肖像”图,是心灵的希望的影像,还是现实的实况?

生:实况。

师:中年的、现实的闰土,跟迅哥想象的、憧憬的闰土,有什么区别?他的脸、手、眼。

生:脸,紫色圆脸,变成灰黄,有很深的皱纹。

生:“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生:手,红活圆实,变成又粗又笨,还开裂,像松树皮。

生:中年的真实的闰土,跟迅哥希望的影像里的闰土,完全两样,迅哥很受打击。

生:希望和现实,差别太大。影像和真实,相差太远。

师:各说一句话:“希望的影像,是__”,“现实的实况,是__”。尽量用课文的话。

生:希望的影像,是红活圆实的手;现实的实况,手像松树皮。

生:(两位学生补充)希望的影像,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紫色的圆脸;现实的实况,是红肿的眼睛、灰黄的脸庞、深深的皱纹。

师:说的都像诗。

生:(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师:这段“称呼老爷”图,是希望的影像,还是现实的实况?迅哥为什么打一个寒噤?

生:现实的实况,真相。闰土,没有把迅哥当兄弟,而看作老爷。

师:迅哥心里,一直拿闰土,兄弟相待,心心相印,心灵沟通。可是……

生:闰土让自己矮了一截。把自己当成奴才了。

师:迅哥憧憬的、景仰的一往无前的英雄,在现实里自卑了,把自己矮化成了奴才。

生:如果是兄弟,应该拥抱。

生:英雄变成“狗熊”了。

师:心灵幻化的、希望的影像,崇拜的英雄偶像,在真实的闰土面前……

生:碎了一地。

师:神圣的光环失落了。用“希望的影像,是__”, “现实的实况,是__。”说话。

生:现实的实况,是老爷与奴才相见;

生:而希望的影像,是兄弟相称。

师:现实的实况,是老爷与奴才相“隔”,是隔着一层厚障壁;

生:而心灵的影像,是一望无际,没有阻隔。

生:(读)“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师:这是“回答景况”图。实况,还是影像?

生:实况。苦得像石像。

师:我们可想象,闰土从十一二岁,到青年,到中年,经历了多少磨难?

生:越长大,经历的苦日子就越多吧!

生:生活负担重,压力大,磨难就多。

师:“艰难苦恨繁霜鬓”,影像里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刺猹的英雄,实况里变成了石像。是什么让闰土变成石像的呢?

生:六个孩子。什么东西都要钱。收成又坏。

师:这就是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实况。二三十年前,十一二岁的迅哥,满怀希望、憧憬,但入世未深,是否知道现实的社会,“又不太平,什么东西都要钱、收成又坏、孩子要吃饭……”这样惨淡的状况呢?

生:迅哥是小孩子,他的希望的影像,只想到完美、美妙。

生:他只有童话般的想象。

生:理想总是完美的。

师:希望、愿望、梦想,应该是完美、神异、浪漫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苦难深重的。迅哥把闰土当作一往无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英雄、崇拜的偶像,理所应当。而现实的苦难、凶险,会把英雄、豪杰压垮,把活人变成石像,迅哥长大后才了然。

生:现实很无奈,偶像变成了石像。

生:(读)“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师:“香炉烛台”图。实况,还是影像?在迅哥的希望的影像里,憧憬里、精神故乡里,闰土手执什么?身上佩戴什么?

生:影像里,英雄生土手执钢叉。

生:佩戴银项圈,明晃晃。

师:而二三十年后,现实真实的闰土呢?

生:拣桌子、椅子,喜欢香炉、烛台。

生:还喜欢草木灰。

生:(读)“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师:道出了现实的真相、景况。是什么呢?

生: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让闰土苦得像木偶人了。

师:这就是大地的实况,人在惨烈、残酷的现状面前,很难一往无前,很难坚强如钢,普通人都可能被打得落花流水,影像里刺猹的英雄,也败下阵来。

四、心灵的影像,大地的实况

师:我们用“希望的影像,是__”,“现实的实况,是__”,各说一句话。

生:希望的影像,是完美的;现实的实况,是残缺的。

生:希望的影像,是软绵绵的;现实的实况,是硬邦邦的。

生:希望的影像,是幸福、美满的;现实的实况,是苦难、悲惨的。

师:好棒!希望的影像,是柔软的;现实的实况,是坚硬的。

生:希望的影像,是美好的;现实的实况,并不那么美好。

师:希望的影像,是美好的;现实的真实,却不尽如人意。

师:文章写什么呢?影像美妙、绚烂,而实况却充满苦难。苦难让英雄腰弯,苦难让希望幻灭!

生:影像里的英雄,在真实里,怂了,变成了“狗熊”。

生:影像幻灭了。偶像会变成木偶。

生:希望的影像是美好的,圆满的,现实跟影像相差太远。

师:希望的影像里,精神的故乡里,总是开满鲜花,而现实的世界里,真实的大地上,却是遍地草木灰,希望的影像里,是项戴银项圈,手执钢叉,而现实的实况……

生:现实的实况,是抱着香炉和炉台。

师:现实的实况,跪拜香炉和烛台。

用迅哥所憧憬的“希望的影像”里的一个具体的景,再用“现实实况”一个具体的景,形成对比。

我来示范:希望的影像,是圆月金黄……

生:现实的实况,是一片苍黄。

生:希望的影像,是紫红的圆脸;现实的实况,是灰黄的脸庞。

生:希望的影像,是红活圆实的手掌;现实的实况,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

生:希望的影像,是圆月金黄;现实的实况,是脸庞灰黄。

生:希望的影像,是钢叉和银项圈;现实的实况,是香炉和烛台。

师:请只用颜色词,对比影像和实况的区别。

生:(两位学生补充)希望的影像,是金黄的月、深蓝的天、碧绿的瓜,五颜六色;而现实的实况,是苍黄的天、灰黄的脸、红肿的眼,一片萧索。

师:孩子们已经基本读懂《故乡》。但是,把话反着说回去,才更深刻地理解《故乡》,才更懂得鲁迅。老师来示范——

虽然现实的实况,是一片苍黄,但我们仍要梦想希望的影像,追求圆月金黄。

生:虽然现实的实况,是灰黄的脸庞;但我们仍要梦想希望的影像,追求紫红的圆脸。

师:后两句调整顺序,就押韵。

生:虽然现实的实况,是灰黄的脸庞,但我们仍然梦想紫红的圆脸,追求希望的影像。

生:尽管现实的实况,手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但我们仍要梦想红活圆实的手掌,追求希望的影像。

生:虽然现实的实况,是脸庞灰黄,但我们仍然梦想圆月金黄,憧憬那精神的故乡、希望的影像。

生:尽管现实的实况,是香炉和烛台,但我们在希望的影像里,仍然憧憬钢叉和银项圈。

生:(三位学生补充)尽管现实的实况,是苍黄的天、灰黄的脸、红肿的眼,一片萧索,但我们仍然追求希望的影像,憧憬金黄的月、深蓝的天、碧绿的瓜,五颜六色的梦乡。

师:《故乡》从一条线上,写的是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的蜕变:朝气变腐气、勇毅变怯懦;另一条线上,写的是,大地的实况与精神影像之间冲突、冲撞、遥远。

神异的图画、一往无前的英雄,金黄的圆月,深蓝的天空,一望无际、没有遮拦的世界,是有的,但是,更多是在人的心灵的希望的影像里,在理想和憧憬里,在我们的心灵期望中,构造中。

大地上,现实中,更多是苦难、苍黄、灰黄、萧索和悲凉: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更多是草木灰;更多是狗气杀,更多圆规一般的杨二嫂;更多是真实人生,更多是中年闰土那样的无奈的庸人。

但,迅哥却郑重叮咛我们,不能因为,大地上有更多苦难、苍黄、灰黄、萧索和悲凉,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更多草木灰,更多狗气杀,更多圆规一般的杨二嫂,更多真实人生,更多中年闰土那样的无奈的“狗熊”;我们就因此,就对神异的图画,一往无前的英雄,金黄的圆月,深蓝的天空,一望无际、没有遮拦的世界,失去希望,失去想象,失去憧憬,失去作梦的能力。

《故乡》写的当然是,闰土少年到中年之变,但还写的是,现实实况与心灵的希望的影像之遥远,而心灵的希望的影像,面对大地苦难和悲惨,更加难能可贵!

生:(读)“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师:不能因现实实况,跟心灵的希望的影像距离遥远,我们人类,就失去对精神故乡的憧憬和希望,不能因为梦想幻灭,就丢弃梦幻!

五、记得“影像”,记得“希望”

师:让我们琅琅读,琅琅记,读七个“记得”“记忆”,读下面的文字:

生:(读)1,“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生:(读)2,“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生:(读)3,“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

生:(读)4,“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

生:(读)5,“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生:(读)6,“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生:(读)7,“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生:(读)我们不能因

现实的残破,

大地的苦难,

偶像的跌落,

梦幻的破灭,

就失去憧憬和梦幻,

就丢弃愿望和希望。

我们要追逐影像远航,

做梦,梦想,

追逐希望。

记得、记得、记得,

永远记得影像,

记得精神的故乡,

永远憧憬梦乡,

追逐希望,

那是我们的精神居所,

那是我们的灵魂故乡。

生:(读)“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生:(读)“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猜你喜欢
闰土实况金黄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乡村小学的愿望与现实——宜君乡村教育实况
任金黄谷粒丢失在风里
如意金黄散的现代研究进展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实况掠影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可爱潮咖们的独门彩妆实况直播
《故乡》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