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金秋华
户外游戏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室外范围内(包括走廊)进行的游戏活动。与室内游戏相比,户外游戏具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更新异的环境刺激、更全面的发展可能。户外游戏不仅可以使幼儿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得到适宜的锻炼,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在户外,幼儿可以亲密接触各种植物和小动物,享受阳光、空气、水,感受四季变化,有利于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随意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创设户外活动环境缺乏计划性,没有明确的目标;二是活动组织时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由幼儿“自主”,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没有完整规划,户外活动场地小、设施种类少且功能单一;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幼儿在选择户外活动时跟着感觉走,如喜欢户外涂鸦和角色游戏的幼儿沉迷于绘画、角色扮演,缺乏体能训练;有的幼儿过分偏爱某个项目,如喜欢钻爬的幼儿总是玩钻笼游戏,平衡、投掷、跳跃、攀登的技能得不到锻炼。运动强度过大或浅尝辄止,都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幼儿在参加户外拓展活动时,“景区教官”在游戏前的热身活动中让幼儿“向前看齐”,结果幼儿茫然不知所措,只因他们平时很少进行队列队形训练,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向前看齐”。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减少之后,体育课被压缩,幼儿不能很好地掌握单脚跳、双脚跳、投掷、跳绳、拍球等动作的要领。少数教师缺乏对课程游戏化内涵、实质的认识,往往望文生义,矫枉过正,由过去对户外活动的高控变为放任自流,幼儿掌握了户外活动的主动权,教师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和材料选择、组织流程、运动强度等内容全部不做干预,导致户外活动无法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北师大学前教育系教授刘焱认为:户外游戏活动包含着两种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运动”“通过运动学习”。为了更好地凸显户外活动游戏化的价值,就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其一,引领教师正确把握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内涵。鉴于教师对“户外活动游戏化”存在的误解,首先我们必须厘清观念。第一,户外活动不单纯指户外体育活动,还包括户外的涂鸦、角色游戏、玩沙玩水、种植养殖、建构活动等。教师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在广阔的户外天地里发展多种能力。第二,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户外体育活动并不排斥集体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学可以包含走、跑、跳、钻爬、攀登、投掷、平衡等多方面的身体活动,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同伴协作的能力和竞争意识,体验和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其二,正确处理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幼儿愿意学习的内容既可能是幼儿自发感兴趣的内容,也可能是教师引发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自发兴趣和引发兴趣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幼儿的确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但是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材料提供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进行多样性的活动,发展身体机能。所以在组织户外活动时,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既鼓励幼儿发展有益的兴趣,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其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户外活动质量。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至少要达到2小时,这段时间玩什么,怎么玩,决定了幼儿这一个阶段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观察倾听幼儿,抓住契机,创设环境,有效支持幼儿的活动。
案例1:自从在户外拓展活动中玩过“真人CS”,枪战游戏就在孩子中流行开来。户外活动时,男孩子们常一手抱着心爱的玩具,另一只手做开枪姿势,趴在阳台上往下瞄准、射击,或者三五成群进行对抗,嘴里不时发出“啪啪啪”“哒哒哒”的声音。一会儿假装中枪倒地,一会儿又爬起来“战斗”,玩得不亦乐乎。
见此情景,我创设了一面迷彩墙,清理幼儿园的一处土坡作为“战场”,投放轮胎、沙袋、仿真枝条,提供纸棒、塑料软管、玩具抢等多种材料。幼儿滚动轮胎、搬运沙袋构筑工事,用枝条编织头饰伪装自己,用纸棒等材料做武器,轮流扮演进攻者和防御者。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建构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在来回跑动、时而卧倒、时而匍匐前进的运动中,体质体能也得到了有效锻炼,收获了快乐。
科学的活动目标和流程是实现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基础与前提。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随着主题活动进程和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其一,根据幼儿发展目标制定户外活动计划。户外活动是实现主题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制定户外活动计划时,应当考虑幼儿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教师尽可能带孩子“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感受、体验、操作、实践。比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春天”时,引导幼儿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长出芽苞到萌发新芽,看自己种出的麦苗拔高、抽穗;在开展主题活动“秋天”时,一起和幼儿到校园里、户外写生、捡拾落叶,利用枯树枝、落叶、芦花、秋果等进行拼搭。
其二,活动要具有系统性。系统性主要指户外活动要兼顾幼儿精细动作和大肌肉动作的整体发展、上下肢的协调与灵活性。教师应尽可能调整不同活动之间的比重关系,通过平衡不同活动之间的比重来更好的帮助儿童协调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效果。比如前一个游戏锻炼了腿部,那么后一个游戏就可以设置成锻炼上肢力量与灵活性的模式;某个孩子进行了几次户外涂鸦,就要引导他去进行一些户外锻炼活动;某个孩子酷爱平衡类运动,教师就要通过同伴互动吸引他去进行钻爬、攀登、投掷类活动。
活动的系统性还在于教师要观察幼儿游戏,适当组织集体体育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掌握动作技巧,以避免户外活动的低效以及幼儿发展的不均衡。如前面讲到的队列队形训练,培养幼儿运动场的空间方位辨识能力和与同伴协同配合能力,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训练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效率也更高。比如投掷类活动,有的幼儿只是随便把物品往指定方向一扔了事,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让幼儿了解投掷的要领,通过比赛激发幼儿“扔得更远”的进取心。
其三,活动要兼顾个性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教师必须尊重这种差异,通过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场地的安排等为幼儿提供支持,使不同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比如,提供不同高度的攀登架,让幼儿尝试从矮到高逐渐尝试,熟能生巧;在涂鸦区准备多种工具和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创造,准备阶梯式的踏脚,让不同高度的幼儿都能借助“支架”轻松绘画;有的幼儿园的竹梯不仅有高有矮,梯子横档之间的间隔也有大有小,充分考虑各个年龄阶段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案例2:秋天到了,我在涂鸦区投放了一些树叶,引导大班孩子在涂鸦板上错落有致地画上光秃秃的树,发动大家一起来表现“秋天的树林”。有的幼儿把红、黄、绿三色超轻黏土团圆粘贴在不同的树木上,有的幼儿直接用不同的树叶粘贴,呈现树林里不同种类树木树叶的变化,有的幼儿干脆用新学会的技巧进行树叶拓印,有的幼儿用手掌蘸上不同颜色的颜料印树叶……百花齐放的结果是涂鸦板上最终呈现的树林充满童趣,色彩斑斓。
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内涵是在保障幼儿安全、有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课程内容、实现教学与游戏的整合来逐步达成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相信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教师们一定能够将游戏精神真正落实到幼儿园户外活动中,为幼儿创造自主快乐的成长空间,让他们享受愉悦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