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出版业的影响

2018-02-08 07:02余静宜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出版业新媒体影响

余静宜

摘要 新媒体作为利用新技术而形成的媒体形态,综合了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优势,对出版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新媒体主导下的数字网络出版已规模化、产业化,大量的数字出版商挤压了传统出版业的利润市场,迫使传统出版业不得不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说,新媒体给整个出版行业带来了一次阵痛,既造成了传统出版业的颓势,也为出版业整体行业的进步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典型出版商和互联网企业案例,文章归纳了新媒体作用于出版行业的优势和动能,分析了新媒体对出版业的影响。同时也看到了媒体融合下,数字网络出版对大众阅读习惯造成的影响,并反思了出版行业的内部生态问题,希望为新媒体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新媒体;出版业;影响

1新媒体概述

1)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的定义会随着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狭义的说法是,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相对的就是新媒体,包括网络、手机和数字电视等;广义的说法是,新媒体是利用数字和网络科技的新型和新兴传播工具所构成的一种媒体形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行业内部的统筹与规范,新媒体的定义或将持续更新。

2)新媒体的优势。相较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纵观媒介发展的历史,无论是口头传播、手书传播还是后来的无线电传播,在信息含量以及信息的传播速度上,都无法与新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难度,让信息的输出、传播成为了瞬间即可完成的事情。第二,新媒体的信息表现效果最佳。以出版行业为例,报刊、书籍这类传统媒体在信息表现方面,最多能够实现静态图片和文字的结合,而新媒体则可以实现声音、图片、视频和文字的多媒体结合,这种覆盖视觉听觉的全方位传播效果让新媒体的信息表现更丰富、更多变、更形象、更生动。

2新媒体对出版业的影响

新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很快作用于出版业。众所周知,技术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出版史的每次变革都伴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而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旧事物死亡新事物成长的过程,体现在出版行业上就是传统出版业不可避免的颓势,与出版行业的新生。

2.1传统出版业的缩水

目前传统出版业的载体一直都是油墨和纸质物,区别仅在于印书质量、印刷速度和印刷难度,即使在出版设计上吸纳了网络时代的流行元素,但仍停留在图片搭配文字的阶段,也无法实现出版物和大众更好的互动。而新媒体参与下的出版物,以网络文学创作为例,因为读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作品的创作过程,如发表章节评论或参与作者发起的出版意见调查,以此实现出版过程中的互动。如果作者的文章创作于新媒体时代前,那么读者只能通过购买这些文章出版后集成的书籍来获得信息和体验,读者和作者处在链条的两段,出版机构在中间,三者很难实现意见的即时沟通。

由于新媒体传输信息量的加大和传输速度的加快,使得传统出版机构原有的工作流程难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市场规模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u-。新媒体的强势进攻,使部分闻名中外的传统出版商面临巨大挑战,不得不做出出版策略的调整乃至让步。美国老牌报刊《纽约时报》因销量下降,不得不提出线上订阅,而将实体报刊发行量减少;一套《大英百科全书》实体书籍售价上前美元,最高仍可每年售出12万册,但在2012年3月,公司总裁乔治·考兹宣布,当年最后4 000册印刷版售出后,不再进行实体印刷,这一决定结束了《大英百科全书》244年的出版历史。

2.2出版行业的新生

第一,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出版理念。新媒体应用于出版业后催生出一系列的新兴媒体出版业态,如手机报、博客、文学创作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书等。同以往的油墨、纸质出版物相比,新媒体主导下的出版物与前者在形式和制作理念上有很大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也更为丰富。

第二,新媒体使出版业由一元出版改变为多元出版。在新媒体到来之前,传统出版行业中,出版商的地位不可动摇甚至于不可缺少。因为掌握技术、人力等制作书籍必要的资源,且可大规模印刷、发行、销售,几乎所有信息、影像的出版都离不开出版商,个人很难以一己之力承担作品的出版发行。新媒体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界限,长久以来出版界形成的严格准入壁垒将出现空隙,作者和读者有可能绕开出版机构,形成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出版体系。

除去个人出版,传统出版商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是数字出版商。数字出版商经过近十年来的成长和扩大,使传统出版商的利润空间大大缩水。虽然在专属出版权上,传统出版商仍占据半壁江山,但在出版内容和经营管理的控制上是很难与数字出版商竞争的。例如盛大文学,号称统揽90%的网络文学作者,坐拥300万部小说,实现了创作编辑出版三位一体。2011年最畅销Kindle电子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和第四的书籍,都是亚马逊KDP平台上的独立作品。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书籍的发行销售平台,而成为了内容生产方,这对传统出版业的挑战是巨大的。另外,数字出版商对文学作品的定位与判断力并不落后于传统出版商,季羡林、梁实秋、毕淑敏、莫言等严肃文学作家以及郭敬明、韩寒、饶雪漫等青春畅销文学作家的数字出版权基本被数字出版商买下。

然而,新媒体造就的创作平台和出版商的融合,也造成了知识产权的模糊,在部分网络创作平台上,原创者因为不规范的平台协议导致无法保护自己的版权。

第三,新媒体使出版目的多元化。传统出版业致力于商业目的,每一个出版物在制作完成后进入市场流通,几乎都是为了赚取利润。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出版物的发行流通不再是单纯为了商业利润。一份刊物的出版可以摆脱出版商的限制,成为创作者与他人交流情感、观念、信息、学术乃至价值观的载体。例如,部分学术观点可以通过网络出版进行交流,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出版造成的延时性和学术观点阉割。

第四,新媒体变革了出版业的流程模式。在新媒体到来之前,传统出版业的环节可归纳为约稿、改稿、编辑校对排版、印刷、销售。为达到出色的出版效果,出版商一般不會省略该流程模式的中间环节,且各环节往往分开进行,出版方内部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新媒体融入后,这个流程被大大简化,由于网络出版的实现,一些书籍不再以纸质形式印刷,直接通过网络销售电子书流入市场,无需进行印刷环节。另外,链条式的出版流程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可调整为“编印发”一体操作,创作者、出版方和销售方可以相互组织工作,不存在缺少一方即不可为的情况。但是新媒体所造就的无纸化阅读,不可避免地固化了大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方式改变了我们文化发展的节奏,使得深度文化作品越来越不受关注,破坏了印刷文化的很多习惯,消解印刷文化的深度性、连续性和统一性。但这种阅读习惯的养成也要求出版业在书籍选题、内容创作和图书排版装帧等方面上做出必要的控制,来迎合市场和大众的阅读口味。然而,一味迎合碎片化的阅读追求,将使书籍的创作及制作遭遇瓶颈,因此现阶段的出版行业仍需在深度行、连续性、统一性和新媒体融合间做出平衡,一味乘着技术的快车追求效益,而不顾文化的深度广度终究不是长远之道。

第五,新媒体推动了个性化出版的产生。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出版行业的工作流程,也让大众的思想观念,兴趣爱好逐渐发生了改变,尤其是“90后”和“00后”人群,这一代人在互联网文化环境下成长,一定程度上接触到了传统出版业下涉及不深以及未涉及的文化领域,也形成了不同以往的价值观和精神诉求。因为家庭收入情况良好,青年群体在选择出版物时,对出版物的设计、内容、观点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推动着出版业在市场消费的分化与重组上做出努力,拓展和优化出版物内容。另外,消费者对图书审美体验的追求,也促使出版业在图书的文字字体、版面设计、色彩搭配以及制书材料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

3结束语

技术是推动出版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为现代出版业的进步提供技术动力。同时,数字网络出版的崛起不意味着我们要过分唱衰传统出版业。出版业是内容生产的行业,内容的优质才是行业取胜的根本。因此,传统出版业需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进行行业内部出版工艺的调整,制定合理的媒体出版策略,抓好内容生产,搭建数字出版平台。同样,数字网络出版也需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健康度,做出优质的出版物。

猜你喜欢
出版业新媒体影响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