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 培养核心素养

2018-02-09 01:41:12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肖兰珠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素养数学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肖兰珠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动着高考数学的改革,仅仅“题海战术”已不能满足课改后的高考数学所考查的学生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埋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即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学科素养.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形成有效的教学理念.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有效教学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引导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四导”.

首先,“导趣”.令学生对高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有的教师会认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任务,在高中阶段我们主要是让学生顺利完成高考,让学生成功走入社会.”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狭隘的、不理智的.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前提,不仅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即使步入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如在教授统计知识前,教师在各课阶段就要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统计案例来说明统计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描述统计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其次,“导法”.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方法的掌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高中数学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不仅是学生的认知,也是大部分教师的认知,但我们也要认识到,高中数学并不是难以攻克的,只要我们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我们将在数学的海洋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将会感受到逻辑紧密的数学原理不可抵挡的魅力.如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那么我们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便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完成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无形中便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导情”.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师顺利开展数学教学的必要条件,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情感教育是我们数学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不以成败论英雄是我们情感教育的基础,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以便在学生到问题时及时出现在学生身边.学生是独立的个体,高中阶段更是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只有教师在教学中以情激情、以情育情,才能让学生点燃学习的热情和激情,虚伪的感情只会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拦路石.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有轻松偷悦的氛围,严谨的数学理论并不是只在严肃的环境中才能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书育人是我们最基本的教师素质.

最后,“导练”.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很多同仁和学生,大部分人都认为“题海战术”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当然,笔者也不反对“题海战术”,但我在教学中对其进行了改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减少学习压力,延长“抬头”的时间.题是一定要做的,但要做哪些题则是关键,我们不能看见就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无目的地练习.我们为学生选择练习题时要有针对性,有时可以一题多练,有时也可以多题一练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或规律,在讲试题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减压”并不是空口号,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细心、耐心,学生便可以省心.

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

创新意识是提高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基础,而创新的开始便是提问,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设置有效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大门.有效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是我们高效课堂的保障.通过课堂提问,还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沟通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哪些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呢?

首先,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学生,在提问时便要与认识学生结合起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道怎么提问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等.如我们都知道概率是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内容,在教授概率的有关问题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我们进行掷硬币游戏时,正反面的概率都是,那么掷两次一定一次是正面一次是反面吗?天气的预测是否存在概率问题?“公平的游戏”中“公平”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学生通过这几个问题可以大概了解概率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了基础.其次,提出的问题最好不要只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以保证学生能开放思维,只要是合理的答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再次,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总结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最后,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清楚他们想表达什么,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的思路有什么独特之处,以及教师如何回应学生的发问等.如在学习函数问题时,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试题:设函数f′(x)是奇函数f(x)(x∈R)的导函数,f(-1)=0.当x>0时,xf′(x)-f(x)<0,则使得f(x)>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但解题思路却不尽相同.其中一位同学的思路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并不采用常规的思维考虑问题,而是根据题设中f(x)(x∈R)是奇函数,f(-1)=0,得出f(1)=-f(-1)=0,进而构造出当x≠0时的函数,然后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答案.显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了数学中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构造法.在肯定学生的解题方法的同时,在课堂上我便以这位学生的解法为出发点,为全班同学讲解了构造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让这节课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三、在创新与猜想中渗透核心素养,在问题解决中强化核心素养

巴尔扎克曾说过:“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是幻想家;谁不是幻想家,谁就只能把自己成为实践家.”在数学的学习中幻想从来不是多余的,科学合理的幻想是一种创新精神的猜想.费马猜想、四色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数学的发展离不开猜想,我们的教学更离不开猜想,在创新与猜想中渗透核心素养是提升我们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学问题是严谨的,但不是死板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巧妙融合.往年在教授数学知识时,首先要明确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只有应用数学知识时才能体现我们所掌握知识的价值,否则就毫无意义.但同时数学知识又来源于生活,如何从生活中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进而在更广泛的领域得以应用,这是我们在数学课堂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如数学建模能力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数学模型更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通过建模能力的提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呢?以数列模型的建立为例,我在教学中往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如储蓄问题、信用贷款等从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树立数学模型意识,逐渐培养他们的数学模型能力.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绝不仅仅是以上所阐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学的追求和理想,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相信在我们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将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常态.J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素养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