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萌 黄晓燕 梁 雪 陈 然 杨成宁 刘 莉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脾胃二区,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1],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既是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又是学生打好临床基础,构建中医学辨证思维体系,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师的必备学科。因此,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搭建好学生的中医内科学知识结构与框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成为临床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对于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将所学习的医学基础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中的能力等都需要通过临床实践阶段才能逐步得到锻炼和提高。临床实践带教作为连接医学生与临床医师的桥梁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重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既要巩固学生们的医学基础知识,又要生动活泼地掌握临床技能并积累经验,培养临床沟通技巧,使同学们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目前国内教育教学涌现了一批新的思潮,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有长足进展,1998年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高等教育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而后PBL、CBL、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对分课堂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长期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会了听,忘记了说,学会了记,忘记了质疑,而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则从学生出发,分析学生的所需所想,从要我学改变成我要学,加强其主导意识,激发其兴趣及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不会学,死记硬背的老路子。而老师也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人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的知识结构、兴趣特点、学习风格等,认真科学地审视和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2]。《朱子全书·论学》篇云:“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师重新制定教学目标,更新资料贮备,拟定教案,创新性做好教学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教育新模式的测评手段,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畏困难,从而找到符合本专科最适宜的教育新模式。王敬等[3]对比国内外学生学习效果时发现,我国学生基础知识比国外学生要扎实,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也就是艾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4]最低级的两个层次——识记和理解,而国外教师经常提出一些非常前沿且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不少学生能够发挥其创新性和思维拓展性,实现了艾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的最高级——创造。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李志义曾于2014年指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实现四个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句号课堂向问号课堂转变。知识与能力并重,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乔琳等[5]研究认为SDSR四阶段教学模式,包括自学 (self-study)、讨论 (discussion)、总结 (summary)、探索 (research)四个阶段的教学组织模式,与传统见习教学模式相比,实验组的实践技能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都有明显提高,2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肖璇[6]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不仅可以发挥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孟陆亮[7]认为传统教学应以“传授知识为主”向现代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进行转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动态性的考试考核制度。第一,注重过程性考核,第二,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在考试内容上应当融合理论、实践、技能三个方面,三者并重;第三,考核方法灵活多样,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2.1 导言 通过设问、讲故事、情境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引入临床实践的主题。学生以学为本,可是天天学,学各种学问,怎样才能让他们记忆深刻并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呢?对比枯燥的照本宣科,设问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讲最近发生的故事、事例等可以让同学们产生共情;情境教学则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很快地投入到临床实践的课程中来;案例式教学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启发同学们思考,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学习。一个故事有个精彩的开头往往能先声夺人,成功地留住观众,一堂精彩的课程有个有带入感的导言也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对此课程的喜爱。
2.1 复习相关基础知识 参与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活动的学生为医学院校高年级学生,已系统学习过各科知识,但有的科目由于时间长会出现遗忘现象,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前利用1~2 min对基础理论知识、问诊要点、体格检查等进行回顾,有利于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环节。通过临床实践带教,发现同学们有很多是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可是有的怕回答出错,有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回忆不起知识点,于是很多人在提问环节常常保持沉默,更愿意选择老师满堂灌的讲课方式。目前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分析了以往教学环节的不足之处,增加了复习相关基础知识的环节,提出问题供同学们分析,并通过学生的回答找到他们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巩固,这样既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其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2.3 利用微课进行重点教学环节的讲解 微课[8]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等支持性、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性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微视频录制的是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可以是教学实践难点的讲解、可以是核心概念的解析、可以是病案分析等,它图文并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短、小、精、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目前新版的中医内科学加入了一些现代医学相关内容,导致教师教学时在病名关联、生理病理上容易更多地讲解西医内容,而忽视了中医临床思维模式。而微课是教师提前准备的,可在微教案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经典理论探讨、中医名人故事、中医理法方药的难点辨析或脉象辨析等内容。在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强调中医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要求同学们具备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与中医临床技能,这是培养中医事业接班人的必由之路。中医微课加入实践教学环节,既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收获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也开拓了思维,并可以在微视频后进行探究式讨论,增强师生互动性。
2.4 进阶作业 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及上课时提出的兴趣点、疑难点、困惑点,制定合理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的课后作业,一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开放性地探求知识。
2.5 课程评价 将微课引入课堂,生动活泼,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传授与疾病相关的更多知识点,在课后的调查问卷中,同学们均对此种教学方式表示喜欢,并希望能进一步应用于课前预习设问及课后作业布置。微课中的微视频短小,利于保存,知识含金量高,学生下课后拷贝回去可以反复观看,方便复习,也更能加深其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内科学传统教育模式都是偏重对知识的学习、理解、积累与掌握,属于“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将微课带入课堂,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新举措,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将教学重点难点、PPT课件、视频结合起来,让学生耳目一新,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敏锐地寻找知识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既把握了教学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相关知识。随着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临床辨证思维实践能力是中医内科学实践课教学的关键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