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晨晨
非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常晨晨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在全球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以及对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强力冲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的消解的双重重压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正在积极地引领我国当代大学生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也对他们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不时困扰着他们的价值选择,甚至有可能将他们的人生引向我们所不期望的错误方向。因此,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非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理性地看待它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们的影响,研究、选择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也是当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回答的重大命题。
非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形成至关重要。既要重视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又要摸清非主流形态价值观的存在形式、存在原因和影响方式,更要寻找避免非主流形态价值观误导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有力对策。意识形态领域其本身的矛盾就体现为主流意识形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非主流意识形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中,要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它对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双重的作用和影响。非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一定程度上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我们要以发展和联系的眼光看待非主流意识形态,并且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功能。
根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程度,我们可以将非主流意识形态分为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非主流意识形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和探讨了人类精神领域的意识形态理论成果,因此我们必须科学理性的区分和考虑各种各样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通过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正确的区分和判断主流意识形态和同质性、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的差异,有选择的对有益与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那部分思想进行接收,指导和规范非主流意识形态,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尊重价值多样性和多元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创建一个一元指导的多元化意识形态领域。
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性质相同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例如,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诚信为本等中国传统文化都属于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范畴,这种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一部分内容,但是能够积极的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积极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些代表积极向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有利于丰富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且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服务。
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内容、方法、原则、性质、指导思想上根本对立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例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实用主义、普世价值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西方国家的社会思潮就属于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背道而驰,妨碍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消极与阻碍的作用,妄图取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我们必须对这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坚决抵制。
1.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
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需要依靠不断吸收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进步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以保持自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其他既有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和壮大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流和融合,思想的多元性要求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同时,以开放的姿态来看待非主流意识形态,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体系中有利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这样才能保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机与活力。
2.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完善
面对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渗透,以及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主流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一味的抵制和排斥西方思潮不会进步,应该保持一定的张力,借鉴非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中的合理成分,使之转化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神支撑。主流意识形态在发挥其主导作用、凝聚力、向心力的社会功能时,不仅要依靠自身强大的理论体系,还要吸收借鉴其他理论中的科学合理的部分,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并发挥持久的作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应该努力发掘非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中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积极的理论成果,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特色和内在的价值体系。
3.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成果
意识形态具有交互性特征,主流意识形态在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互动中成长,不断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动力,正如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阶段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更要求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要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与时俱进,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时候,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进一步验证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因此,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验证中,非主流意识形态让人们更清醒的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1.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前,在中国的高校中存在着各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实质上都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工具,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否定资本主义必然过渡成为社会主义的历史规律。他们提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原有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而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迅猛,跟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大相径庭,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世界的时代背景已经改变,无法对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做出解答。随着西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渗透进一步深化,我国学者也认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面临深刻变革,我们应该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思想理论和成功的实践经验,这些错误的思想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对共产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削弱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社会主义的归属感。
2.模糊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和价值一元
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大部分都宣传价值多元化,反对主流意识形态,认为主流意识形态实质上是对公众的意识和思想进行垄断和绑定。传统的中国意识形态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单一意识形态,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文化思想的不断涌入,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影响了在中国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例如,新自由主义认为只有私有制才是最好的经济制度,才能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公有制让人变得懒惰。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思想开放,更容易被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所影响,他们的思想更容易受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表面现象的蒙蔽,使得他们无法明辨是非、判断真假,动摇他们的主流价值观。
3.淡化社会责任感,弱化集体意识
否定集体主义是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特征,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认为集体主义不能够让人的个性有效的表现出来。例如新自由主义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极大的突出自身,任何与个人利益相冲突的都是错误的是应该被抛弃的,由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在影视作品、书籍、网络广泛的传播,使得我国高校部分大学生开始盲目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谁也不放在眼里,表现出不合群、孤立、自我膨胀等现象,不能适当的融入班级生活和集体生活。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今后高校大学生步入社会,错误的个人主义使他难以融入集体、适应社会。
4.动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
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导向和引领功能就是在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中通过对影响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和抵制,从而强化社会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非主流意识形态一旦传播开来,必然会导致社会内部的思想混乱、价值观扭曲等现象,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国内政界学界出现了错误的思想倾向和社会思潮,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西方国家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坚定性,形形色色的思潮泛滥,不仅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且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不同程度的瓦解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定信念,对社会主义的冲击不时的引起社会的动乱,最终会影响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
1.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社会思潮竞相涌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经济体系不断的交融与发展,涉及到金融、贸易、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经济的全球化也带来了政治体系的交融,逐步的深入到各个国家的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也为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政治的变革和挑战,不仅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政治生活,甚至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影响显著。
随着经济交流的扩大,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使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向其他国家广泛传播,而科技的发展使得意识形态得以更加快速和便捷的传播。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随着文化产业的交流,包括电影电视、网络书籍等方式传播到我国,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和强势地位,对我们大肆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优越性,以及对生活方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进行渗透。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和发表反马克思主义言论,丑化社会主义,破坏和贬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大大夸大意识形态多元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是无与伦比的和无法超越的,通过文化软实力来影响我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政治态度。虽然目前我国大学生接受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但是正处于人生的成熟期,还不能够拥有完美的自我控制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无法适当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看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判断真正的真善美,因此不少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开始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制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共同理想产生怀疑、失去信心。此外,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经济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的发展对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的开放性特征,国外的各种意识形态思潮已经通过网络迅速的在国内进行广泛的传播,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被不良媒体传播的各种思潮所影响,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加强,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这些现象反映在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中,必然会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化,导致大学生更多的追求个人利益,逐步缺乏理性思维,从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产生抵制情绪。
2.适逢社会转型期呈现价值观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物质决定意识,客观现实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思维的形成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感知和反映,而形成的思想和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和社会。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转型与变革,高校大学生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是在这一历史发展时期出现的我们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进入到关键阶段,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也形成了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使得社会中的利益团体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人们对于传统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产生质疑并且提出自身的经济政治要求,因此对我国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们开始以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并且以利益的获得作为价值实现的标准,由于我国的法制建设还未完善,因此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现象,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贫富分化、贪污受贿、社会不公平现象愈演愈烈,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受到了公众的质疑,公众开始质疑国家和政府,这些社会矛盾必然会影响到高校中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果,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功能带来挑战。
3.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
一般来说,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快速变化的国际背景与国内社会中,我国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主要是基础学科的设置不合理,学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缺乏,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是机械授课,对学生的价值观不闻不问,使得大学生在面临价值抉择时表现出举棋不定、无从下手,课程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方法古老,没有针对性,缺乏实时国际国内政治新闻,无法解释大学生对于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教师队伍中缺乏优秀的学术骨干和精英;在现实工作中,教师很少主动去了解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状况,使意识形态教育停留在机械的层面。这些高校教育中存在问题使得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无法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存在的思想问题,因此,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并没有显示出真正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非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进行传播的可能性。
4.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不可否认的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几乎都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由不成熟走向成熟,慢慢的要脱离学校进入社会,但绝不能忽略的是,一些大学生毕业以后并不能良好的适应社会,正是因为他们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念不是特别的坚定,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经常会被社会上的物质利益之类的所诱惑。当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中,缺少奉献精神、冒险精神,在步入社会以后,进入了新的环境,面对复杂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时,往往陷入迷茫与无措,对社会产生不满,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早熟的现象,但是心理年龄却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因此想法有时比较幼稚、比较偏激、比较极端,所以必须要有学校教育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1]。非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里蔓延并对大学生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当代大学生认为他们具有突出的个性,热切的关注着社会特点新闻和社会的发展;而正是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对大众所认同的主流思想进行排斥,往往以偏激片面、不够成熟的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很容易陷入极端,他们缺乏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一定程度上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1.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指导复杂多变的西方思潮,确定我们主流的政治方向,分析正确和错误的理论,确定其广受欢迎的客观因素和必然原因,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真正的认识西方思潮中的精华和糟粕[2]。当下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竞相涌现,例如所谓的普世价值披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外衣欺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对此,在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运用实践教育坚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大学生唯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与阶级分析方法才能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辨别真伪,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领域识别和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列宁曾说过:“无论以任何形式轻视和脱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都会反作用为加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3]。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一定要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的认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存在感,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引导作用。要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以及它的精神实质,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重视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交融
在与同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交流过程中,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实际和需要的部分主张和理论,使其吸收新的理论体系中的合理成分。恩格斯曾经的论述也包含这样的意义,我们的理论不是实践的出发点,而是要将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反馈到理论中去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因此,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可以作为指导思想来指导当代社会实践,并且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理性,从而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抵制异质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恶性传播和影响
(1)坚决批判新自由主义,提倡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制、主张市场自主调节,但是新自由主义从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所服务的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市场机制,认为私有制是最完善的经济制度,一切以自由放任为原则,注重短期利益。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将市场在经济体制中的作用无限放大;认为私有制才能使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国家干预经济是对经济体制的破坏,阻碍经济的自由发展。新自由主义在短期内曾经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新自由主义所提倡的个人主义和私有制,使得人们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所宣扬的个人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更不容忽视。因此,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倡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于社会中。正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塑造出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从而凝聚集体并且提高个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2)坚决批判民主社会主义,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一股具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但是它在内容、原则以及指导思想上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与不同。民主社会主义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反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元指导思想,认为其理论基础众多,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促成世界观的多元化,提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构成和来源要借鉴多样的意识形态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民主社会主义完全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无论是社会主义民主或是资本主义民主都强调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但在两种不同的阶级社会里,民主的性质和范围是绝对不同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属于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享有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是指由资产阶级享有民主权利[5]。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不可超越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决批判实用主义,强化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美国实用主义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实用主义所宣扬的冒险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但是它所宣扬的经验主义和个人主义具有主观主义和功利性。实用主义认为,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在于它带来的实际效益。詹姆士在《实用主义》一书中写到:如果真正的想法会造成不好的生活,或真正对事物概念的理解会导致不好的结果,相反的,错误的概念却是有效地,所以,相信真理是神圣的和宝贵的,认为真理的追求是人生的责任,这些对真理的认知永远不会真正的发展起来。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的责任是避免去了解真相[6]。实用主义把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社会存在的目的是为个人提供条件,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这种实用主义只注重个人利益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要鼓励当代大学生积极创新、敢于拼搏,正确对待在人生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要客观、理性的对待每一次的困境,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而不是单纯只靠经验来判断事情的对错,形成实事求是、踏实奋斗的精神。
(4)坚决批判普世价值,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普世价值宣扬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但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一定的阶级社会,事物具有变化发展的属性,因此普世价值所宣扬的普世性是不实际的,而且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具有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了社会阶级的存在,阶级对于自身利益的不同追求,就会导致不同的价值观念存在,因此,所谓的普世价值是虚伪的,披着民主、自由、平等的外衣将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渗透给当代大学生,因此需要当代大学生需要时刻警醒,树立具有民主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学习环境,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和科学性,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坚决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助力大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同“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思潮紧密联系的一种危害甚大的错误思潮[8]。近年来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否定我国的近现代史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历史虚无主义的核心是否认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我国的思想理论界造成了消极的影响,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因此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革命、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科学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十分必要的。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是将唯心主义运用在历史范畴,唯心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那么是人主观的选择历史,而历史发展不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和不可知性,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近现代以来中国革命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入了万劫不复、水深火热的深渊,认为中国革命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革命对历史的发展没有任何的推动作用,竭力歪曲中国革命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总结起来,历史虚无主义一共有五大特点:否定中华文明的历史,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否定革命;否定五四运动;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表明了他们以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是完全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因此,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今社会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危害是可怕的,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考证,而是从各个角度反映对政治问题的看法,通过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试图摧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正确评价历史关乎国家兴亡和社会稳定,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消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试图瓦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因此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要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近现代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让大学生清楚的认识革命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也是近代中国的必然选择,革命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而且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在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
(6)坚决批判意识形态终结论,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终结论、淡化意识形态,诸如此类的理论思潮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趋向于极端的理论体系,希望把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化来取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丹尼尔·贝尔曾在《意识形态的终结》一书这样说到:“曾经是行动指南的意识形态现在已经逐渐走向了死亡的终点”[9]。贝尔所提到的意识形态的终结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终结,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指向性,苏东剧变后,西方资本主义更加极具扩张这一理论,大肆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以及以文化思潮的形式,通过经济交流、文化的传播向我国推行其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特征。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生活方式发生着复杂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本身也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把握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创造出新的观念、新的理想以及新的价值观,物质决定意识体现在当今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就是新时期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联系中国实际,敢于提出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来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实践道路。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当代价值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信仰,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时代建构就是从当前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不断调整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一元理论指导,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推动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的调整,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顺利应对各种挑战,增强综合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发展。
有一些不涉及政治利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是指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一部分国外社会主义思潮,如果想要将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利用起来,就要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引领和改造,创新是社会前进与发展的动力,这就等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进行理论创新。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下去就必须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弘扬中华文明中的优秀文明成果,合理改造传统文化的内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创造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中华文明。我国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又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科学主张正好与生态社会主义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目标相一致,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生态社会主义所主张的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转化为与我国生态文明理念相一致的理论体系。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生态社会主义所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与我们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主张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利用起来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倡导绿色校园、文明出行,进而推动绿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中国正处于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当今社会的复杂性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严重,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部分大学生已经抛弃了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艰苦奋斗等传统的道德观念,因此,希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造那些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吸收西方积极的生态保护理念,使得它们得到我国当代大学生接受和认同,让他们仍然继承和保持传统的优秀文明行为,借鉴西方成熟的环境保护理念,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底蕴。
马克思认为通过教育人才能感知自身的存在,感受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正说明了教育就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意识形态的变革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使得意识形态得以再生,意识形态被人们所接受并且转化成为人们真实的行动。因此接受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个人的实施行为的动机以及行为本身都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所以尤其是高校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当代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的中坚力量以及今后更好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倡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教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使其树立一个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应当坚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与生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够创造美好的人生和未来。
[1] 汪丽丽.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26.
[2] 张耀灿,梁建新.论加强西方思潮引导的方法论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11):3-6.
[3]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
[5] 孙存良.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的界限[N].解放军报,2010-1-11(07).
[6] 詹姆士.实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2.
[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
[8] 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EB/OL].(2013-10-16)[2018-04-10]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016/c49150-23218275.html.
[9] 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51.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non-mainstream ideological values on our country’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and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CHANG CHENCHEN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Under the double pressure of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world and the strong impact on people's ideas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on the way people think and understand under the traditional planned economy system, China's ideology Construction work face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On the one hand, dominated by th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values are actively leading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right dir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non-mainstream ideology values have the obviously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m, affecting their value choice from time to time and even leading their life to the wrong direction what we don't expect. Therefore, it is not only the sacred du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but also the major propositions that must be highly valued and seriously answered in the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a today, to find how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non-mainstream ideology values and rationally view its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o study, select and explore effective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non-mainstream ideology; college student; values;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
G641
A
1008-472X(2018)04-0083-08
2018-07-15
常晨晨(1989-),女 ,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
本文推荐专家:
杨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何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