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面媒体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缺位现象浅析

2018-02-08 17:15何宛津
锋绘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体育缺位竞技体育

何宛津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数据图表列举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体育报》和《东方体育日报》分析,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缺位的现象,找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弊端,最后对竞技体育新闻报道和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和客观评价,以求媒体和社会对社会体育报道和竞技体育报道的平等重视。

关键词:社会体育;竞技体育;新闻报道;缺位

体育新闻报道的媒介具体可分为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四种传播介质。受我国基本国情和人的总体素质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体育新闻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基础上,也偏离了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综合发展的轨道,最具代表性的应属于传统的平面媒体,自19世纪30年代以后,报刊便成为大众传播媒介,虽然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的平面媒体造成了巨大的的冲击,但报刊依旧是最具代表的媒体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体育报》等传统报刊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竞技体育新闻平均比率为84.55%,社会体育新闻平均比率为13.37%,而其他体育新闻则只有3.08%。因此,我们可以部分地观测到,体育新闻报道的缺位现象在报刊媒介中已经较为明显。

1我国专业体育报对社会体育新闻的报道现状分析

1.1报道内容分析

《中国體育报》中社会体育新闻的报道与竞技体育新闻的报道分布平均。以2012年3月15日《中国体育报》第11130期为例,其版面的上半部分以社会体育新闻为主,例如: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闭幕;刘鹏会见英国奥委会主席,报导了中英两国在体育界的友谊;而向军体技能要战斗力。而下半部分则以竞技体育为主,例如:李娜晋级印第赛8强、张文秀——“链”接新梦想,报导了在3月22日将迎来26岁生日的张文秀在庆生之前给自己送上了一份最好的礼物。

1.2页面设置分析

《中国体育报》共分为8页,竞技体育新闻与社会体育新闻分布平均,所占比例大体持平。《中国体育报》以普及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水平,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而《东方体育日报》定位于“一份给男人看的报纸”。它虽然也作为对开大报,并且也是每日发行,每期12版。

1.3版块设置分析

《中国体育报》第1版为体育要闻版,国内外体育要闻并重;第2版为综合新闻版,刊登国内体育动态和竞赛信息;第3版为副刊版,轮流刊登“足球天地”、“科学知识”、“体育教学”和有关体育理论、文艺、绘画、摄影等各类副刊;第4版报道国际体育竞赛信息。

《东方体育日报》现设有栏目:体育新闻、中国足球、国际足球、国内综合、足球财富、明星档案、娱乐新闻、休闲健身等。

2社会体育新闻报道缺位的具体表现

2.1金牌至上观

现在的新闻媒体,过度关注金牌的归属,对运动员不能平等的对待,那些获得成绩的运动员往往会受到过分的关注,相反那些默默无闻,没有获得成绩的运动员就会被媒体冷落,有时候甚至受到媒体的侮辱与奚落,过度关注赛场上的成绩,而对于赛场下运动员的生活则是不管不问。

2.2过度娱乐化

曾经的跳水女皇郭晶晶,就被媒体大造成了一个绯闻人物,导致其最终不能安心比赛,误导了受众,媒体利用受众的偷窥的心理,对运动员的隐私大肆宣扬,显然是职业道德低下的体现,无法满足大多数受众健康的审美情趣的要求,同时对运动员缺乏起码的尊重与理解。而对于那些需要关注的社会体育新闻,则是概不报道,过度娱乐,已经成了体育新闻媒体的一个普遍现象。

3改变我国平面媒体社会体育缺位现象的具体方略

3.1体育新闻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体育新闻工作者的“以人为本”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体育运动参与者的关注。关注他们在比赛、训练、生活中的生存状况、精神需求、喜怒哀乐,关注每个体育运动参与者的进步与发展,重视其自身价值体现及个人身心的和谐与发展,二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多关注一下群众的需要,关注普通老百姓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与感受,寻求与受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增强体育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3.2体育新闻工作者不要“唯利是图”

现代社会是一个商业化社会,新闻行业已经被打上了产业化的标签,体育新闻工作者应该在营利的基础上,注重社会体育新闻的发展,不要唯利是图,处处与利益挂钩,多关注一下社会体育,为人民做点实事,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体育新闻工作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体育缺位竞技体育
防疫不缺位秋收不误时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打造新媒体产品,这些基本功不能缺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合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为社会体育文化服务
科学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初中体育中的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终身体育的相关性研究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析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