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百义
适逢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时隔22年后再度在深圳举办,这是出版人以自己的形式向改革的先驱者致敬,也是以丰硕的成果向世人彰显中国出版改革成就。我本已退出一线,参加书博会已非工作任务,但本人有本小册子列入了江西高校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新时期出版人改革亲历丛书》之中,将在本届书博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加上我负责的湖北省文献整理研究工程《荆楚文库》部分图书也将在书博会展出并捐赠,于是便欣然前往。
在此之前,全国历届书博会我大多数都参加了。无论是南疆北国,还是上海北京,一届一届各有千秋。此次参展,虽属走马观花,但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1987年参加出版工作,基本经历了出版改革的全过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转企改制,集团化,上市。虽然改革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出版生产力的解放则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一方面,从一书难求的书荒时代到品种过多,需要宏观调控的管理制度出台,均可从一个侧面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出版砥砺前行的足迹,中国出版人的探索与努力。从本届书博会参展的23万种图书来看,无论是精品馆中1200多种精品图书,还是各个集团、各家出版社的展位,均是近年来出版的重点书和新书。这些出版物从内容上来看,不少具有文化积累与传承价值,属于“有温度、有思想、有品质”的精品。另一方面,出版人不断适应市场、以其优质的内容,不断创新的形式,源源不断地推出大众化图书,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其中尤其是少儿出版物,其品种与规模,内容与形式,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析报告显示,少儿类图书市场一直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细分类市场之一,2017年同比增长率21.18%,明显高于整体市场增速。这次书博会,少儿图书也依然占据很大的比例。在出版社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最受欢迎的是作家与儿童现场互动的项目;在来到展场的作家中,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与杨红樱成为最抢眼的明星。其次是总结科学技术成果、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专业化图书,以其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展示了出版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普及科学知识的理想追求。
本届书博会与以往一样,重点是出版人展示出版成果,展现企业形象,促进业内沟通交流,但近年来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一度让外界感到出版已经风光不在,好景不长,但从展场琳琅满目的图书和出版人相聚时充满信心的目光中,我们还是感受到了传统出版的巨大潜力。书博会上,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与华泰证券研究所联合发布的《阅读产业发展报告(2017)》为这种自信找到了注脚。这份依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2017年,纸介质图书销售额1800亿元,而数字阅读整体规模只有110亿元。这个数据虽然是一家之言,但说明传统出版在一定时期内还会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传统出版走融合出版之路还有腾挪的时间与空间。
本届书博会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实行“展销结合,双效统一”,书博会开幕第一天就开始售书。这天开幕式尚未举行,我便见不同年龄的读者拎着颜色各异的袋子,在展场内穿行,在摊位前驻足,寻找自己中意的图书。同时,在深圳书城罗湖城、南山城、中心城、宝安城、龙岗城,统一开展8.8折让利销售活动,书博会由业内交流扩大到成为读者“家门口的盛会”。主展场内实行统一结算,手机、自助机器、人工均可及时付账,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另外,150余位专家学者在现场或者到书城与读者沟通交流,如曹文轩、杨红樱、祝勇、高洪波、李卫华、徐鲁、刘先平等来到了深圳进行图书推广活动。在第11届“读者大会”上,曹文轩、康震、欧阳应霁、路内、韩战钢等以主题演讲等形式与现场近千名观众分享个人写作、阅读体验。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传统保留节目“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先后举行了多场精彩活动。那些在乡村坚守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那些身处社会底层依然坚持阅读的读书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红沙发”上娓娓道来。
无论是“全民阅读推广新媒体峰会”,还是“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评选,或是“读者大会”,新媒体新技术在出版领域的运用处处可见。
当进入1号展馆,映入我眼帘的,除了那些闪闪烁烁的大屏幕和风格各异的一家家出版单位的展位,便是一个黄色的小房子:“简阅·24小时智能书店”。无论是参展的出版人,还是读者,都驻足或者到店中感受智能化的购书环境。这个智能书店通过人工智能(AI)和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现基于图书场景下的不同需求定制,满足了读者自助智能结算、混合零售线上业态和全数字化运营管理等功能;“无人书屋”集图书展示、购买、借阅、归还等功能于一体,读者通过扫描书屋上的二维码即可在10秒钟内完成整个流程操作,感受全新的阅读体验;自助收银处2秒轻松买单,省去购书结账排队等繁琐过程。
与此同时,全国第一座全方位多维度高端智能书城——深圳书城龙岗城盛大开业。机器人导购、三维(3D)智能导航系统等等,让参加本届书博会的出版人和读者深感震撼和兴奋。
在简阅书屋的前面,有“以书筑城,以城筑梦”的企业理念,或许这昭示了深圳人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构建文化新场域,将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的抱负。
重庆出版集团推出线上到线下(O2O)的“现场体验、线上购书”模式,参展的278种新书,每种现场仅摆放1~2本,每本图书上都贴有专属二维码,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下单购买。
“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的融合发展之路,在不少图书的制作上得到充分体现。湖北科技出版社的《续梦大树杜鹃王——37年三登高黎贡山》这本博物学图书,采用了影像、声音以及虚拟现实(VR)技术,将自然情境与探险过程,通过虚拟技术再现,开创了科普图书的创新之路,得到了自然文学作家刘先平的肯定。
融合发展是书业近几年内的重要主题和变革方向,也将成为书业新的发力点。“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则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和新引擎。无论是从涵养文明的角度,还是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与智能化融合发展都是书业自身的需要,发展的必然。令人欣喜的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特的《今日简史》在书博会上的首发,为思考智能时代人的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年一度的书博会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播下的读书种子将会在南国的鹏城生根发芽,在粤港澳大湾区开花结果。回首本届书博会,一幕幕场景传递出的信息告诉我们:传统出版依然大有可为,融合出版方兴未艾,全民阅读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