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华 郭迎树 任献青冯 刚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传统医学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宝藏之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持续重视对中医后辈人才的培养。从私授的师承教育,到官方的“太医署”[1],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大师,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有的中医人才却逐渐匮乏,一方面因为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滞后,另一方面与目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有关。目前公认的问题在于:①中医理论发展缓慢[2],中医理论鲜有创新;②中医院校在培养中医人才时培养方案存在先天不足,西医比重较大,中医经典著作学习要求下降,造成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子们大多数不理解中医的精髓,缺少中医思维,不会用中医药方法解决临床问题。这些问题从侧面印证了中医事业的发展也要求相匹配的中医人才。
2014年12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通过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法(试行)》等,目标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必要的西医知识与技术,能独立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的诊疗工作。但是由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方案出台时间相对较晚,同时又是在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因此避免不了存在一些问题。有文献[3]表明,在目前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导致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受到影响。如何在规培与考核过程中凸显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点与难点[4]。笔者作为一名神经内科的中医规培医师带教主管,自接受规培带教主管工作以来,参与了大量的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工作,对中医规培工作也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规培工作的一些不足,现就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如何解决进行尝试性的探索。
目前承担中医规培的中医院所实施的培训主要是以中医内科、外、妇、儿及急诊科和医技科室等学科作为基础,并按照中医规培的大纲进行培训。培训的对象目前主要分为地方单位新进的员工、国家基层定向医师、在读规培研究生和社会人员四大主要组成部分,学历主要为本科及以上,基本目前是对参加规培人员进行全面系统性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保证中医住院医师能够通过规范化培训的手段掌握到本专业的临床技能以及强化理论知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遵循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培训应以中医临床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重在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中医规培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合格的中医临床人才。
2.1 规培医师对规培的认识不够 参加规培后,对大多数中医医师意味着工作及生活压力的倍增,尤其在目前政府医疗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相比于本单位上班与出外规培来说,在本单位上班在薪资方面受损最小,因此多数医师宁愿选择在本单位上班。由于国家政策所致,难免使规培学员产生心理抗拒,进而有可能影响规培培养质量,乃至影响到将来的工作[5]。
对策:强化规培医师对规培工作的认识。可以多介绍国外实施成功的规培制度以及要求专业人士对政策解读,同时力所能及的关注中医规培医师的工作与生活,争取使大部分规培医师了解并懂得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同时应该实施有特色的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而不是一味生搬硬套西医规培模式。当大部分规培人员认识到通过规培可以真正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满足临床需求,而不是单纯取得资格证时,自然会有积极性参与进来,提高规培的核心质量[6]。
2.2 部分规培基地基础设施不足 考核制度不健全 由于政策的实施缺少必要的过渡时期,大量需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急需规培基地,但由于短时间内很难有合适的医院完全达到规培基地的要求,这样部分地区把“三级甲等中医院”设定为“规培基地”[7]。这种方法尽管解决了规培基地不足的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现,现实情况是省级长期担任教学的三甲医院与地方一些很少担任教学任务的三甲医院,无论在教学水平、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考核制度等方面必然有所差距。其中重要的是考核制度,往往在实际的规范化培训操作中,考核与管理都会存在一些缺陷,规培学员的出科考试也相对简单,不能真实反映规培医师对轮转科室特色技术的掌握程度[8]。这可能源于教学医院相对繁忙的日常工作以及带教及规培主管的认识度不够,而导致难以有太多的精力倾注在考核工作上。目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评价主要包括轮转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等形式,相当多的住院医师在训练期间,未被临床教师观察其与患者沟通互动的实况。这样不同基地所培训出来的学员往往在临床等方面也会有所差距,这有悖于国家制定“规范化培训”政策的初衷。而有文献证实,只有通过严谨而科学的考核制度,才能提高中医规培医师的临床技能,提高其中医临床思维[9]。
对策:高标准筛选规培的医院、完善教学设备,健全考核体系,强化各级部门责任心。中医学的临床实践性很强,必然要求规培基地医院以及教学设备和考核体系的完善。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首先在选择规培医院时,应尽量选择一些长期承担教学任务且教学设备相对比较完善的医院,应该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同时可以和中医院校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其次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制度,切实按照规范化培训的大纲制定出各专业规培的相关标准。对考核标准进行量化,严格的制定出规范化培训的考核标准以及考核体系,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在对规培学员考核的同时,应该有对带教老师带教能力的反馈和教学能力的考核,保证教学水平达到相关要求[10]。可采用将规培医师的薪酬与培训的最终考核结果进行挂钩的模式。
2.3 规范化培训的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了中医规培基地应具备的条件,但是由于现代的中医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借鉴的是西医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同时也借鉴了西医通过职称考试来进行的的模式。而通过职称考试的方式无法对中医医师的临床水平以及技能完成综合考评,难以体现中医医师的临床水平,仅能够对于医师的科研能力以及论文能力进行分析[11]。科研能力和论文能力虽然对于医师来说比较重要,但往往有政策性诱导的弊端,导致许多住院医师把精力放在科研、论文等相关工作中去,造成专业技能和诊疗水平与科研论文水平不完全相符的状况。这种模式造成了中医规培先天的部分不足,如果没有后天的补充和修正,则会影响到中医规培的效果。
另一个相关的配套制度就是薪资匹配制度以及进一步申请学位的问题,这个是目前规培制度所最应该关注的,医学这个专业的学时长、学历要求高、经济回报慢等特点往往导致诸多的青年中医师在沉重的学业与家庭负担双重压力下艰难前行[12]。种种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这个规培工作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医医师对中医规培的抵触心理。
对策:规范规范化培训的相关配套制度。健全的配套制度能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对于医师的实际操作水平等进行评价,一方面提高住院医师的操作水平,另一方面避免住院医师单纯重视自己的理论水平情况的出现[13]。健全的薪资匹配制度既能缓解中医住院医师最现实的经济压力、提高其参与规培的积极性,又可以作为一种奖惩措施督促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
此外需要强化各级部门的责任心,各级部门应该看到,虽然参加规培的大多都是医师,但绝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或者在校学子,其社会独立性相对较差,临床工作中往往会存在沟通不畅、无法独立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等等问题,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尤其是临床带教老师和直接主管领导针对相关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锻炼规培医师的独立性,提高动手能力,熟练沟通技巧,同时避免规培医师重复大量无意义工作,导致规培医师轻视培训的情况。更不应把规培学员看成“廉价的劳动力”,而忽略了规培学员的成长。
中医医师的综合培养由在校医学教育和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两部分共同组成,前者是中医医师培养的基础,而后者则是中医医师临床能力提高的关键。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则是毕业后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该项工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是培养合格中医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关系到中医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更关系到我国中医学人才培养和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以来,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足,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导致医疗界对该制度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中医规培制度的实施,能够让中医住院医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掌握到了更加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和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提高中医规培医师对规培制度的认可外,还需要提高规培基地对规培医师的重视以及严格执行考核制度,提高对考核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各级部门的整体配合。在目前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中医药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将会为中医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