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萍 张乃丽 刘洪付 逯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研究生的培养规模逐年扩大,根据培养目的不同,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1]。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提高学术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培养一批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为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则侧重于从事某一特定医学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该培养模式以培养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2]。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对临床实践能力的全面有效考核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规范管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3-5]。
自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培养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层次梯队发展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我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发展,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我省经济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社会对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培养模式有待改进,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6-10]。在将来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实现分类培养即结合各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目的,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构建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求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加大课程案例库建设,实现翻转课堂、国际化教育模式的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高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同时,做好监督监管工作,引入第三方评估监管机构,设立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制定质量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对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符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逐步制定出由内部评估、外部评估组成,机构评估、自我评估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12]。
结合国家、省市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相关文件,根据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实际,我校于2008年出台了《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暂行规定》,主要通过修订并规范临床能力考核程序,使临床能力考核真实地反映研究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出口关”。2013年,我校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单位”,主要进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此次改革为指导,我校在早期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和技能考核经验的基础上,强化临床实践,遵循培养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一条可以在省属地方医学院校广泛推广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经过实践,我们发现新型体系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研究生的临床思维、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
我们建立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考核、转科考核和综合能力的考核等三部分内容,旨在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能力要求的一体化,达到提高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目的。该考核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口试、笔试与实际操作三方面开展,由平时测评与综合测评两部分组成。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遵纪守法与劳动纪律;敬业精神与工作的责任心;医疗道德与服务态度;医疗作风与科学作风;团结协作与人际关系。
单项评定考核的等级可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部分。
综合评定考核的等级标准需要按照上述提到的五项考核内容综合计算。优秀等级是指各项评定的指标中至少有4项获优秀等级,其他指标的等级为良好;良好等级是指各项评定的指标中至少包含3项优秀等级,其他指标没有不合格等级;合格等级是指各项评定的指标中均没有不合格等级;不合格等级是指各项评定的指标中有不合格等级出现。各项等级的具体评定标准和细则可以根据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评定。
由各二级学科(科室)主任牵头组成考核小组,根据思想品德考核指标对本学科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进行评议和无记名评分,取平均分为该生的思想品德考核成绩。考核小组成员由二级学科(科室)主任、轮转的三级学科科主任、带教教师或本学科指导小组成员、护士长组成。
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能否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能够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各轮转科室的培养要求。
研究生进入科室后,由科室主任指定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作为带教教师。在轮转科室期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要对本人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做详细记录;轮完一个科室后,研究生要进行自我小结。然后由轮转科室主任、带教教师、护士长、所在科室党支部成员组成3~5人的考核小组,在广泛征求科室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生在本科室临床能力训练工作数量和质量、政治思想表现和医德医风情况,对照临床轮转考核表中所列的考核指标,对研究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思想政治表现和医德医风等方面的考核评分,并书面评定该生在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以及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最后由轮转科室科主任和导师签字后送交二级学科教研室主任,由教研室汇总后统一送交医院主管科室保存。医院主管科室负责在研究生完成各科临床轮转后,统一将研究生临床轮转考核手册送交研究生处培养科,存入研究生学习档案。
转科考核由各医院主管科室组织实施,由各轮转科室主任具体负责。
临床相关综合能力主要指临床基础知识、临床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术操作能力、临床诊疗能力等各种能力。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申请人在完成所有规定科室临床轮转后进行的临床能力综合考核。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须重新进行临床轮转。
研究生在进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前,必须提交本人的学位课程成绩单、临床轮转考核手册及诊治的病例住院号,由医院主管科室负责审核转科考核记录。转科考核记录审核合格者,方可进行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
考核申请人是否已经掌握了本学科方向相关专业和专业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了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和病例分析能力,是否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方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否已经具备指导下级医师开展诊疗工作的能力。
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专业课与专业外语。
3.3.1 临床技能考核 (1)病历评估:由考核委员会随机抽取申请人曾经诊治的5份完整病历资料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是否掌握了诊治常见病的能力,包括病历的书写是否完整、规范,诊断是否准确,治疗是否及时、合理等内容。(2)病例考核:由考核委员会选取1例申请者所在学科方向范围内的新入院患者为考核对象,由被考核人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以及治疗原则等,并书写完整病历或者首次病程。原则上,选择病例的诊疗应涵盖本学科方向临床能力训练中应该掌握的所有技能。(3)诊断治疗技术的操作考核:内科系统各学科专业主要考核辅助诊断方法或有关的特殊检查,如胸穿、骨穿、腰穿、骨髓涂片、心电图检查、X光片诊断等;外科系统各学科专业主要考核手术操作;医疗技术各学科专业(如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主要考核相关仪器的使用、操作以及诊断。对于内科学专业研究生,需要考核1项辅助诊疗操作技术或者根据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外科学专业研究生,需要考核1例常规手术的部分操作。选择的辅助诊疗操作技术、辅助检查和常规手术必须是本学科专业临床能力训练中应该掌握的基础内容。
临床技能的考核评定方法采取百分制计分,由考核委员会按照考核评分表中的各项评分指标分别进行盲评打分,申请者的最终考核分数为考核委员会所有评委的平均分。
3.3.2 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 主要考核申请人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方式主要以病例答辩的方式进行。在考核过程中,申请人需要对考核病例进行现场分析,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分析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预后分析等。在分析过程中,如果需要借助辅助检查的结果协助开展诊断,则由申请人向考核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考核委员会负责提供相关辅助检查结果。
申请人现场分析结束后,再由考核委员会各位评委根据该病例所涉及的专业和专业基础知识向申请人提问,由申请人进行现场作答。考核委员会提问时要注重了解被考核人对本学科多发病、常见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临床诊疗知识的熟悉程度,并注意考察其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床分析能力。同时考核申请人对本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应用情况。每个申请人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时间应大于25分钟,其中,学生回答时间不少于15分钟。
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评定方法由考核委员会按照考核评分表中的各项评分指标分别进行盲评打分,申请者的最终考核分数为考核委员会所有评委的平均分。
3.3.3 专业与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 主要考核申请人掌握本学科专业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包括掌握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对本专业学术研究前沿动态的掌握程度。考试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
3.3.4 专业外语能力考核 主要考核申请人是否能够运用外语知识熟练阅读本专业相关文献,考试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可以结合口语考核。
各项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思维能力考核、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专业、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外语考核等,评分实行百分制,各单项考核内容以60分为合格线;在各单项考核合格的基础上,以四项考核总成绩分数≥260分为合格标准。
3.5.1 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 由各医院主管科室负责组织各个考核委员会分别进行组织和实施。考核委员会一般由3~5名具有临床医学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设1名组长,1名秘书,并且至少有2名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考核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教研室(科室)推荐,各院(系)审核同意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3.5.2 专业课与专业外语考试 由各院(系)或各医院主管科室负责组织各二级学科教研室命题、考试和阅卷,命题范围要涵盖二级学科。
经过4年的有效实施,我校已建立切实可行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新型体系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研究生的临床思维、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克服传统一个时间节点的考核方式不能完全反映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弊端。本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可以有效监管、促进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