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木水 王姿媛 许 燊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学医先学药,药房实习是医学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的必由之路。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造就社会所需的合格医学人才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院是一所中医药类大学临床教学医院,为保证医学类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安排医学实习生进行药房实习,强化了医学实习生对药品基础知识学习,让他们学医又学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而药学部作为医院各教学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承担医学类和药学类众多实习生的带教实习、见习任务,医学实习生每年大约有200多名。由于医学类实习生层次各不相同(含本科、七年制、硕士、非医攻博等),实习周期短,加上毕业后面向临床,所以医学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与药学类实习生相比,从带教内容到实习形式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的带教与管理成效直接关系着医学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故至关重要。笔者综合多年医学实习生带教实践与经验,分析了当前医学实习生带教中存在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医学实习生带教管理,提高医学实习生在药房带教质量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1 医学生实习目标不明确 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药学相关内容很少,缺乏那些与药学实际工作有密切关系的知识的学习,使得他们的药学基础与专业知识不够牢固,很多医学实习生在面临实际患者时会出现紧张与焦虑的现象,表现出缺乏自信、难以适应的态势,影响了他们的实习效果[1]。此外,由于实习时间短及面临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使他们无法全心投入到实习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实习生忽视了实习的重要性,把临床实习当作走过场,认为在将来工作时可以弥补之,这也影响了实习工作中的态度和心态。
1.2 带教计划不规范 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带教计划、带教制度是整个带教工作的基石,我院针对医学实习生编写了《药剂科实习医生手册》供学生们使用。但因为生源层次不一,带教工作缺乏针对性,对不同层次的实习生没有制订明确的带教计划、目标,采取“大锅饭”的形式,这样就造成带教老师无法有的放矢地去训练、培养实习生,影响了教学计划的完成[2]。
1.3 带教模式单一 传统的医学实习生带教主要是教导学生怎样调配药品、怎么摆放药品、发放药品,还是采取“我教你听”的填鸭式模式,与学生缺少互动,容易使实习变成观摩。
1.4 实习生动手机会较少 医院门诊药房处方量大,调配速度快,上班时间一般都非常忙碌,对于实习生的关注可能相对不足。由于药剂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实习生不能直接参与的工作较多,如从事调剂的人员须具备药士以上资格,使实习学生参与动手的机会逐渐减少,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带教老师同期带教的实习生过多,无暇顾及每个学生,势必造成每个实习生的实践机会相对减少,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1.5 带教老师力量薄弱 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可直接影响实习带教效果。目前在很多的实习带教过程中,部分药师工作繁忙、压力大,教学意识不够强,容易忽视实习带教,不能很好地帮助实习生由“仅仅有所知”变为“尚能有所为”。再者,带教药师都属药学专业,没有系统学习医学理论,因医院“重医不重药”等原因导致自身继续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储备不足以应付面向临床的医学实习生带教工作,这对医学实习生的成长与发展极为不利。
1.6 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就评价机制而言,带教医院要建立对带教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要从科室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投入考评和学生评价两方面进行,对学生的考评应该包括实习态度、操作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目前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2.1 重视实习前岗位培训明确实习目标
2.1.1 加强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通过岗前职业道德培训,培养积极、健康的医德情怀,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让医学实习生充分认识到现在医院药学服务已不再是从事简单的药品调配,其工作重心已由“面向药品”转变为“面向患者”,从“关注药品”转变为“关注药品的临床治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一个合格的药学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药学技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2.1.2 加强相关药事管理法规培训 实习生上岗前由科室组织学习《处方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 《药品管理法》等常用药事法规,帮助实习生了解相关法律的同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1.3 强化实习纪律及科室管理制度 进入药学部实习的医学生,由班组长和带教老师进行详细的入科介绍,内容包括药学部的整体架构、中西药房的环境布局、中、西成药的调配流程,使他们对药学部运转模式有一定的认识,减少紧张感、神秘感、恐惧感。同时强调科室管理要求、规章制度、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考勤制度、着装要求、进出流程等,并由带教老师发放我院针对医学实习生编写《药剂科实习医师实用手册》,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明确实习目标和重点内容。
2.2 制定科学的带教计划 针对到我院药房实习医学生层次不同、实习周期不同的复杂性,制定包含不同的实习计划和内容的带教方案。
2.2.1 药品基础知识的学习 目前,医药科技发展迅速,药品品种及剂型繁多,医学生学习任务繁忙,难免产生重医不重药的情况,大多数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医学生在药房的实习必须经过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了解到掌握的过程。如先熟悉药柜、加药、摆药、配药等,掌握药房各类药品的摆放技巧,使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药品贮存区域、贮存货位的不同,引导学生学习药品储藏、保管等方面的知识。核发药品时,带教老师则指导学生学习院内相似药品目录,使其能正确区分易混淆的品种。要经常强调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处方调配规定及特殊、贵重药品发放的操作步骤,结合岗前培训学习的《处方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将法规制度充分融入操作规范中。
2.2.2 临床药学的基础知识和药学伦理教育 医学实习生工作面向临床,带教中要增加临床药学实习内容的比重,如药物信息收集、药物咨询、药物合理应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知识的培训。同时带教老师通过药品不良反应伤害实例和药品不良事件的实例教育使医学实习生正确认识药学风险并加强防范意识。
药学临床应用的伦理原则内容包括提高用药安全意识,维护患者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加强道德修养,排除临床用药的趋利思想及不当利益干扰,努力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不良应。临床通过遵守道德法则、伦理法则的医疗活动,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不损害医患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合理诊治,合理用药[3]。
2.2.3 通过处方点评和用药分析,开启个体化用药的临床思维 通过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培训等,引导医学实习生日后行医时合理规范用药,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实习期间,让学生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教学资源,查阅病例、处方,理论联系实际地参与点评、分析讨论典型病例,结合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特点将所学的药物知识应用到临床疾病治疗中去,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用临床思维来为患者合理选择药物和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医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4]。
2.3 实施多元化带教模式 带教手段是师生间信息相互传递的重要桥梁。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应依据不同时期的实习内容和目标要求,选择实用、灵活和表现力丰富的教学模式,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避免教学手段的单一、枯燥和程序化[5]。根据多年的带教经验总结,实习生在校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的知识,掌握的也是部分经典的常用药物,然而临床用药种类众多,加之又不断推陈出新,实习生对接触到的药物大多都觉得知之甚少,造成了不少的困惑,最终影响了实习效果。通过多年的探索,并借鉴同行们的教学经验,带教老师逐渐总结了多种适合医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如“专题讲座法”“观摩式教学法”“手把手指导法”“病例讨论法”“现场提问法”等,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听课向主动的提问、讨论转变,使教学过程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开拓学生思路转变,不断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形成了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这些教学模式的设想和制作,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自身水平,促进我科带教方法的改进,提高整体教学的质量。
2.4 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实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但随着医患纠纷的增加,很多药房带教老师为了防止实习生操作失误,给自己造成“麻烦”,于是常常采用“一手包办”的模式,既不放手也不放眼,这既剥夺了实习生的实践机会,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计划的完成,这对医学实习生的成长与发展极为不利。带教实习阶段意在为学生搭建临床实践的平台,但学生显然没有充分获得实习机会。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建议采用“一带一”的带教方式,能让带教老师对带教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人施教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阶梯性培养计划,就是指“我说你听、我做你看、我说你做、我看你做”的培养计划,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得医学生在药房轮转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本单位用药目录,学习相关的药品使用,处方医嘱的审核,法律法规在工作实践中的落实等内容,并在各部门的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提高基础的药学实践能力,为以后进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6]。
2.5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师资水平 实习期间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水平对医学实习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以及道德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这也必定对医学实习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对于带教医院来讲,必须做好实习带教教师的遴选工作。指导医学实习生,首先,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其次需要带教老师不仅精通药学知识,同时具有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药学知识和医学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应用与实践。
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是带教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更新与提高,另一方面是他们中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医学培训,缺乏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带教教师医学知识的欠缺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有计划、有目的的短期培训来弥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通过跟随临床医生查房来拓宽医学知识。通过举办药学讲座、报告、研讨会、继续教育学习班、药师沙龙、药物咨询活动、药学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更新和提高药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6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医学实习生带教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实习时期必须要求带教老师做到“热心、细心、耐心”,落实带教工作中的每一环节。因此制订与教学计划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对老师而言,良好的评价体系不仅能提高带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能改善其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带教老师和带教医院都有权对其实习成效进行综合考察,实习结果包括实习态度、任务完成量、操作能力提升等各方面。科室教研小组或者医院相关部门可通过定期组织座谈会、总结会,广泛征求学生、带教老师等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同时,在学员单项实习结束之后,采用阶段性考评和综合性考评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职业道德、优质服务和奉献意识、法律法规应用等考核,对带教与学员进行评议,重点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以便督促带教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对考评成绩突出的,应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计入教学档案、实习档案,以激发带教人员与实习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医学实习生药房实习带教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做好医学生药房带教工作有利于帮助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我院通过对医学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医学实习生的带教质量,使其在有限的实习时间掌握更多的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收到一定效果。
[1]周至品,叶晓雪.医院药学实习生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263-1264.
[2]黄俊何.门诊药房实习带教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医药导报,2010,8(29):274-275.
[3]孙婷,刘江,张俊贞,等.加强临床医学生药学伦理教育的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5):765-768.
[4]蔡庆群,丘振文,唐洪梅,等.医学类实习生在药房实习的带教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936-3837.
[5]孙万莉,苏晓丽.多元化带教模式在内镜中心临床教学中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6(2):152-153.
[6]黄际薇,麦海燕.临床药学实习带教模式的探索[J].中国药业,2013,22(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