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生陈国标蔡德春李栩薇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影像学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康复科,广东 广州 511400)
教学评价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方针、教学目标和教学规范的指导下,利用目前所能用到的评价技术对教学效果和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做出价值上判断的行为。具有鉴定、导向、改进、激励与预测的功能[1]。一般分为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三类。笔者将三类评价方法整合成综合评价方法,并在影像学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探索,现将其简述如下。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通过纸笔考试,对受教育对象的教学教育结果使用数值(分数)进行描述与判断。这种评价方法主要对被评者的知识技能水平进行评估,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教学目的的达成情况,但被评者的行为、品格等其它方面基本没有涉及。这种方法由于能方便快捷地获得衡量教学效果的客观数据,所以在当前教育界使用广泛。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通过纸笔测试、问卷访谈等形式,对被评者的知识程度、技能水平等方面做出预先评估。通过诊断性评价,教师可以预先得知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某些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而有目的地调整教学方案,使之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者通过纸笔测试、访谈、交流等方式获得被评者反馈的信息,动态地调整教学方案及模式。这种评价方式强调的是“反馈”“动态调整”,是教育界目前理论上较前沿的教学评价方案。
需要明确的是,总结性评价强调的是结果的最终评价;诊断性评价强调的是教育开展前或某一阶段教育情况的问题评估、结果预测与教育侧重点的导向;而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利用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来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在三者关系中,总结性评价可以作为某一阶段的总结,并为下一阶段的开展提供参考,也可以像形成性评价一样反馈给同学,从而互相调整教育和学习的方法[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一体两面且相互关联的,当某一阶段的教学评价结果仅用于教学效果的判断时,可称为总结性评价;当这种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学双方用于相互促进时,便可称为形成性评价[3]。故在教学评价中,虽然这三类评价系统彼此独立运行,但是三者相互补充,运用得当,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优质地完成教学目标。
影像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内容涉及广泛,且四大诊断技术相互关联,对于教学双方而言,要在5年甚至一个学期内完成理论及实践学习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位影像学教育工作者的难题。随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路线的提出[4],以往的教育观念逐渐改变,追求分数不再是教育的重点,讨论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逐渐被重视,质量评价体系也逐渐完善。在影像学教学中,笔者应用综合评价的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或者某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开展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预判,以方便教学者适当调整教学方案的行为。诊断性评价方案包含以下几方面。
(1)课程开展前通过教务处、辅导员等渠道预先了解该班的平均绩点,以及个别科目的平均成绩,如内科学、骨科学、解剖学等,以了解该班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
(2)与辅导员、任教过该班的教师及个别学生进行交流,了解班级的学习氛围、学习困难户等情况。
(3)每一阶段教学开展前,以课前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知识水平及上一阶段教学的遗忘情况,提问后进行遗忘知识的复习,使学生重拾旧知识后方开展新知识的学习。
(4)通过以上方法对教学班级的学习氛围、知识水平、情感状态等进行预判,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与预解决。
(5)留意学生的情感状态,适时对其进行鼓励及引导。如在讲课进行至较难学习的章节前,利用提问、有奖回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鼓励与支持。
总结性评价以期末分数评定教学目标为主要目的,形成性评价以某一阶段的评定结果或反馈信息动态调整教学方案为目的。当某一阶段的总结性评价应用至下一阶段的教学中,便可称为形成性评价。两者是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故在制定教学评价方案时,笔者对两者进行整合。
(1)合理利用即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的表情、响应速度、问题回答得到反馈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度、难点讲解深度,将形成性评价引入课堂学习中[5]。
(2)分组教学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分组的方式,为各学习小组布置任务,使之完成相应的报告。在此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消除疑问、解决问题,并定位出个人学习情况在教学进度中的水平,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3)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如自测题库、课后作业、课余任务等,通过这几种由教师提供答案的自我测评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能使其根据发现的问题调整学习状态及方法。自我评价还可通过设置问卷、开展座谈会等方式展开,将学习情感状态、学习方法等内容反馈给老师,使之能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
(4)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调整时间,开展多方面的教师评价,如教师可以通过自身教学总结进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学习,也可以通过教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度、方式方法等做出评价。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发现自身教学的优劣,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5)活用总结性评价。教学进度是分阶段进行的,在某一阶段甚至整个影像学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纸笔测试、完成教学任务如小讲课和病例分析等方式,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由教师及学生提供下一阶段的学习建议。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期末成绩由多个项目组成,包括作业的完成质量、任务的完成程度、平时成绩、最终测试成绩、学习总结等。教师可以根据各种评定维度为学生评定期末成绩。
将综合评价应用到影像学教学中,可使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优化。影像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桥梁学科,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细心谨慎,务求使医学生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中承上启下。所谓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的”是指教学目标,“矢”是教学方式,那么诊断性评价便是放矢的过程中瞄准的步骤。
通过诊断性评价,在影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状况预测教学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状态进行摸底,得到真实反馈的同时,还可以使师生相互交心,消除师生之间的顾虑、隔阂,使得下一阶段的教学更容易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首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发现不良学习行为并协助改进。其次,通过小组学习、相互评价等方式,可搭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综合诊断性评价的结果,可使教师动态地调整教学方式,修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最后,通过多维度、多时段的评价方式,可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充分反映教学双方的真实成果,保证了教学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综合评价是影像学教学质量的一大保证,但由于影像学实施综合评价的时间尚短,还存在一些问题:(1)学习观念的落后。部分学生重临床轻基础,因而教师在为得到反馈而实施的各种师生交流时,得到的反馈往往是敷衍的、片面的。如向同学们问起前一阶段学习是否用功时,往往得到的口头和表情答案是肯定的,但又当问起某些基础问题时,有些同学却答不出。(2)教学观念的落后。由于影像学四大诊断技术相互独立却互相关联,但目前不少影像学教科书甚至课堂上是按诊断技术去划分讲课内容的,相同的一个病往往在超声章节提及一次,在磁共振章节又提及一次。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综合评价里教学问题的设置。
笔者所在团队在影像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应用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可改进教师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在医学影像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应用。当然,作为影像学教学工作者,不断地改进综合评价,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程书肖.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18.
[2]刘欣.论布鲁姆的教学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10-111.
[3]卢健.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理论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10(5):30-33.
[4]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3-9.
[5]赵铭锋,吴淑华,刘鲁英.形成性评价在基础医学规模化班级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28-29.
关于变更投稿邮箱的通知
由于我刊原邮箱服务商合同到期,原投稿邮箱于2015年7月1号停止使用,特通知各位读者、作者。为确保投稿及时送达编辑部,即日起请将稿件投至zgzyyycjy@163.com新邮箱 ,由此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刊的关注与支持!
投稿邮箱:zgzyyycjy@163.com
咨询电话:010-57289308/57289309
官方网站:www.zgzyyyc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