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林 李小笠 汪木兰
南京工程学院工业中心 江苏南京 211167
对口单招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通过专门的考试选拔其中的优秀学生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学习的一种招生模式[1]。虽然通过对口单招考试的都是优秀的中职学生,但与普通高中升入本科的学生相比,前者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对口单招学生(以下简称“单招生”)由于在中职阶段理论基础知识相对缺乏,普遍表现出对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差、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弱、举一反三的本领不强。例如,在数控机床课程授课时,介绍了各种类型的主轴滚动轴承结构、优缺点以及应用环境。单个轴承的知识学生能理解,但面对某一主轴上配置不同类型的滚动轴承各有什么优缺点的综述题时,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都不理想。
单招生理论知识的欠缺以及运用能力的差异使得他们难以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例如,单招本科生的考研率以及考取率均大大低于普招生,就连平时的理论课考试成绩也低于相关专业的普招生。
但对口单招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在中等职业学校时已经接受了一定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训练,具有较多实践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快,简单加工与操作不成问题,与普招生相比,他们在专业技能上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探讨了目前理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数控加工专业为例,提出了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新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深奥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项目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
目前,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例如,理论课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等[2]。但这些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讲还是理论课和实践课各自为营,两者之间没有有机的结合。学生在上理论课时,不知道后续课程设计或者实践课的内容;而进行实践实训时,又无法把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很好结合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实训相脱节。教师对着书本讲,如数控机床的结构、数控编程指令,没有具体的工程环境,没有相应的设备,即便有图片和视频,学生所了解的知识也不够形象和直观。
(2)理论知识抽象而繁杂,对于基础薄弱的单招生来说,理解起来吃力。
(3)教师为了完成大纲规定的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对口单招学生具有区别于高职高专和研究型本科学生的特点,不能单纯套用现成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在传统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数控加工专业理论课程的安排,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规律,施以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渴求及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从而把理论贯穿于实践,形成一种自觉的认识。
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进行适时调整以使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对于理论基础好、学习领悟能力高的普高生来说,教师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教授最大量的知识,也具有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3]。对于单招生,基础薄弱,再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获得一样的效果。所以,针对单招生,以数控加工专业为例,对其理论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中,教师制订授课计划,然后围绕理论知识点进行讲解。虽然这些理论知识有一定系统性,且课堂教授时也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课堂讨论等,但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的单招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具有较大难度。针对这一问题,不妨在整门课程讲授前,把整门课程的知识点揉碎再结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实际的项目。然后由教师提出项目,并引导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去完成这些任务。对于数控加工专业而言,这些目标任务应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与实际加工任务对应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较为熟悉的领域着手,带着一定兴趣和愿望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习、自己寻求解决方法。为了解决问题,主动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学会了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4]。
例如在机械加工工艺课程中,工艺路线制订,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以及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等都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这里面涉及规划、分析、计算等各种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零碎的知识点印象不深,无法很好地掌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机械加工工艺实例为项目,例如设计一个汽油机冷却水泵叶轮的加工工艺规程。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深入,并不断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计算。有具体任务驱动,学生普遍反映,平时这些虚无缥缈的理论知识终于有了实际应用的时候。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没有团队协作,仅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出色顺利地完成任务。因此,在理论教学模式中也需要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协同作战”、充分发挥个人与他人的配合协作的能力[5]。
团队协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分为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或相同或不同,但都必须进行组内分工、互相配合,从而完成任务。协作的内容包括问题分析、资料查阅与理解、编写总结报告、课堂演示和解说等。
团队协作的另一种形式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组内讨论。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讨论后,逐渐形成全组统一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意见相左,这需要组内成员相互尊重,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讨论。
采用团队协作,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一定要求。首先,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有所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而不是按照学号顺序编排组别,尽管后者最省事。例如分组时,每组最好有1名协调能力好的学生作为核心。他们可以帮助小组调动一些主动性不强或者害羞的学生充分参与到小组任务规划、讨论以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发言少的学生积极发表见解。这些学生要么是胆子小,害怕说错;要么就是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或者小组的组长应该多为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例如有人对理论知识不熟,害怕出错,不敢发言,可以询问他赞成哪位学生的观点。通过一点点的引导,这些学生会逐步抛弃心中的顾虑或者最初的惰性,慢慢参与到团队的事务中,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教师还要根据团队成员各自完成工作的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注意,不要以个人工作量的大小为考核成绩的评判标准,而应以完成自身任务所做的努力为成绩评定依据。
例如,在讲授数控机床课程时,教师把介绍某型号数控车床进给系统作为一个任务布置给团队。组长按照进给系统的结构进行分工,小组成员分别负责电机、传动组件、滚珠丝杠副、轴承、导轨等。组员们各自收集整理资料,然后进行讨论,确定自己和他人的资料是否正确,是否把问题阐述清楚。此外,还编写了报告,制作汇报PPT。成员们互相配合,最终完成此项任务,也顺利掌握了进给系统相关的理论知识。
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可以使他们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6]。不仅是单招生,就是普招生也存在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采用一视同仁的理论教学模式,表面上是公平了,实际上或多或少挫伤了一些基础较差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无法克服挫败感,进而干脆破罐子破摔。
所以,在项目驱动、团队协作的前提下,还要提倡任务的层次分明。例如,设计项目时可以在同一类主题中设计难度不同的几类任务,并标注难度系数。学生选择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难度适合的任务。从简单的任务着手,一是便于完成,二是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参与任务的指派,尽量充分信任学生。此外,要做好过程性考核。这样即便学生项目结果不理想,但只要过程积极努力,同样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这也从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信,从而逐渐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教师指导为辅并不是弱化教师的作用。其实,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远超过传统模式。如果说传统模式下教师需要备课、准备课堂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那么在任务驱动模式下,教师还需要把整个课程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合并设计出若干个与知识点相关的实践任务;教师还需要进行分组,引导学生承担各自角色,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但教师所做的一切都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教师不再是传统的“布道者”,而是组织者、激励者、促进者和启发者。
通过分析对口单招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目前理论教学环境,对数控加工专业的单招生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在常见的理论课教学模式下,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提出适合单招生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层次分明地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对口单招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的人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