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涵
(曲阜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公共管理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政府行政人员作为实施公共管理的主体,掌握政府管理的理论、方法和规律是极其必要的,这就需要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接受公共管理方面的专业教育,而MPA教育恰好满足这一需求。同时,由于政府发展的经济职能以及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目标二者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使得MPA教育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本文将以X大学为例,立足于其MPA教育的培养机制及其所在地R市的经济发展,对其课程设置、案例教学以及师资进行具体分析,探求其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和契合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其中不契合现象的建议,以期为增强我国的MPA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性方面提供有益探索,并在实践中为我国各高校进行MPA教育的改进提供对策建议,使地方的发展与高校的教育产生更为良性的互动。
从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职能以及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两个维度来考察,MPA教育要为政府培养具有经济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即要求高校的MPA教育要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契合。要更好地分析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就要对“MPA教育”以及“地方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进行解释,并以此为基础,探求两者之间契合性存在的理论渊源。
MPA(公共管理硕士)于20世纪九十年代传入中国。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28所大学开设了MPA教育课程。[1]
自建立伊始,我国的MPA教育为政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政府公共管理能力以及行政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了地方乃至全国的政府队伍建设,使政府的各项职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履行。其中,MPA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无需赘言,地方官员的经济管理职能理念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以及看得见的国家及地方GDP的增长,都离不开我国MPA教育的发展。
致力于地方经济发展是MPA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地方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由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特色经济运行方式。本文的“地方经济”主要是指能体现其地方特色的经济,诸如特色的经济结构、特色的产业结构以及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的特色需要政府能够拥有更高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美国学者法默尔认为“公共官员应有的动机是为公共利益服务。[2]”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动机要求地方政府官员能够拥有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知识,这也就需要地方的高校能够作为一个进行文化传播的地点,对地方政府的官员进行积极有效地教育,这正是MPA教育的旨归。
“契合性”即为两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符合的状态。MPA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MPA教育要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其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的进行要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展开;其次,地方的经济发展也要树立为MPA教育发展铺路的理念,其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要真正落实到MPA教育中,使高校的MPA教育真正从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获益。下文具体解释了MPA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契合性的必然原因。
一方面,政府的经济职能要求政府官员具有经济管理的能力。学者谢庆奎认为政府职能是政府在国家和整个社会管理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3]。根据政府职能的作用领域,将其划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四部分。其中,经济职能又包括宏观调控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市场监管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要求政府官员具有相应的能力。“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比难致治。”这强调了好的人才对于治理政事的重要性。政府官员作为政府工作的主体,积极承担政府的经济发展职能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一方面,MPA教育的培养方案以政府需求为导向。我国MPA教育总的培养方案要求MPA为政府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4]。这体现出我国MPA教育以政府需求为导向的特点。MPA教育的本质是为政府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所以其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MPA学员的培训。由于MPA招收的对象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加之工作地点、交通条件以及人脉资源等因素,致使MPA教育大多都是面向当地招生,而地方公务员又是为地方服务,因此MPA教育服务于地方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X大学位于山东的滨海城市R市。近年来,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R市的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X大学的MPA教育也在摸索中前进,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风格。然而,从MPA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契合性角度出发,X大学的MPA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下文将从R市经济发展状况、X大学MPA教育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契合性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推及出我国当前MPA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性存在的类似的状态。
R市位于山东省东部,位于黄海之滨,有“东方夏威夷”之称。位于黄海经济圈、环太平洋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2017年,R市经济总量2002.65亿元,同比上涨9.0%,蓝色经济增长12.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5]。经济增长总幅居山东省首位。以港口发展、临港工业、旅游业、外资企业等蓝色经济为依托,R市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正如美国学者伦纳德·D·怀特所言“经济贸易活动的拓展要求政府行政管理更高效。”[6]基于R市经济的迅猛发展,需要政府能实行较为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政府官员能提高自身素质。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选择接受MPA教育。
X大学于2010年设立MPA硕士研究生学位,自成立以来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聘请校外实践导师与校内学术导师组合,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MPA指导团队。在课程教学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参与式研讨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力求使教学水平最优化,并一直虚心吸取国内外高校MPA教育的先进经验,在不断摸索中丰富和发展自己,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随着R市经济的快速发展,X大学MPA教育日趋落后于快速进展的步伐,MPA教育缺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化内容、成熟化机制与现实评价的标杆体系。这导致了其MPA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以下是X大学MPA教育中存在的不契合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中没有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特色的课程
我国当代教育学认为: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7]。因此,课程设置应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目的。目前我国MPA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三类: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操作。其中,一所大学MPA教育所具有的特色可以充分体现在其设置的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中。通过对X大学MPA的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都是从宏观方面对经济进行把握,包括的范围较广,没有体现出地方所具有的特色。其一般性同化的课程设置无法体现出高校自己的特色,也难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进程。
2.案例教学中缺乏对当地经济特色案例的引用
案例教学是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8]。案例教学在MPA教育中有助于克服单纯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缺陷,有助于开发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全国MPA案例库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入库案例对地方经济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2016年X大学MPA案例入库数量居山东省第一、全国第三,成绩较好,但入库的案例中,站在当地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写的却为数不多。通过对X大学2016入库案例关键字的提取发现,其入库的10项MPA案例中,立足于经济发展的有两项,然而着重体现R市经济发展的也只有“万平口风景区收费”这一项,十分之一的比例着实过低。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转型中出现的经济方面的问题在MPA案例编写时都很少被考虑到。
3.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把握当地经济发展命脉
师资水平是MPA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MPA师资力量的不足将严重制约MPA教育的发展。首先,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存在依附关系、共生关系和利益关系。[9]X大学所在的城市R市相较于东部沿海的其他城市还是处于后发阻碍的位置。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社会福利也较低,使得R市对优秀人才的吸引产生了桎梏作用。其次,X大学MPA的学术导师大都没有在政府工作过的经历,缺乏对实际公共管理的深入了解,这也必将影响MPA学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正确把握。总之,师资力量的不足及其存在的缺陷不利于MPA教育的发展,使其培养出的学员难以把握地方经济的发展命脉。
通常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先于其教育的改革是极为普遍的,我们要做的是及时捕捉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此类现状的建设性意见。解决MPA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契合问题,主要在于各高校能够看到此类问题的亟需解决性,并从自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MPA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务实性、适应性和开放性原则。[10]以X大学为例,其在进行MPA课程设置的时候可设置反映R市社会经济管理的课程。例如,在“山东半岛蓝色规划”的背景下,R市的“蓝色经济”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及最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因此“R市经济发展与政府管理”、“蓝色经济下政府的定位”这种体现R市经济特色的课程都可以在MPA的选修课程中体现。
与此同时,其他高校在进行MPA课程的设置时,也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特色避免与其它教学单位的趋同与同质。例如新疆大学MPA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开设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等课程。[11]广西民族大学MPA也根据自己的特色开设了地方治理与民族地区行政管理等方向。[12]这样既抓住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命脉,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此外,沿海地区的高校可以开设港口、旅游业与政府管理相关的课程,边疆地区的高校可设跨国经济往来、国家货币政策与政府管理相关的课程,位于经济发展特区的高校可开设政策优惠与经济发展、政府如何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等课程等等。总之,各高校根据自己所处地区的经济特色,开设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的课程。
MPA教师在进行案例编写时,应充分把握当地的经济发展特色。以X大学为例,MPA案例应立足于R市经济发展,MPA教师在进行案例的编写以及筛选时,要注意对其当下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出现的经济方面案例的搜寻和整理工作,尤其是近几年来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现象管理过程中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R市在挖掘经济发展新动力、创造新产业的过程中,围绕旅游业、港口经济以及外资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化解对策,都可以在MPA的教学案例中有所体现。力求使MPA的案例能够充分体现出R市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所做的加法、减法、乘法等方面工作的成效以及不足,为MPA学员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同时,充分利用实践导师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所积累的工作经验,辅以其在应对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工作实践,以及其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所形成的工作心得,帮助MPA教师所撰写的案例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经济发展特色。此外,鼓励MPA学员在工作的同时积累第一手资料,编撰案例,从而充实MPA教育的案例库。[13]形成最符合他们认知的、亟待他们解决的以及与他们来说最有用的MPA案例。
任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MPA教育要想发展壮大并结出硕果,就必须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能力及水平。近年来,R市以“立足桥头,面向世界,服务腹地,以港兴市”为战略思想的“港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MPA教育应充分抓住此次机会,大力吸引更高层次的师资力量,给予其更高层次的待遇水平。同时,组织MPA的教师到当地政府机关、社会企业中挂职、考察,增强其对现实生活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了解。最重要的是,R市要以“港桥经济”为引擎,快速达到“东方桥头堡建设”的设想,发挥人才集聚的效应,并实行“优秀人才”引进战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者到R市任教,重视人力资本对地区文化、经济建设所起到的正面作用。
在R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以及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有的放矢地提高公务员的经济管理能力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MPA学员应树立积极学习的态度,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市两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及一系列重大举措,树立“为官一方必造福之”的理念,使政府的管理更加适应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唯有如此,以“蓝色经济”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基石,以“港桥经济”为保障的契合地方经济发展的MPA教育体制才能真正实现。通过有效的MPA教育机制保证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完善与提高,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