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慧
(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炎琥宁是临床常用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蛇虫叮咬、痢疾、腹泻等相关症状疾病,可获得良好的病情控制和治疗效果[1],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患者群体,炎琥宁注射剂主要成分提取自穿心莲[2],为穿心莲内酯,属于中药制剂。随着炎琥宁注射剂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临床的重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09年也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3],里面将穿琥宁、炎琥宁不良反应归纳到重点关注对象。为深入了解炎琥宁注射剂临床应用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诱发因素并寻求对应处理手段,对本院近年应用炎琥宁注射剂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归纳总结如下。
选本院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应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且出现其诱发不良反应症状患者为分析对象,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72岁,平均(31.1±2.5)岁。所纳入研究对象均属于接受炎琥宁注射剂药物治疗,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在自愿条件下签署同意书。
所有患者接受炎琥宁注射剂治疗时药物剂量在200~400mg,如用药对象是儿童的则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将炎琥宁溶入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量为250~500mL,确认溶解之后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用药,每天1~2次。
将纳入分析对象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后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应用炎琥宁注射剂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临床特征、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群体的出现情况。
对本文所涉及要统计学处理数据输入SPSS 20.0软件,用(%)表示计数资料,接受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计算所得P<0.05则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出现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患者分布于各个年龄阶段,最常见的为0~10岁患儿群体,占所有患者比例46.0%(23/50),其次为11~20岁,比例30.0%(15/50),41~50岁,比例20.0%(10/50),再其次分别为 21~30岁,51~60岁,31~40岁、61~70岁。
药物不良反应较为常见是对多系统器官造成侵袭,其中皮肤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占据比例偏高,诸如荨麻疹、皮疹、斑丘疹、瘙痒等,为42.0%(21/50)。其次为呼吸系统(咳嗽、口干、喉头水肿)和消化系统(恶心、呕吐),比例分别为24.0%(12/50)、22.0%(11/50),最后为全身性损害(高热、寒战),比例为12.0%(6/50)。
在应用炎琥宁注射液后1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居多,占比例56.0%(28/50),最快是在用药后1min即出现相关不良反应,最晚是在用药后12d。
炎琥宁注射液主要组成成分为12-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以及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等[4],属于二萜内酯类化合物,作为纯中药复方制剂,当前常见用药方式为静脉点滴[5]。炎琥宁注射液对患者治疗的优势在于药效发挥快、安全性有保障以及适应范围广等,对于泌尿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类型患者均有令人满意的应用价值[6],但随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引发的不良反应也需要注意[7]。
从本文研究所得数据可知,炎琥宁注射液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的年龄存在一定联系,提示了50例出现炎琥宁注射液应用后不良反应患者中,0~10岁的群体占据比例明显偏高,在年龄比例方面男性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女性,这和此年龄阶段自身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存在联系,在其体内的药物和血浆蛋白两者的结合效率偏低,因此应用后容易出现游离血药浓度过高的情况,而小儿群体的肝肾功能也不足以将体内药物及时排出,故容易出现相关不良反应。
经本院临床实践后,认为在应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的时候需要对用药群体有相对严格的控制,要提升医护人员对于所用药物的认识程度,掌握炎琥宁注射剂的适应症以及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循规定对患者用药[8],用药剂量也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用药治疗前需要确认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对于体质存在过敏性情况的在应用药物应该保持谨慎或者直接禁用[9]。控制给药过程中滴速,以缓慢滴速为主,患者如有自诉不适症状要立即停药,避免药物联用,药物配制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10]。
综上所述,应用炎琥宁注射液有一定风险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保持重视,密切观察患者相关临床体征,保障用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