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精神探源

2018-02-08 21:31王丹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枣庄墨子神话

王丹

(枣庄职业学院 创业园,山东 枣庄 277800)

中国工匠精神有一个孕育、发芽、生长、定型、成熟的过程。对中国工匠精神的探源主要是追寻其孕育、发芽时期。本文尝试从技术(物质)和伦理(精神)两个层面厘清源头的同时,进一步探源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其次,基于区域文化学理论,对工匠精神的探源也包括两项内容:即源地探源和源头阐释。源头探源是指分析工匠精神源于枣庄地域的历史地理因素,源头阐释是指深入分析挖掘在工匠精神产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显现的胚胎式基因。

一、枣庄区域文化与中国工匠精神

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它是撬起工匠文化起源的“阿基米德点”。因此,对工匠精神的探源要追溯到遥远的古代神话时代。枣庄地区以其丰富的古神话遗存初步显示了中国工匠精神的源地特点。

(一)枣庄神话遗址与中国工匠精神

1.中国古神话与工匠精神

神话是人类的初极关怀,各民族神话是对不同民族生活的反映,发展历程千差万别,呈现的神话表象也截然不同:诸如主题风格、叙事特点、神话形象等等,皆各具有民族性地域特色。不同的神话造就了人类不同的童年,这种文化差异作为民族文化的基因一代代传承下来,在历史演进中不断丰富和反复强化,最终沉淀和定型,形成各自独特的的伦理精神和民族性格。①

中国古神话虽然也很丰富,但始终流传于民间,在文化地位上未处于正统的位置,记载得散、乱、少、杂,无法与规模宏大系统的希腊罗马神话相提并论,而这一点也昭示了东西方工匠文化价值本源的最终分野。中国古神话呈现出这一特点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倾向于鲁迅先生所持观点:“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说者谓有二故:一者华氏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幻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天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②鲁迅先生指出中国神话凋零的两大原因,其一,太古时期环境恶劣,生活艰难,先祖们养成了勤奋务实的性格,故而神话对中华伦理的影响是简约的潜在的,从而也给中国工匠文化打上深刻的烙印。其次,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正统地位,其敬鬼神而远之的疏离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国神话的登堂入室。科圣墨子授业于儒,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更突破了儒家以血缘家庭出身为核心的等级理念,为天下苍生计,墨子倡导节俭实用,其对鬼神态度的扑朔迷离亦可见其对神话一说的冷淡。儒墨两家对鬼神态度的约略一致性,也给中国工匠精神染上了自己的特点。

在内容上,伦理性的古史神话占优势。在中国古神话中,人们首先关心的是神话形象的“道德性质”是善的还是恶的,对善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美和真的重视和追求。在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里,伏羲、女娲分别为中华人文始祖和中华民族总先妣,他们就是中华民族善的代表和化身。③传说中的伏羲结网发明渔猎工具“罟”,制作乐器“琴瑟”等,规范婚姻制度礼仪,画八卦以明太极天理。传说中的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发明乐器笙簧,做女媒做婚姻,促成人类最终摆脱乱婚状况的野蛮时代。③二位先祖战天斗地,创造发明,其宗旨就是呵护天下百姓,让天下黎民过上好日子,其丰功伟绩,从远古流传至今。

古神话亦有技术层面上的工匠精神萌芽。刚刚提到二位先祖的各种创新,山海经记载的祝融生火,刀耕火种时代,共工发明石刀,有巢氏做屋子、奚仲造车等。相传舜“陶河滨器皆不苦窳”,说的是舜在河滨制陶时,追求精益求精,以身示范带动周围的人们杜绝粗制滥造的故事。

总起来说,中国古神话中潜在的工匠精神的胚胎和基因,就其伦理层面,具有天下为己任“尚德”精神;就其技术层面来说,具有“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特点;就其伦理道德和技术的关系,具有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就其价值本源来说,是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而非西方文明的“神本”走向。“以人为本”的尚德精神,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这就是中国工匠精神,它孕育在古神话中,并作为中国工匠文化的基因,在中华民族此后的文化演进中一再显现。

2.枣庄古神话遗存与中国工匠精神

首先以峄城区为中心的枣庄地区是女娲神话流传的核心区域。枣庄区域内与创世神话相关的遗物、遗迹和地貌的具有集中性、丰富性和原始性特点。各种资料史籍证明,枣庄就是女娲伏羲神话的主要源地。枣庄境内有许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历史遗存,其中以今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最为直接明显,伏里村里有伏羲庙和村旁有伏山,更加深了伏羲故里特征。在枣庄地区多处出土了刻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的汉画石,由此可见兄妹婚在枣庄流传之深入,同时也印证了中华创世神话中盛传的女娲伏羲兄妹婚姻的源起。

其次,枣庄是中国工匠精神的孕育地区。据传,炎黄之争导致枣庄(东夷)地区居民流离失所,四散逃亡,创世神话传播到中华大地。伏羲、女蜗、共工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他们身上体现着胚胎式、基因式的工匠精神,滋养了我们中华民族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其丰功伟绩,流传至今。当然,尽管有丰富的史料佐证,创世神话源地仍然是一个容易惹人争议的论断。但是,枣庄丰富的历史遗存足够证明创世神话对该地区的深刻影响和不容争辩的文化烙印,而这正是工匠精神孕育的先决条件。

(二)枣庄早期文明与工匠精神起源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早期文明产生决定性影响,并进而决定其文明类型及发展进程。处于泰沂山区南部边缘的枣庄,既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和濒湖低地,境内河流较多,湖洼澡泽遍地,其地形地貌总体特征在更新世已基本定型。枣庄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尤其距今7200~6000年这一阶段,是中国大暖期鼎盛时期,鲁南一带的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多样化地貌和适宜的气候环境,使自然空间具备了互补性和接替性优势,形成了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特点,为原始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史前文明

7300年前,在枣庄孕育了东方最早的农耕文明,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迄今为止,在黄淮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北辛文化是该地区最古老的文化。遍布于枣庄境内的各类古遗址,展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农业的起源与新石器时代息息相关,对于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枣庄境内的新石器文化璀璨夺目,不仅类型多,而且相互衔接。迄今已在枣庄境内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存200余处,分别属于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这五类原始文化在发展阶段上前后衔接、各具特色,由早至晚大约延续了4000多年。其中最为光华灿烂的就是北辛文化。

总之,在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枣庄地区的史前文明历史悠久,光辉灿烂。这期间生产工具不断改良,生活用品精益求精,不止注重实用性,开始赋予器具艺术礼仪和宗教内涵。在史前人类历史的不断精进中,我们看不到今天概念中的工匠,却通过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看到了枣庄先祖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高大背影。如果说神话是人类的童年,这些遗址遗物就是枣庄先祖工匠精神的实际存在。

2.先秦文化

枣庄境内地理环境呈现多样性特点,丘陵、平原、湿地、河流等多种地形地貌并存,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人们的不同生活方式。那些身份各异的人们互相穿插,能够随时交流生存智慧。先秦时期鲁南境内区划更迭频繁,小国林立密集,又因战事频仍,更加加剧了土著居民与外来人口的文化碰撞,促成不同区域文明的相互融合。③因而,在多元开放融合的自然地理政治环境下,枣庄区域也形成了与之相一致的文化特点。

枣庄的区域文化兼有多元性、融合性、开放性特点,同时它的文化又是独特的,有自己一以贯之的传统文化坚守。“峄固鄙小县,然当鲁与齐、楚之交,英雄战争之地也。”③在大国争战中,夹缝中求生存的鲁南境内几个小国,文化深受地缘因素的影响,民风“迁染于诸国者,亦多有之。”③与此同时,又固守自己价值观,尚和平,反对战争,讲仁义,形成与时俱进的生存之道。③

以任继愈为代表的史学家考证墨子与鲁班同为邾国人(今滕州境内),并推断出墨家学说应属于邹鲁(邾娄)文化系。邹鲁文化可以上溯到夏商时期,比鲁文化先进发达,“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以邹鲁为最高。古代舟、车、服、用器物,多称以邾或娄,可推知来自邾、娄地区。相传古代造车的奚仲,其基地距墨子故里木石镇不过十多里”④。之于鲁南区域文化的发达,方授楚在他的《墨子源流考》中把邹鲁地区比作希腊文明城度最高的雅典:“邹鲁地区。其俗喜学术,好技艺,颇似希腊之雅典。明乎此种关系,则鲁为儒术最盛之邦,又为墨学渊源之地;以技巧言,输之攻,墨子守,乃同出于鲁人;庶可恍然知其故矣。”④

先秦时期,枣庄区域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最高,呈现出文化发达、科技昌明、巧匠云集,圣贤辈出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中国工匠精神的最终形成。

二、中国工匠精神的形成

枣庄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国工匠精神,在哲思飞扬的先秦时期,车神奚仲、科圣墨子、百工圣祖鲁班——三位生于枣庄的历史巨匠承前继后,最终完成了对中国工匠精神的奠基。

(一)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

对于奚仲造车的创新精神,墨子给予高度的评价:“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匠,皆君子也,而羿、伃、奚仲皆小人邪?且其所循人必或作之,然则其所循皆小人道也?”⑤

为制造器物不断创新,创新精神还体现在重视机械原理的确立。清人俞樾指出:“墨子维兼爱,是以尚同。维尚同,是以非攻。维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近世西学中,光学、重学、或言皆出于墨子,然则其备梯、备突、备穴诸法,或即泰西机器之权舆乎。”⑥这既是对墨家科技思想的总结,也是对墨子及其门生弟子重视制造机械原理的赞扬。鲁班作为工匠的杰出代表,他关于“云梯”和“木鸟”的设计和制造,其机械原理思想是丰富的和科学的。

为制造器物不断创新,创新精神还体现在追求美观舒适上。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鲁班身上。纵观鲁班的发明创造,他不仅关注器物的实用性,而且还注重外形的美感,传说他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二)崇德尚贤的民本精神

墨学以兼爱为核心,墨子以兼爱为核心的爱民思想,与儒家的“仁者爱人”有所不同。墨家的爱是完全突破血缘等级,实现人与人之间普遍平等地相爱互助。为达兼爱之目的,“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既有平治天下的胸怀,又有大侠的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墨子思想不仅影响了一代门徒,对国人尤其是鲁南厚道仗义民风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纵观奚仲、鲁班的发明创造,可以发现其以民为本的“崇德尚贤”精神,在形成伊始便成为中国工匠精神的伦理走向。

(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首先,为确保器物的设计与制造的品格和质量,必须依“法”制作。这个“法”就是矩、规、绳、悬、水等规定的数。《淮南子·修务训》云:“无规矩,虽奚仲不能以定方圆;无准绳,虽鲁般不能以定曲直。”⑤

其次,为确保制造器物的最佳实际效用,注重对制造器物的模拟试验。鲁班与墨子一样十分注重对制造出来的器物进行模拟试验,检验器物能否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墨子与鲁班关于“云梯”效用演示之争,字面上是墨子为止楚攻宋。但从墨家手工集团十分注重技艺发展的思想实质看,二者关于“云梯”效用的演示,是一次很典型的模拟试验,

(四)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墨子出身于工匠,是由工匠上升为士的,春秋时期的士人们开始与匠人划界,但墨子仍然坚持直接参加手工匠的生产劳动,并以拥有精湛的手工技术为荣。⑦《庄子·天下》以此评价墨子“以绳墨自矫”,绳墨即木匠。墨子创办墨家班,其成员也具有赴汤蹈火,不怕牺牲,以利天下的精神。《淮南子·泰族训》说明的,“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⑧。墨家成员也大都直接参加了各种工艺技术活动,掌握了各种手工业生产技术。

(五)传承技艺的师道精神

鲁班被尊为百工祖师,墨子组织墨家班,其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对现代学徒制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墨子要求他的门徒“兼士”必须符合三条标准,即“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兼士必须是拥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艺综合性人才。⑨

三、工匠精神之价值本源

西方工匠精神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西方文明起源于三种文化的交汇:古希腊罗马文化、日耳曼精神、基督教文明。从民族文化源头古希腊神话开始,西方文明就彰显出与中国神话截然不同的特点:系统庞大完整,内容多彩丰富,对西方政治生活产生深厚长远的影响。在古希腊时代,神是至高无上的,即使在民主风气浓厚的雅典共和国,一个装扮成雅典女神的人单枪匹马就可以夺取政权,人们就会毫不犹豫的相信膜拜。在宗教改革前夕的基督教社会,情形亦与古希腊时代相似。按照当时天主教的说法,现实世界是尘世“泪谷”,拯救自己的办法是抵制各种诱惑,争取超度到死后的另一个世界,社会的主角是修行的僧侣,而不是努力工作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者。宗教改革夕的基督教会反对创新,西方文化史学家马里亚诺·格龙多纳指出:当年在教条主义一统基督教天下时,马丁·路德以他的《论纲》对圣经作出了他自己的解释,成为宗教界知识多元化的先驱。在那个时代,离经叛道被视为异端邪说,是不可饶恕的大罪。然而,只有在思想上提出疑问,才能勇于创新,而只有创新,经济才会发展,人类才会进步。⑩西方学界一般认为,西方真正工作价值观(工匠精神)的形成开始于14、15世纪的宗教改革,这个时间与中国大致相差2000年左右。

从西方工匠精神的起源来看,体现出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神本”走向。古希腊神话以及后来的整个西方文明表现出对神、对宗教的青睐,社会生活弥漫着久远的深厚浓郁的宗教氛围,即便是今天倡导的创新也是对上帝创世的致敬。因此,西方工匠伦理的价值本源、道德的终极意义必须诉诸于神性,人们很容易在努力救赎中把上帝设定为伦理的价值本源。

推动日本工业化发展的工匠精神起源也与宗教密切相关。我国唐代禅僧百丈怀海创立百丈清规,确立了我国禅宗戒律的独特形式:不奉戒苦行,而把佛门思想与规仪付诸“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江户年间百丈东渡并在日本逝世,其思想由神僧铃木正三承继。铃木在百丈戒律基础上创造性指出:“世法即佛法”,教育人们把“各敬其业”视为成佛之道。铃木正三是日本第一个把工匠精神伦理化的思想家。铃木在中国佛教劳动观的基础上,结合日本历史时代特点所诠释的劳动观与职业伦理,成为日本工匠精神的主要思想基础。

中国工匠精神的起源,从创世神话中女娲炼石补天,到墨子兼爱精神为核心的工匠伦理的形成,以再到后期儒道两家对工匠精神的文化再造,都体现了天下情怀,对“民本”的强烈关注。作为墨家本身对天下对苍生的关怀超出了血缘等级,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墨子的知行合一与儒家的由凡入圣,不仅给中国的工匠文化,也给整个传统文化竖起了一面理想主义的旗帜,对传统社会的个体人格起到一种非宗教而超乎宗教的作用。这种人格理想的定位,表现出个体人格人生价值取向的开放性,其一开始就与社会群体相连,人生终极目标的实现,超越了个体人格的利益需求。受此观念影响,那些真正造福世人的劳动者,在中国工匠文化中才被尊奉为人格神,如车神奚仲,百工圣祖鲁班,科圣墨子等。

注释

①赵庆杰,家与中国古神话,《华夏文化》,2007-03-25.

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

③马世之,伏羲文化中原觅踪,《寻根》,2003-02-25.

④任继愈,《墨子与墨家》见《墨子大全》第捌拾伍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7页.

⑤佚名,中国奚仲造车解说_奚仲-网络http://blog.sina.com.

⑥清,孙诒让,《墨子闲诂》序.

⑦佚名,墨子评传,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360doc.co.

⑧佚名,墨子与墨家学派,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360doc.co.

⑨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职教论坛》,2013-12-10.

⑩马里亚诺.格龙多纳《经济发展的文化分类》TalcottParsons,TheSocialSystem(NewYork:FreePress,1959,chap,1).

[1]刘庆柱.考古学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J].中国史研究,2016,(5).

[2]牛家义.女娲本事的演变[J].春秋,1997,(6).

[3]孙明春.始祖女娲今安在?——记第二届中国.枣庄始祖女娲文化节,军星灿烂-网络http://blog.sina.com.

[4]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5]胡小林.枣庄区域文化论纲——从编纂《枣庄区域文化通览》谈起[J].枣庄学院学报,2012,(3).

[6]佚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_奚仲造车_福客网技术支持http://fy.folkw.com/.

[7]佚名.关于古薛国、奚仲、孟尝君、奚仲庙等古籍记载资料_有熊氏禺阳后人http://blog.sina.com.

[8]王京传.奚仲造车事迹及其价值解读,中华奚仲网官网http://www.xizhong.gov.cn/content.aspnewsid=428

[9]过常宝.论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0]朱传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墨家鲁班工匠精神,中国墨子网,http://www.chinamozi.

[11]佚名.墨子与墨家学派,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360doc.com.

[12]雷蕾.墨子“鬼神”观新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13]佚名.农业起源与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_上郡农夫-网络http://blog.sina.com.

[14]佚名.“工匠精神”的前世今生:源于对文化的虔诚与敬畏_之兰-网http://blog.sina.com.

[15]陈劲.清华大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领衔翻译.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16]郭长风.文化基因论——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17]谢选骏.空寂的神殿——中国文化之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8]王丹,樊小兰.墨子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枣庄墨子神话
爱情神话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墨子破云梯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墨子》“戮于社”考——兼谈社的文化功能
“神话”再现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