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

2018-02-09 01:24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科政治

黄 伟

(宿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安徽宿州234000)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针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的缺乏自主理论创新、难以解释中国社会与经济现象的问题,习近平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建议,即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1]这一文化发展目标客观上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将推动该学科认真回应其面临的现实挑战,以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备受质疑的现实。据2013年对东北地区的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显示,个人主义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道德多元化成为他们的一种追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抵触情绪。[2]类似情况在其他地区也普遍存在。这些事实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与预设目标产生了差距。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性质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学术界已经展开了很多讨论,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并非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由不同学科课程组合在一起的课程群。[3]这一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研究表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比较模糊,学科对象和学科范畴并未确定。因为它设置的课程包括中国近现代史、道德伦理与法律、革命、建设、改革的政策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上述相关内容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这一状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与作为有严格的学科要求和规范的学科门类是非常不协调的,难以在形式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这一结论也没有得到其他学者的支持,相反,尽管其他学者承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复杂的状况,但是他们却主张课程多样性并不违背学科属性,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交叉学科——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交叉与应用。[4]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学者的回应,即肯定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文化存在,但并不认为它属于交叉学科,而是认定为德育性质[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的讨论使越来越多的学者肯定该学科的存在,据此提出了多元不同的深刻见解。然而,这些观点多从特定的文化视角或实践活动的具体环节出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问题在学术界并未取得一致意见。这一现象也向人们提出了与之相关的问题: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的因素是什么?这就需要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从中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线索。思想政治教育有几十年的实践,作为一个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普遍认可的定义,即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鲜明政治性的教育活动,即“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这个定义的核心之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依照主体理念(“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展开系统性、目的性的教育。

由此定义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特定的思想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传播过程,将特定价值观念从现有的存在状态出发,将潜在接受者转变为现实接受者。换而言之,贯穿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则是“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思想价值观念。具体地说,这种特定的思想价值观念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史。这一观点源于国家相关机构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规定,如《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1993年)中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人们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和综合性。”[7]这个定义不但明确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及其历史性,而且指明这种思想性具有政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支持,2005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7]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旨贯穿于教材

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学科主旨也在课程教材的规定中得到证实。按照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该学科由四门主干课程组成,即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本教材,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思想演变及其理论成果。作为直接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它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及其发展史;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及其相应的思想理论则构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主要内容,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过程则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文化功能。而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则构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主要内容。

上述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表明,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贯穿在四门课程教材中。它们已经明确表达了这样的理念,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从“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开始,详细介绍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它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教材介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换而言之,这本教材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视角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展开论述。这一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就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变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前言中直指其内容的思想性和历史性,它写道:“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8]这样的观念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构和内容的目标,即“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9]而上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念与社会价值则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传递给当代大学生,实现该思想与价值系统的转移过程。

这四本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思想理论,以此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及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支持。这种思想性的目标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表现的非常清楚:“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法律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0]这些信息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始终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信念作为教育教学目标,以各自具体的内容形式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换而言之,作为思想理念的理论形式,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核,这是影响当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三、结语

上述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系统化地承载了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发展历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思想史性质的学科。所谓思想史是源于历史而又影响后世的理念性文化,即以历史为根据,在解决时代问题过程中形塑社会群体精神与社会秩序的文化理论。它包括针对时代问题而产生的特定的系统化理论知识(这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媒介)、精神追求的意义目标(它在建构世界认知的过程中呈现人的精神意义,即人的希望、动力、目标和终极归宿)。因此思想史呈现出历史性、知识性和精神性的特征。思想史及其特点已经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通过探索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思想理论,以历史实践方式证明其合理性与必然性,将此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主导思想价值观念。

这一结论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化和规范化的一种新尝试,它将这一学科纳入到思想史的研究范畴,这将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研究的视角,即从单一的政治性论述转向为以思想文化为核心的多视角文化研究。这种文化研究视角的转变并不会减弱思想政教育的政治化功能,相反,它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化功能提供更为深厚的文化根基。换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深厚而广袤的的文化之中,才能更长远地发挥其软实力的作用。要实现这样的文化目标,关键在于将中国近现代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价值观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中,以思考和解决时代问题为发展契机,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些内容的核心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对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的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将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新内容。它体现了习近平所倡导的“人民中心”论的研究方向,即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1],回应了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精神,这将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6-05-18(01).

[2]王秋实.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3,(21):117-118.

[3]杜伟,卢巧巧,张京京.目标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6):113-115.

[4]沈壮海,王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和发展状况综述(2006年以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45-53.

[5]佘双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取一个学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8-10.

[6]范方红.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参与机制的涵义及其发生依据[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3):95-97.

[7]时勇鹏,王俊.思想政治教育标准作业程序的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4):13-15.

[8]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9]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0]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学科政治
【学科新书导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