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姗 林 燕 闫永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北京 100029)
在21世纪,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研创新能力是中医药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中医药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支撑,对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而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培养是关键环节[1-4]。
实验室是进行日常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根据其学科分类不同,可将其分为化学、物理、医学等实验室。实验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专业理论实践和知识开发拓展的重任,给学生提供相对开放的环境和创新实践的场所,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和科技人才培养的基地。其中,医学实验室是中医药专业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在实验室内不仅可以学习各种实验操作知识,更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其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中医药学生实验涉及多领域,使用来自实验动物及人体等生物材料开展进行与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以及临床相关学科的研究活动。
如何结合中医药学生特点,尽最大可能发挥出中医药高校医学实验室的教学、培训等功能,是中医药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本文从高校医学实验室发展现状和改善措施方面出发,结合中医药专业学生特点,试图对此问题进行解答。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建设完善程度直接反映了高校科研、教学水平的高低。其中中医药院校实验室是中医药专业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负责教授中医药专业学生实验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因此,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素质[5]。医学实验室发展至今,基本设施基本完善。但仍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实验教学环节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医学院校中,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健全,依然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由于学生招生人数日益增加,给实验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老师工作量繁重,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学生对于实验教学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难以意识到实验操作水平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今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2 部分高校硬件设施落后 对于一所高水平医学大学来说,良好的硬件设施、完善的仪器设备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正是中药材成分复杂,有效单体很难分离鉴定。而新的提取方法和技术如微波辅助提取、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等极大地改变了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但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项目采用的仍是常规的提取方法,如常压回流提取,常压蒸馏回收浓缩,不但耗时较长,同时也容易对提取成分造成破坏。
1.3 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 实验室人员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组成。一份浙江省高校的调查分析在对浙江省34所高校的1393名实验室人员进行调查后指出: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仅有五分之一的高校制定了专门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80%的工作人员表示不了解或者学校无培训计划。而职称评审条件高、收入过低等问题也极大损伤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而实验室工作人员承担了大部分教学指导、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任务,平均每天用于此三部分时间分别为2.2、2、3小时。如此繁重的工作更加重了开展有效实验的难度[6]。
1.4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突出 如上文所述,实验室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实验中使用危险品量也在不断上升。人员伤亡、中毒、火灾、环境污染等事故屡见报道。而实验室人员工作繁重,安全培训必然疏忽。平时很难发现安全问题,等到有安全事故发生时又不懂应急处理、及时施救,导致人员伤亡程度加重[7]。
中医药是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瑰宝,而现代科学技术却无法确切解释其治疗机理,导致其推广应用受阻。而中医药专业学生承担着传承发展祖国中医药事业的责任,如何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探究中药治疗机理,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是中医药专业学生应积极思考的问题,也是当今中医药实验教育的核心部分。如天然药物化学等实验课程是中医药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实验将对中药材等理化性质有着更深的认识[8]。
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很多中医药专业学生对实验细节缺乏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如河南中医学院陈辉发现学生在进行芦丁的水解实验中,多数同学对水解过程中出现先浑浊,再澄清,最后变浑浊这一重要现象视而不见。对实验结果简单记入实验报告,却不对原因进行讨论和分析[8]。
3.1 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 一流高校必须配备一流的实验室。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大就已得到约150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室的建设。时至今日,北大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学院的仪器设备资产超过1亿元。在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各中医药高校应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对于实验室顶层精准设计,包括实验室建设要精准起步,高端定位和精准自我,深刻定位;中层精致运行,包括人才培养和实验室要适用;落地精细执行,包括实验室师资建设入门、规划和评价的精细[9]。
同时,对实验室的投入并不是盲目投入。高校应与社会资源相结合,校企合作共建。中医药高校更是应当如此,如由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美国波士顿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和浙江波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模式生物研究实验室正式成立,推进了实验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需求并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校增强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能力[10]。
3.2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要对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其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制定合理规范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建立相应的奖励和监督机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培养学生科研动手能力,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
3.3 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技能培训 实验室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成败的关键,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在中医药院校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在中医药院校中依然得不到足够重视,实验技术人员地位普遍偏低,激励机制缺乏。加之人事政策方面缺乏支持力度,从而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实验技术人员能力不足直接导致学生实验技能缺失,科研素养不足,社会竞争力差。而通过完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搭建个人发展平台;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地位,调动工作积极性;合理定编设岗,优化人才结构;优化科学考核制度,建立培训机制等措施可有效解决此问题[11]。
3.4 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是实验室重中之重。而最常见问题如实验室空间紧张的情况下,不能保持设备之间的安全操作距离;不重视安全管理,忽视安全教育等均需要避免。只有坚持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防范未然;加强安全教育,开设实验室安全管理课程;制订紧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习等措施,才能真正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随着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中医药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中医药院校是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传承中医药理论和发展经典文化的任务。中医药院校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具有关键作用。只有切实解决中医药高校医学实验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可能最高效地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推动祖国中医药事业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