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曲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研究

2018-02-08 15:12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曲艺艺术大学生

宋 辉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16)

1 曲艺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地位

曲艺是我国说唱艺术的统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曲艺发展历史悠久,“孕育于先秦,汉、唐形成稳定的艺术样式,宋、元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呈现说书唱曲繁花似锦的生动景象。”[1]随着时代更迭,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日益增多,市民阶层逐渐壮大,曲艺种类随之不断增多、演变、融合,发展到今天,中国民间曲艺大约有500 多种,包括评书、相声、快板、鼓曲、说唱大书等五大类。曲艺是我国最具民族特点和民间意味的表演艺术形式集成,有说有唱,有舞有演,一人可饰可演多角,所以演员需要有较强的说功、唱功、做功和高超的模仿力。

曲艺是产生最早、范围最广、最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催生出了众多戏曲剧种,评剧、越剧、吉剧、花鼓戏等都是由曲艺演变而来。曲艺在中国文学的传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都是民族曲艺的表演曲本;章回体长篇小说就是在记录整理及刊印说书艺人表演脚本的过程中逐渐衍生形成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构套语就是明证[2]。可以说,曲艺是我国表演艺术的鼻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摇篮。

2 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式微简析

历经千年的薪火相传,我国现有曲艺从业者35余万人,民间业余爱好者达数百万,影响力已经遍及到了世界各地。曲艺在传承优秀文化、讲述家国故事、赞颂社会正义、弘扬审美风范、激励人们奋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1]。尽管如此,曲艺发展的式微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曲艺艺术自身局限性使然。“曲艺是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2]”口头性、民族性、地域性色彩极强,方言是曲艺表演的重要特征,有的曲艺样式因方言的缘故,甚至仅仅能在数个村落间流传。现代已有部分曲艺形式由于自身局限性,已然走向没落。

二是新兴艺术形式与媒体传播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结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革有了质的飞跃,艺术活动的生产、传播不可避免地随之产生变化。创新是数字化时代的生命线。许多曲艺形式的传授方式虽然较之口口相传已有所进步,但仍远远跟不上受众的需求。而新兴的艺术形式为吸引年青群体,不断推陈出新,自然也就淘汰了一些不事创新的曲艺形式。

三是缺少学校艺术教育的支撑。曲艺是口头说唱表演艺术,讲究“师带徒”的传承之路,与早已纳入学校教育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学科相比,曲艺理论研究不足,教育覆盖面极其狭小。虽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已陆续有《中国曲艺艺术论》《中国曲艺志》《中国曲艺通史》《中国曲艺概论》等曲艺专著出版,但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依然相对薄弱。曲艺庞杂的种类、突出的地域性特征也使其不具备统一纳入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条件,为其普遍意义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没有“批量产出”的学校艺术教育的支持,曲艺很难走出一条普及推广的通途。

3 加强高校曲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曲艺产生于民,服务于民,以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人民群众的本真诉求,却面临着传承发展的严峻挑战。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使命,在曲艺保护传承发展上,应该起到风向标和引领者作用。

3.1 高校曲艺文化建设作用

3.1.1 引领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认识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是引领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90 后大学生对艺术形式的接纳趋向多元,喜欢草根文化者众多,曲艺恰是草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传扬家国故事的优秀载体。高校重视曲艺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创建曲艺环境,对他们养成艺术素养、提升综合素质、重构传统艺术价值观及扩大曲艺普及传播面具有重要意义。

3.1.2 带动基础教育普及推广曲艺

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希望能够引入曲艺艺术教育,“曲艺进校园”也逐渐扩展开来,但受曲艺师资匮乏及诸多因素影响,中小学曲艺教育活动的参与面、传播面及开展学习活动的水平层次,比之其它艺术教育活动存在较明显的差距。高校开展曲艺艺术教育与研究,能够更快更多地取得成果,如果与中小学对接,帮助解决中小学在作品创作、表演指导、师资培训、曲艺创新等问题,那么就能形成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的曲艺普及传承链,为优秀曲艺文化遗产传播打开新通道。

3.1.3 助推地方涵养特色乡愁文化

曲艺根植于地方文化土壤之中。但近几十年各地曲艺从业者日渐凋零,曲种也多半成为亟需抢救的“非遗”项目。高校开展曲艺文化建设,促进地方文化与教育完美融合,是促进地方文化生成、复现、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涵养地方人文精神、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民生事业转型升级的优质文化平台,是地方推陈出新、重建乡土特色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3.2 高校建设曲艺文化的有效措施

3.2.1 加快曲艺学科建设步伐

在2017年1月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为加快推进曲艺学科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8 所高等院校开展曲艺本科教学教育,20 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设曲艺鉴赏相关课程或曲艺学科研究。2018年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峰会有32 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曲艺专家学者、负责人出席,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开始关注曲艺学科建设,但是对于庞大的曲艺传承需求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改变曲艺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招生目录、国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存在‘双重缺失’的尴尬状况”[1],还需要更多的高校踏足曲艺学科教育与研究。高校开设曲艺学科需要注重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曲艺是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涵盖了语言、文学、音乐、美术、杂技、舞蹈、戏曲,甚至于武术等元素[2],所以如何设置曲艺学科课程是一个重要课题,必须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不仅要满足艺术大类要求,更要满足曲艺专业以及相关艺术的要求。

二是专业课程要体现地域特征。我国曲艺艺术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在京津及京东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中原地区,边疆地区,曲艺呈现不同的发展样貌。除了地区的差异很大以外,不同曲种的发展差异也很大。”有的曲种后继乏人,存在严重的危机[3]。因此高校开设专业课务必要因地制宜,凸显地域性特征,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曲艺品种纳入到课程中。担当起建构、服务当地特色文化的重任,为构建全国曲艺传承经纬网络出力。

三是要注重学科专业属性,不同类型的高校专业设置要有不同的侧重方向。比如师范类院校适合以师资培养为主,艺术类院校应该以培养专业表演人才为主。曲艺目前可以通过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的方式进入中小学,但是由于曲艺从业者数量不足,且缺少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其效果难免差强人意。师范院校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人才为重要办学目标,开设曲艺学专业要充分考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将声乐与钢琴基本教程纳入到专业课程中,培养曲艺与音乐教育复合型师资人才,满足音乐与曲艺教学双重需求,以为曲艺纳入基础教育提供师资支持。

3.2.2 开设曲艺通识课

曲艺学科专业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难以一蹴而就,而部分高校也不具备开设曲艺专业学科的条件。因此高校可以开设曲艺通识课、选修课,一方面使大学生从学科专业的视角认知曲艺,领悟其文化形态,明了其学术文化地位;另一方面也能以此为基础积累专业资源,调整课程设置,总结教学经验,为开设学科专业做好准备。通识课、选修课的设置也要依据条件循序渐进展开,以保证课程的质量水平。

3.2.3 建立大学生曲艺社团

创建大学生曲艺社团有诸多益处:一是持续扩大曲艺艺术受众群,为优化曲艺发展环境打好基础。二是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国学传播载体。曲艺是中华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门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曲艺涉猎的内容极其广博,能够担当起国学经典流传的媒介重任。经典名著、历史人物、民俗风情、传说故事等,都可以提炼、加工成曲艺形式在校园中表演,进而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三是可以为中小学开展曲艺教育培养志愿者师资队伍。曲艺师资匮乏是曲艺传承的困扰,是“曲艺进校园”的一大障碍。高校曲艺社团成员经过一定训练后完全能够胜任中小学曲艺基础教育与活动的指导工作,这对大学生而言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

90后大学生的文化需求趋向多元化,更关注大众文化,因此高校组建大学生曲艺社团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大学生曲艺社团作为校园普及传承曲艺艺术的载体,具有知识层次高、思维观念新、创新能力强的特点,重心在于日常表演训练及展演活动。

3.2.4 举办大学生曲艺赛事活动

举办校园大学生曲艺展演活动,开展各层级的大学生参与曲艺赛事展演活动,无疑是高校曲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演、赛事活动是曲艺艺术推广的“核心点”,围绕“点”可以开展系列活动形成“面”,包括专题讲座、教育培训、创作交流活动等,使展演、赛事活动形成曲艺传承的“风团”,助推高校形成曲艺文化风尚,鼓励大学生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有文化的传统文化传播者。

综上所述,曲艺也需要搭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快车,借此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一条自信、自觉的传承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曲艺艺术大学生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纸的艺术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大学生之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