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双培生”是北京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长效协作发展新机制下应运而生的特殊教育培养群体。随着2015年第一批“双培生”迈入就业择业预备军的行列,如何提升其就业竞争实力以实现其高质量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分析提升“双培生”就业竞争力必要性入手,指出在其培养教育过程中影响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途径,希望对承载双培教育的共建高校双方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双培生;就业竞争力;途径
“双培生”是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的产物,是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一项举措,即由市属高校每年选拔约两千名学生到20余所中央高校的110个优势专业中,进行两至三年的中长期访学;同时,每年遴选部分学生,输送到在京中央高校开设的、北京社会急需的专业中,开展为期一年的短期访学,或者修习辅修专业1。
1 提升“双培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2017年是“双培计划”实施的第三年,首批约2000人规模的“双培生”已正式进入大学三年级阶段,而随着“双培计划”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双培生”将迈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军的行列。面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就业环境,承担共同培养的共建高校双方应如何提升“双培生”的就业竞争力,充分体现交叉培养的优势,实现其高质量就业,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2 影响“双培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2.1 学业基础薄弱就业竞争力不足
“双培生”按照“3+1”、“1+2+1”的模式,被输送到在京部属高校实施联合培养,外界羡慕“幸运儿”可以同时享有两所母校教育资源,且大都就读热门急需、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但是由于高考分数差异较大,很多“双培生”在访学期间出现了课业跟不上、学习挂科、学业压力大等现实困难。多数“双培生”认为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将是自己今后就业的最大短板。可见,学业基础薄弱、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不高将是影响“双培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2.2 缺乏自我定位职业规划不明晰
在特殊的培养学制下,“双培生”出现的集体融入性差、归属感缺失现象不容忽视。有“双培生”甚至表示,“两个母校却都不是亲妈”、“王家的孩子偏要去离家呆着,累得要死,找工作时却还是王家人”。此外,因学业困难引发的自信缺失、对未来迷茫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其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与明确的自我定位。而部分学生是由于生源不足经过遴选后续补充到“双培计划”中,盲目自大的心理极易造成其名校光环之下的目标迷失,缺少对自身学业与职业的合理规划无法将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发挥出来,往往造成后续就业竞争力不明显。
2.3 综合能力欠缺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升,用人单位都希望招收具有专业技能高、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感等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培计划”下的准毕业生们也将无一例外。当前,“双培生”除了专业能力不够突出外,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都亟待提高。同时,“双培生”在社会实习经验、社会需求适应性、求职心态及求职技能等方面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扰。因此,承担“双培生”培养的共建高校双方应充分重视并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带来的全新挑战。
3 有效提升“双培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探析
3.1 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双培教育质量
“双培计划”其最终目的在于为北京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水平人才,尤其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2。因此,整合并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双培生”的培养质量,是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共建高校双方创新协同育人机制,首先应结合“双培生”特点,单独制定符合双培特色、融合双方教育教学优势的“双培方案”,以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应用方向,将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共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端拔尖人才。同时针对“双培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搭建学生互助、师生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学业帮扶与指导,有效帮助“双培生”解决学业困难,使其更好地适应双校学习生活,真正享受到两所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此外,共建高校双方还应建立健全奖励制度,设立双培专项奖学金,着力打造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学风、激发“双培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潜能,为提高“双培生”培养质量起到切实有效的激励作用。
3.2 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搭建校内外实践活动平台,全面提升“双培生”综合素质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双方高校应加强深度合作,借助交叉培养的优势,通过共建实践教学团队、共享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带领“双培生”参加诸如学科竞赛、双创赛等形式多样的实践类活动,锻炼培养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双培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双方还应着重引导“双培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参加如学业规划、心理健康、志愿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双培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发展与自我提升。此外,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锻炼“双培生”的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精神,使其自觉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3.3 明确自我定位加强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的自我定位与明晰的生涯规划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前提。
由于培养学制的特殊性,“双培生”中出现的自我认知不清晰、定位不明确、目标缺失等现象,更应引起共建高校双方的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双培生”在各个阶段呈现出的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才能有效帮助“双培生”建立明晰准确的自我认知、科学合理定位,同时结合其个性化职业发展需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贯穿“双培”教育的始终,共建高校双方要在保持长效沟通、深入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无缝对接。此外,还应该加大“双培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操作环节,以提高实践实战能力,加强求职技能培训指导,以提高求职实操技巧,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真正实现“双培生”符合行业发展方向、满足未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国家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双培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帮助“双培生”在未来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需求,亦是“双培计划”培养高水平专业型人才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然而,“双培生”的培养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竞争实力的培养与提高更需要共建高校双方密切联动、通力合作,不断探索并创新提升“双培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注释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的通知》全文. [EB/OL].
http://www.bjedu.gov.cn/xxgk/zxxxgk/201601/t20160129_5892.html - 2015.03.19 10:50:00
[2]邓润生:《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途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1月 第1期。
参考文献
[1]夏蓉,王蕾,龚慕辛,车念聪.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双培计划”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J].医学教育管理,2017年6月15日
[2]王巍,李烨,林聪.打造“双培计划”教学共同体探索区域协同育人新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2017年6月10日
[3]乔娇,李璐,高翔.“双培计划”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6年9月10日
[4]刘霄.北京高等教育实施“双培计划”与“外培计划”的工作重点[J].北京教育(高教),2015年6月10日
[5]王瑞东,陈颖.就业竞争力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7年7月1日
[6]曲绍旭.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模式创新研究 [J].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3月17日
作者简介
张延红(1980-),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