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小肠口服造影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价值

2018-02-09 11:59:56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性病变小肠口服

小肠肿瘤是指从十二指肠起到回盲瓣止的小肠肠管所发生的肿瘤,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5%左右,小肠恶性肿瘤则更为少见[1]。小肠肿瘤的诊断较为困难[2],容易出现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的情况。传统的小肠成像法主要包括内镜检查以及气钡双重造影[3]。近年来CT小肠造影和MR口服造影对小肠肿瘤性病变的检测效果越来越显著,本文旨在分析这两种造影技术在小肠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相关检查及临床症状判断疑似为小肠肿瘤性病变;患者均无消化道疾病和小肠造影禁忌证;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小肠炎性病变以及合并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76例患者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0.21±7.93)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禁食、禁水8 h,扫描前对患者进行相应呼吸训练,在注射碘对比剂前通过举手示意的方式预知患者可能产生的不适感。口服2000 ml等渗甘露醇(由1750 ml生理盐水和250 ml甘露醇配制而成),分为4~5次匀速服用。

MR口服造影:使用型号为GEDiscovery750 HD3.0T的MR扫描仪进行检查,扫描参数按检查标准设置为:回拨时间:SSFSE 20 ms,FIESTA-Cine 3.2 ms,DWI 3000 ms;层厚:SSFSE 4 mm,FIESTA-Cine 8 mm,DWI 1 mnm,各方为层间距均为1 mm;重复时间:SSFSE 4000 ms,FIESTA-Cine 3.2 ms,DWI 3000 ms;矩阵:SSFSE 256×256,FIESTA-Cine 256×256,DWI 256×256;扫描时间:SSFSE 90~180 s,FIESTA-Cine 120 s,DWI 240~360 s,总检查时间<20 min;扫描方位:SSFSE冠状面、横轴面,FIESTACine冠状面,DWI横轴面。

CT小肠造影:采用东芝Aquilion64层128扫描仪进行检查,注入300 mgI/ml碘海醇,由膈顶至会阴部进行扫描。电流200 As,电压120 KV,无间隔重建层厚为1 mm的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后进行处理。

1.3 评价指标

由2名或以上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影像进行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76例患者中确诊小肠肿瘤性病变58例。其中小肠腺癌26例,淋巴瘤15例,间质瘤14例,脂肪瘤3例;病灶部位显示:空肠30例,十二指肠12例,回肠16例。

2.2 对比病理诊断结果

MR口服造影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28%(57/58)、100%(58/58)、96.55%(56/58);CT小肠造影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83%(55/58)、96.55%(56/58)、93.10%(54/58)。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肠肿瘤性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由于其不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需要通过影像学技术来进行检查[4],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升,对小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方法也在不断更新,MR和CT等影像学技术因其更简便的操作以及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气钡双重造影及内镜检查等有创检查方式[5-7]。

CT造影和MR口服造影等影像学技术因其能更清晰显示肠腔、肠壁以及周围结构而被广泛应用[8-11]。其中CT造影的优点主要在于检查时间短、空间分辨高、费用低、患者依从性较高,但其电离辐射会对儿童和妊娠期妇女产生一定副作用,对其肾脏带来负担,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过敏现象;而MR口服造影则无电离辐射,且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更有利于检出病灶并显示肿瘤,更适合妊娠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群,但其产生信号较差,无法进行薄层扫描,信噪较低,空间分辨比CT低。本研究中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极高且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肿瘤性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相关研究表明,MR造影对直肠癌术前分期T2、T3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CT造影[12-13]。

综上所述,CT造影与MR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MR造影无电离辐射,不会对儿童及妊娠期妇女造成伤害,且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符合率优于CT造影,建议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尽量给予MR口服造影。

[1]赵国营. 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3):664-665.

[2]王梓,胡道予,汤浩,等. 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对比观察[J]. 放射学实践,2015,30(4):355-359.

[3]符莉莉,李长清,周洁,等. 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与CT小肠造影在小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2741-2743.

[4]陈仲耿,任爱民,黄祖和. 多模态MR与CT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性疾病的对比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17,24(7):901-902.

[5]王东旭,张天宇,冯立民,等. 口服法MSCT小肠造影联合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8):597-599.

[6]张厚宁,盛佳曦,孙凤涛,等. 256层CT口服法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价值[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4-18.

[7]赵美兰,夏忠民,宋良权,等. 口服碘佛醇腹部CT小肠造影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医学与哲学,2017,38(4):60-61.

[8]阮天羽,刘铁军,肖运平,等. 口服甘露醇小肠CT造影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4):164-166.

[9]马邦程,陈旺强. 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对小肠肿瘤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9):1738-1741.

[10]殷赵华. 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术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0):1071-1072.

[11]敖登其木格.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1):60-61.

[12]罗莉莉,许思恩,夏志淮,等.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J]. 中国医师杂志,2016,18(1):120-122.

[13]廖忠剑,王肇平,刘艳平. 多层螺旋CT低张小肠造影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J]. 当代医学,2017,23(14):106-107.

猜你喜欢
性病变小肠口服
灌肉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基层中医药(2021年6期)2021-11-02 05:46:16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口服避孕药谨防不良反应
一根小肠一头猪
故事会(2019年10期)2019-05-27 06:06:58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2015年1期)2015-12-23 08:52:19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