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质量保障研究

2018-02-09 06:26嵇新浩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五年制升学教学质量

阮 飞 嵇新浩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重要任务与工作。中高职衔接教育工作的实施,是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的成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1 中等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出的正确决策和部署。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是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当前全国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1.09 万所,在校生 1597.32 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40.25%)。二是专业设置契合需求,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产业发展需要输送职业人才。特别是在加工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轨道交通运输等近年高速发展的行业中,约七成的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学校。三是促进学生走向职场,积极为教育公平做出贡献。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在70%以上,70%以上学生就近就业。可见职业教育为学生职场成功、人生出彩提供了更多机会。另外,在国家奖助政策支持下,90%以上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这对于70%以上生源来自于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中职教育具有特殊意义。四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升学深造架起“立交桥”。当前中职学生升学途径有五年制职业教育“3+2”、五年一贯制、单独考试、免试入学、高职提前招生等多种方式,为中职生开启了多种升学模式。

2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面临的挑战

中等职业教育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技能应用型一线人才,但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市场变化以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早期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现在五年制职业教育合作办学规模正迅速扩张,以浙江省为例,2010年面向中职生招生计划约2.16万名,五年制职业教育转入计划0.67万名;而至2017年,该升学数据分别为3.27万名和2.92万名,五年制职业教育计划增幅达335%。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部分不能完成计划的高校今后还将迅速增加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以谋求招生数量的保底,确保稳定在校生规模。但在笔者所在学校曾进行过“不同生源类型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由教学线、学工线对不同生源类别学生分别进行评价以及学科成绩比较,分析得出,生源质量最优的是高考统招学生,其后分别是高职单考单招、提前(自主)招生学生、五年制“3+2”和五年一贯制学生。这一方面是由于招生数的急剧扩大,另一方面却是培养、管理的巨大压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推进五年制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面临新的挑战[1]。

一是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逐步萎缩的矛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2]。但与此同时,中职学校招生渐显颓势,据山东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5年间,该省274所中职学校消失,在校生数减少了约30万人。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自然萎缩是不争的事实。二是职业院校重视学生培养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的矛盾。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驱动下,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坚持“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现实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基本是初中阶段成绩靠后、学习兴趣低下的学生,学生和家长一定程度上均自信心不足。由于学生文化功底差,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培养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三是升学道路畅通、机会多元与学生学习意愿不足的矛盾。随着招生考试制度不断改革,中职学生升学道路宽广,五年制职业教育(含“五年一贯制”和“3+2”)普遍开展且计划逐年扩大,职业教育四年制本科招生试点有序推进。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显示,五年制职业教育转升学学生在教学培养中难出成绩,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方法及成果均与其他生源学生有较大差距[3]。

3 影响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3.1 部分优质生源从五年制大专班流失

面向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扩大的应用型本科计划以及高职四年制本科计划,中职相对优秀生源不再首选进入五年制职业教育大专班。2015年,浙江省首次试点在5所高职的六个专业开展四年制本科教育,面向中职生安排300名招生计划。至2017年,该项试点已扩展到13所高职院校、15个专业、890名招生计划。另加上应用型本科的招生计划,面向中职生的本科招生计划已达3700余名。这一现状使学生的选择发生了明显变化,甚至有部分五年制学生在高职院校选拔考拟录取后,放弃录取继续参加浙江省单独考试。

3.2 教学质量监控未能有效落实

教学质量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当前对于五年制职业教育大专班,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未能有效形成合力,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互推诿的现象[4]。有的学校将偶尔的抽查考试、统考统测作为唯一的监控评价,评价草率。高校认为,前三年学生学得怎么样是中职学校的责任,中职学校则认为自己办学条件和师资有限,加上各地区的考核标准不一,高校未能有效地开展指导服务,学生成绩不理想不能怪中职学校。

3.3 升学率高的心理优势导致学生学习松懈

五年制职业教育大专班学生前三年由中职学校培养,通常在第五学期末参加由高校组织的升学选拔考,在考试难度、考试管理等方面均与高考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高职院校对五年制大专班转升学录取比例在95%以上甚至全部录取。这使得学生有天然的升学心理优势,认为进了五年制大专班,基本就是“给上大学买了保险”;没有升学压力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松懈,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习惯散漫。

4 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管理质量保障的举措

4.1 发挥优势,有效提高招生吸引力

高职院校在选择五年制职业教育合作办班中职学校和专业上,应当充分考虑合作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旺盛、社会紧缺专业的人才培养,以中职学校优势专业、重点专业为主或高校自身优势专业、示范性专业带动地方学校发展。在招生工作中,中、高职双方注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解读和优势资源共享、联合,以“质”赢得社会、考生和家长的关注,吸引优质生源,保障入学生源质量。对于学生关注的升学、就读本科等问题,高校可引入“专本衔接”等升学项目,满足学生多元化升学需求。

4.2 协同育人,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题中之义即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克服中高职教育两张皮、课程重复、管理失调等问题。招生计划下达后,中高职院校相关教研室应当共同制定贯穿5年教学行动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有梯度性和连贯性,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学要求、教学策略、考核标准。明确中高职学校的责任,分段实施,强化管理,定期进行集体备课、交流研讨、考核反馈,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高校还应定期输送课程、论坛、讲堂进中职学校,有条件的还可承担中职学校的部分常规教学任务。教师可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不断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

4.3 完善管理,实施教学质量监控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既是提升各个阶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双方提升办学水平的体现。实施教学质量监控,重点是要建立起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可重点从专业建设、招生及学生管理工作、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与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与分析等方面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可主要围绕教学检查、课堂教学监控(突出听课、评课、教研)、师生考核(学生成绩考核、教师教学考评)、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制度开展。实施教学质量监控难度大、任务重,甚至会触及某些权威与利益,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完善管理,必将使学校办学、学生培养进入良性循环通道[5]。

4.4 控制升学,完善升学考核机制

高校首先要与中职学校密切合作办学,通过教学质量、技能培养、升学服务、兴趣培养、奖学助学等举措激励学生积极投入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中。对于升学考核,一方面高校应完善考核内容,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将学生平时学科成绩及统考统测纳入最终的升学选拔考成绩中;另一方面高校应注重控制升学比例,不承诺保底升学率,以综合的选拔成绩为核心依据。此外,高校可督促中职学校建立起规范的过程淘汰机制和符合教育部门政策规范的补员管理办法,对于没有学习积极性、专业认同感差和连续两学期成绩处于后段的学生,可调整、淘汰出中高职合作办学班,并根据学籍管理规定和补员管理办法,及时选拔其他有意愿的优秀学生进入该班级。

4.5 强化技能,明确职业教育重心

五年制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专业中,往往容易陷入中职段以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培养为主,忽视专业技能培养,而高职段因培养周期短(1.5年课程学习和0.5年专业实习)、课程任务重,难以积淀和强化技能培养的困境中。但无论是普通班还是五年制教学班都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把控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高校在升学选拔中可计入学生参加全省专业技能考试的成绩,并通过同一专业多个教学点的技能竞赛、中职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邀请赛、毕业鉴定展示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4.6 立足长远,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人,学生培养质量如何最终将聚焦到师资力量上。当前职业学校师资力量明显改善,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高,但各地教育发展尚不均衡,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高职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都是职业教育教师必备的知识结构。

中高职合作办学,要将高校教师个体优势转化为中高职的群体优势,推动合作专业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高职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中职教师深入教学了解学生,更接地气,中高职学校通过论坛讲座、专家指导、教师互聘、专题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共享优质的师资、课程资源,更好地把握专业方向,促进学生培养和发展。

此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诉求中,也渴望得到更多专业化的学习培训、到企业中去实践锻炼以及开展中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等方面的交流和互访。

猜你喜欢
五年制升学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升学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