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会,葛志亮
(山东省日照莒县中医医院,山东 日照 276500)
肝硬化结节是指显微组织包裹的再生结节造成的肝脏结构破坏,发病率较高,但潜伏期较长[1]。患者初期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出现因肝硬化而导致的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严重的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2-4]。CT和MRI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本次研究以笔者参与诊疗的30例患者为例,探讨CT与MRI诊断肝硬化结节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选择的30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所有患者均由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硬化结节[5]。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男性年龄43~68岁,平均(54.8±1.4)岁,女性年龄 52~70岁,平均(58.7±1.6)岁;病程在 1~3年,平均(2.03±0.12)年。排除意识障碍、CT、MRI检查禁忌者,本次研究经患者或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CT检查方法:选择美国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扫描机,取患者平卧位,先行肝区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给予80~100mL碘海醇对比剂,用高压注射器以3~4mL/s的速度团注,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30s、60s、180s扫描,得出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图像[6]。设施参数120kV,240mA,层厚5~7.5mm,螺距0.875~1mm,扫描完成后行图像重建[7]。
MRI检查方法:选择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扫描[8]。设置层厚4mm,层间距0.5mm,采用FRFSE T2W1序 列,TR4500ms,TE112.5ms,FSET1W1序列TR600ms,TE9.5ms,增强扫描采用GD-DTPA作为对比剂,注入0.1~0.5mmol/kg进行矢状位、轴位及冠状位T1加权成像。所有摄片均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共同完成,当有异议时由两名医师商讨决定[9-10]。
采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CT扫描检查,30例患者中28例确诊为肝硬化结节,检出率为93.33%。CT检查表现为等密度,少数为轻微高密度,肝实质不均匀,部分患者扫描可见大量腹水和肝脾肿大现象,肝脏表面呈结节状,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结节呈等密度。
经MRI检查检查30例,检出率为100%。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低信号病灶内有略高信号的小结节,整体动脉血供增多,部分患者存在脂肪变性和假包膜的情况。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01,P<0.05)。
肝硬化结节是肝硬化的一种表现,因患者肝脏结构受到广泛破坏,肝脏的纤维化促使多个细胞厚度的肝板和分布稀疏的小静脉聚集形成结节。事实上,早期的肝硬化结节无明显的表现,肝的大小也正常,只是存在不明显的纤维增生活跃,随着疾病进展,患者肝体积逐渐缩小,表面开始不平,质地较硬,最终因纤维膈充满而出现较大的多小叶性再生结节。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上针对肝硬化结节的主要诊断手法,包括CT和MRI等技术,这两种检查方法也是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应用的手段。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肝区及其相关部位的病情,提供的三维信息和图像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肝脏的结构变化、受损情况。但事实上CT检查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肝组织的定性诊断较难,如果患者合并存在其他疾病或者结节情况不明显,行CT检查可能导致误诊或漏诊。MRI技术突破了CT检查的局限性,能够很好的判断肝细胞再生结节及其周围网状纤维情况,显示肝硬化的病理特征,并且针对较小的结节也能快速诊断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也显然说明,针对肝硬化结节可行CT或MRI扫描诊断,但相较于CT扫描,MRI的检出率更高,且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1] 梁志鹏,王雪扬,王澍,等.3.0T MR LAVA序列在肝硬化结节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2):252-254.
[2] 纪建松,杨宏远,王祖飞,等.超声、CT及MRI随访在肝硬化结节恶变筛查及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5):368-371.
[3] 吴燕京,张月宁,李鹏,等.1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2):95-98.
[4] 熊瑜琦,李镝,康宁,等.3.0T MRI动态增强与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价值比较[J].山东医药,2014,13(16):19-21.
[5] 宋传东,金晓霞.肝硬化结节中CT与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的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4):128.
[6] 黄婷,董常峰,罗婷婷,等.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8):733-736.
[7] 王彦冬,经翔,丁建民,等.融合影像引导超声造影对超声漏诊的肝内异常血供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9):780-783.
[8] 蒋奕,刘文亚,赵艳萍,等.MRI与MSCT对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诊断效能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5):692-695,702.
[9] 刘晓,杨连粤.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2):110-114.
[10] 董颖慧,解丽梅,唐少珊,等.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与增强CT和MRI表现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0):2062-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