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 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王晖《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商务印书馆2017年11月出版)将日常交际与文化的深层内核,即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文化有机结合,以中国文化中影响交际的相关内容为起点,以跨文化交际对比为落脚点,通过选取丰富的交际实践案例,加深读者对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取向、行为方式等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助益于读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注重实用性是全书的突出亮点。该书以交际实践为基础,较为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了影响中国人交际的各种文化因素,同时与外国相关文化进行跨文化对比。在《面子》一章中,作者首先提出当发现领导或长辈做错了事时,该如何应对的问题,激发读者兴趣;接着介绍两则典型的中国人讲面子案例,使读者认识到“面子”对于成功交际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深入介绍中国人的面子观念,分析中外对“面子”的不同理解。最后,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理论,使读者对交际成功有更本质的认识。通过这样真实生动的案例分析,带动读者主动思考,在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反思中,学习以更包容开放的态度面对多元文化间的矛盾冲突,促进双方和谐共处,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紧密围绕和语言相关的文化问题展开内容。该书以解决语言交际中可能出现的跨文化问题为主导,全而不杂,泛而不乱。语言差异是研究文化交流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当然,这里所谓的“语言”不仅仅指狭义上的语言,也包括其他“隐性”的、与语言密切相关的交际文化,如饮食文化、酒文化、婚姻文化等。以语言为切入点,既抓住了纷繁复杂的文化的主要脉络,也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易于实践的方法。
积极传递正面的文化态度。文化是各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产物。中国文化中有值得其他国家、民族学习借鉴的方面,也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实事求是,采取辩证的态度。该书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就做到了客观求实,既有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褒扬,也能直面文化中的糟粕。例如,在导论部分介绍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征时,作者并不回避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创造性偏弱”“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等问题的指责,而是坦然面对,客观联系“注重实际,追求稳定”和“注重群体,忽视个人”等中国文化特征,积极反思,追溯根源,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性格特点带来的消极影响。正视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积极审视反思自我文化有利于国家文化形象的对外传播。在跨文化视野里,通过文化比较,正确认识自己,这也是跨文化交际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该书理论价值与实用性兼备,不仅能帮助读者加深传统文化对现代交际方式影响的认识,把握中国交际文化的本质特征,而且为读者深入洞察不同文化间的异同,获得新的文化视角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然而,该书也有其不足之处。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跨文化能力是外在文化知识技能与内在文化意识和态度的综合。透过字里行间,作者传递了自己正面积极的文化态度,但是没有专门讨论正面的文化态度对培养读者跨文化能力的重要作用,有待于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关注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