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华,阮洪生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100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是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专业及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3]。它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4]。
泛雅教学平台是北京超星公司整合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优势研发而成。它在课程建设、教学组织与评价、学习行为管理、互动活动组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5]。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进行长期的课程循环建设,包括课程基本信息维护、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内容组织与管理、互动活动组织和学习效果评价,支持纯网络教学、混合模式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利用平台登录课程网站,进行课程学习、作业、测试、讨论等学习活动,也可查看应用教学资料及学习记录、进入学习社区分享交流,打破时间及空间壁垒,利用网络拓展传统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提升个人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平台配套超星学习通APP,可在移动终端使用,满足了“手机党”移动学习的需要。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建设依托该平台,构建了整体框架,完成了信息化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模块:①课程门户。对课程相关信息、教师情况等进行介绍,包括课程介绍、教师团队、参考教材、教学资源等。②课程内容。基于项目教学法重组的教学内容,共2个教学模块、9个教学项目[6]。每个项目包括慕课、微课、PPT课件、电子教材、测验、知识拓展等。目前,课程共有30个慕课视频,时长约350 min,2个微课视频,时长20 min,另有PPT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试题库等文本资料,约100 M。③教学互动模块。包括课程通知、话题讨论、作业、考试等。平台支持在线直播,方便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交流。④教学评价及管理模块。包括成绩管理、班级管理、教师团队管理等。其中,成绩细分为课程视频、课程测验、访问数、讨论及签到,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重。⑤共享资源模块。包括课程公共资源、超星视频、超星图书及外部链接等。课程网址:https://mooc1-2.chaoxing.com/course/81957520.ht- ml。
根据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精神,教学设计针对一个教学任务、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7]。文章以学习项目五、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类技术为例,其学时为16(实践学时10)。该项目是课程三个重点项目之一。
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李端、陈斌主编《中药化学技术》第三版,该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及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授课对象为中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此前已经学习过《药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实用中药与方剂》等课程,具备一定的中医药及化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实操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较为被动;而该校中药专业的生源中有相当比例的文科生,对于化学类课程普遍带有“畏惧”心理:因此,能否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对学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
该项目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包括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技术,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及检识技术;能力目标包括能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设计合理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仪器设备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及检识等操作,会辨识黄酮的结构;素质目标包括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安全、节约、环保的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与竞争意识。该项目教学重点是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难点是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检识的联系。
以完成槐米中芦丁、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检识为任务主线,依托泛雅教学平台中的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及实践、课后巩固拓展的具体实施过程,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的信息化,旨在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课前:3学时。通过泛雅教学平台的课程通知发布学习任务“槐米中芦丁、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检识”,推送至每个学生的终端。为调动学习积极性,采用闯关模式开放,包括6个任务点:5.1黄酮的概述,5.2黄酮的结构和分类,5.3黄酮的理化性质,5.4黄酮的提取分离,5.5黄酮的检识技术,5.6测验一。其中,前5个均为慕课,每个慕课包括视频、电子课件和电子教材。学生可在电脑或移动终端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借助平台的统计功能,实时监控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习懈怠的学生,及时发送“督学”提醒。在完成平台的所有任务后,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疑惑形成学习报告通过平台递交,教师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问题并进行归类整理,找出共性问题以及需要特殊指导的个性问题。
课堂教学:13学时(其中实践占10学时)。学生完成平台的学习任务后,对黄酮化合物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一定认识,也发现了疑惑部分。课堂中,教师首先利用超星学习通,对全班学生进行签到,接着根据平台任务完成情况与平日课堂表现,在充分了解学生过往学习状态和目前的学习情况下,将全班学生自由分组,每组6人,进行研讨,以每组课堂汇报的方式,将课前学习的知识内化。然后,教师借助化学软件画出黄酮的结构,对该项目进行归纳总结,重点阐述黄酮的结构与其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关系,对学习报告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具体解释。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槐米中芦丁、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检识方案,教师逐一进行点评并加以完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随时利用超星学习通进入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各类资料的查阅。最后,根据完成的方案,学生2人一组进行实践,对实践中的重点环节(如酸水解,薄层色谱检识等)进行视频示范,教师做好实践环节的指导。
课后:开放教学平台中的5.1-5.5慕课,发布5.7测验二,利用教学互动模块等方式巩固学习效果。同时利用平台开放的超星教学视频(如中国药科大学赵守训教授的“论中国本草化学、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及外部链接(如爱课程网、职业学校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丁香园网站等)进行知识拓展。
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8]。课前,教师通过泛雅教学平台,随时跟踪学习的进度情况,根据平台的记录和学习报告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为平台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访问数、观看视频时长、自测一、讨论、学习报告,分值比重占20%;课中,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实践操作进行评分,评价指标包括小组讨论、方案设计和实践操作,分值比重占60%(其中实践操作占40%,实践操作评分细则包括:①着白大褂,扣好衣扣;不穿露脚面的鞋子;不穿高跟鞋;超过肩膀的长发应当绑好;②合理选择仪器进行芦丁提取的操作;③正确进行pH调节,得到芦丁粉末;④正确进行芦丁酸水解操作;⑤正确进行抽滤,得到槲皮素粉末;⑥正确进行化学反应检识;⑦正确进行聚酰胺色谱检识;⑧倾倒废液;清洗仪器;归位试剂;整理桌面,每项分值比重各占5%);课后,教师根据实践报告及教学平台的测验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为教师评价和平台评价,评价指标包括实践报告和自测二,分值比重占20%。这样就形成了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师与学生,过程与结果的多元评价体系。
由该校2015级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依托泛雅教学平台的《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效果优于普通的教学。但是信息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最终还是为教学服务,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而不是“教”,要注意摒弃唯技术设备论的观念,合理有效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服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强调的是提升教师的“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al content know- ledge),即指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教学内容与知识整合在一起的专业技能,这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效果,将深化信息化教学设计转换为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才能凸显信息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