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义斌
(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翻译向世界宣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医技术硬实力和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和重要内容。由于中医理论和中医语言的特殊性,“翻译”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桥梁,也可能成为“拦路虎”。为了保证这座桥梁畅通无阻,中医翻译研究势在必行。近百年来,不少海内外人士进行中医翻译研究,包括早期向西方传递中医知识的传教士、医务工作人员及外交人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中医翻译名家就是魏迺杰。在外籍中医翻译里,魏迺杰是一个典型代表,他有着丰富的语言学知识和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在中医翻译方面独树一帜。下面将从魏迺杰的个人背景、翻译内容、翻译思想、研究活动、主要成就及其学术影响等方面来全面、系统地评价他的翻译风格以及对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
1.1 个人背景 魏迺杰(Nigel Wiseman,1954—),英籍汉学家、语言学家,1976年本科毕业于爱丁堡海瑞尔沃特大学(Herriot Watt University),获西班牙语、德语翻译学士学位。2000年,获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 补充健康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doctorate in Complementary Health and Applied Linguistics)。在台湾生活二十余年,任教于台湾长庚大学,从事中医英语和医学拉丁语教学,熟悉中西方的语言与文化,并且长期钻研中医理论知识及中医文化。他对中医的研究主要是介绍中医知识和中医英译,包括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及其标准化、中医英语语言,其中他对中医英译问题的研究长达三十余年。
1.2 翻译内容 魏迺杰在中医名词术语、中医典籍文献和中医学术著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实践。他曾在Mitchell C及冯晔医师的协助下,翻译了中医典籍《伤寒论》,完成《伤寒论译释》 (Shang Han Lun:On Cold Damage,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ies),这是他第一部经典著作的翻译,并于1999年8月由美国标登出版社(Paradigm Publications)出版发行。全书附简体和繁体全文,并以拼音注音结合注解。译本中的每一原文条目均采用四段式的翻译体例,简体汉语、繁体汉语在前,其次是汉语拼音的标注、英文翻译,最后是语言注解及历代医家对文献的阐述和思考。2013年,魏迺杰翻译完《金匮要略》,名为《金匮要略译释》 (Jin Gui Yao Lue:Essential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abinet, Translation&Commentaries),由标登出版社出版发行。真正的翻译理论和思想源自于翻译实践,又能反过来指导实践,魏迺杰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经历,这也是他翻译思想的基础与翻译理论的归宿。
1.3 翻译思想 魏迺杰的中医英译主导思想可总结为三个方面:(1)保留中医概念的完整性;(2)提出系统化翻译原则;(3)独创的源语导向翻译法。在论文《应用系统化原则的翻译模式》中,他提出了“应用系统化的翻译原则”的中医英译核心思想,强调尽量保留中医概念的完整性[1]。他认为中医术语翻译的指导原则是系统化名词翻译原则,亦即每一条原则均当说明适用于某一类型名词的翻译方法,将所有的原则集合起来应可处理任一类型的名词[2]。魏迺杰在其博士学位论文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Terms:A Source-Oriented Approach(《中医术语翻译——源语导向法》)中,提出并详尽介绍了源语导向翻译法(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认为这是翻译中医术语的最佳选择[3]。具体译法包括五种:直译法(一般人所熟悉的中医名词术语,可译成目的语非专业人士熟悉的普通名词)、仿造法(对于汉语词,以字作为翻译单位,每个字翻译为对应的英文单词,然后将英文单词组成词组)、造词法(根据源语的词义,用相关的英语词或词素造新词)、音译法(拼音翻译)和比照西医法(当中医术语在西医种有对应的概念时,将其译成现成的英文西医术语,前提是保证中医概念完整,且不引入西医概念)。为了保持中医概念的原始风貌,魏迺杰在翻译时以源语为导向,尽量使用仿造法(loan-translation)为主的系统化翻译模式,采取直译,这样能更加忠实完整地反映中医理论体系的特征,才能让读者在了解中医概念和医学信息的同时,领悟中医的特有原貌和深层文化内涵。
1.4 研究活动 魏迺杰不仅重视中医翻译实践,同时也致力于中医语言、中医古籍文献翻译、中医名词术语翻译规范化、中医翻译理论的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中医英译相关的学术论文,就中医英译原则、策略、方法、规范化及标准化等多方面提出了个人见解,并推出了一套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标准化方案。在《中医英文词汇规范化的一些经验》中指出制定一套规范化的中医英文词汇是中医英译标准化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努力的方向[4]。此外,他还经常参加中医翻译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且就中医英译和术语标准化问题进行主旨发言,与研究者们共同探讨中医英译的原则、策略和方法。
1.5 主要成就 魏迺杰潜心研究中医翻译三十年,先后在美国、台湾以及中国编译出版了数十部英文版或英汉双语版的中医专著,包括中医词汇、中医辞典、中医教科书、中医古籍翻译等。
1985年,《中医基础知识》 (Fundamentals of Chinese Medicine)是他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他的中医术语英译词典Glossary of Chinese Medical Terms and Acupuncture Points于1990年由美国标登出版社出版,之后,他对该词汇系统进行补充,修改为《英汉·汉英中医词典》,作为他首次在大陆出版的一部大型中医英汉双语工具书,于1995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收词14200余条,在中医翻译界有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1998年,魏迺杰与他人合作出版《实用英文中医辞典》 (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他在中医翻译领域的代表作,由美国标登出版社出版,之后又于200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引进,该词典主要是为了推广介绍魏迺杰先生所提倡的中医翻译词汇及词汇所代表的概念,被美国三大出版中医图书的出版社中的标登出版社和蓝罂粟出版社(Blue Poppy Press)指定为中医类相关出版物的英文词汇标准,其中的词汇被许多中医译者采用,他是目前唯一制定并出版一整套中医术语英译词汇体系的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
此外,魏迺杰还出版了一系列中医医学词汇教材,如《中医英语术语介绍》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termin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中医字汇》 (Chinese medical characters),《中医语文:语法与字汇》。2003年,《中医常用字第一册:基本词汇辑》 (Chinese Medical Characters Volume 1:Basic Vocabulary) 出版发行,目前该系列的第五册丛书已出版。这一系列丛书主要对不同分科的常用字给予解释说明,其他四册的中医常用字则涵盖了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学和治疗学等多个方面。这些书籍在西方医学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还被作为西方中医院校的教学丛书或课程参考书目广泛使用[5]。
1.6 学术影响 魏迺杰在《中医术语的源导向翻译》(Source-Oriented Translation of TCM Terms)的报告中指出,根据调查与分析,全世界主要出版中医文献的出版社中,大约五分之三的出版物均采用了他的术语体系,而美国甚至有三分之二的出版社以他的词汇体系作为出版标准[6]。此外,采用他的术语体系进行中医翻译的作品数量也远远超过使用其它译者提出的词汇体系的作品数。国内中医翻译研究者陈可翼、谢竹藩、李照国、兰凤利等人均对魏迺杰的翻译思想给予过不同评介。多数专家都肯定了他在中医英译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支持他的简洁化和通俗译法,并且就一些术语的翻译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也有学者对他的翻译思想提出不同看法,甚至指正批评。魏迺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医翻译者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译者和研究者也充分地研究他的翻译理念和方法,并加以借鉴使用,这在中医翻译研究领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并将激发更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开发中医翻译研究新动力和新源泉。
魏迺杰以其独特的个人背景和经历,同时熟悉中西方两种文化,在翻译中医时不会一味地按照西方语言标准和表达习惯来诠释中医,他力图保证中医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良好回译性,提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系统化翻译原则,采取以源语为导向的异化翻译策略以及趋向中医词语取类比象的仿造法,忠实地、完整地翻译出文化因素,让西方读者获取最真实最原始的中医风貌,真正进入中医世界来。作为外籍译者,他在中医翻译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在中医翻译学术研究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是中医翻译领域的引领者。
在中外人文交流日益频繁的新环境下,结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中医文化,需要更多的像魏迺杰这样的中医翻译者和研究者,持有中医文化态度和中国思想,表现出对中医文化和特色的高度认可和尊重来进行中医翻译实践和中医翻译研究,从研究的视角来看待翻译实践,并将翻译实践看成研究的必要条件,在实践与研究之间提高中医文化传播效果和质量,这对于向世界展示真实而立体的中国、赢得世人理解和认可以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