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幼儿园 陈贺芳 周丽娜
设计意图
童谣《虫虫爬》(附后)构思新颖别致,语言形象有趣。将每幅图画连接起来就像是一幅慢慢展开的分格漫画,陆续出场的角色将童谣内容一波一波推进,加之采用了循环的句式,有很强的节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开头呼应,非常有利于幼儿预测。同时,在知识经验方面还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活动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为幼儿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鼓励幼儿用表演、绘画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鼓励和支持幼儿创编,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我们选择这首贴近幼儿生活、游戏性较强的童谣,旨在以此为切入口,引领小班幼儿在欣赏、感知、表演及操作活动中轻松、愉快、大胆地学说童谣、创编童谣,拓展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在互动游戏中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了解童谣里动物的运动方式,能感知并根据图谱传递的动态信息朗诵童谣。
2.乐意与同伴合作表演童谣,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尝试创编童谣。
3.喜欢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森林场景图1张(虫虫、蝴蝶、青蛙、鱼儿等隐藏在其中)。
2.布置地面图谱:串门场景(用立体积木、纸箱、卡纸、图片等分别创设蝴蝶的家、青蛙的家、鱼儿的家、小朋友的家等场景,并用即时贴制作若干箭头标记,在地面上依次标出行进路线)。
3.创编用操作插卡若干(会爬、飞、跳、游等小动物的图片),分层次操作图谱底板若干(底板可以插1到4种小动物,便于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选)。
活动过程
师:动物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到森林里去做客,让我们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起出发吧!
教师引导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做爬、飞、跳、游等动作去森林。
(指导策略:在优美音乐的渲染下,孩子们扮演各种动物,用动作大胆地表达表现,激发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出示森林场景图,导出各种小动物及动态标记。
(1)师:森林里真美丽,有一些小动物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请你仔细看看有哪些小动物。(虫虫、蝴蝶、青蛙、鱼儿……)
(2)用肢体动作体验各种动词。师追问:它们是怎么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们的动作,好吗?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表示“爬、飞、跳”等动态的标记,并引导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作。
(指导策略:呈现美丽的森林图,孩子们立刻被深深吸引。同时,教师创设了“捉迷藏”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画里隐藏的动物,并用肢体动作体验各种动物的不同动态,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铺垫)
2.欣赏、理解童谣,引出动物行进路线标记。
(1)师:这些小动物到邻居家去串门了,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听一听,小动物是怎么去邻居家的,去了谁家。(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师: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去邻居家串门的?谁来说一说。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箭头标记,表示动物的行进线路。
3.幼儿看路线图谱尝试完整朗诵童谣。
(1)师:我们一起看着图来念一念这首有趣的童谣吧!
先集体一起念,后请个别幼儿念,再鼓励幼儿加上肢体动作边念边表演。
(2)逐步减少其中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童谣。
师:刚才我们看着谱图都会朗诵这首童谣,真棒!现在有些调皮的小动物藏起来了,你还会念这首好听的歌谣吗?想不想一起来试试?
(指导策略:用标记表示动物之间的行进路线并逐步减少其中的动物图片,推进了幼儿对童谣的深度理解)
师:这首童谣真有趣。你们想不想也来扮演这些小动物去朋友家做客呀?
鼓励幼儿边朗诵童谣,边根据地面场景示意分角色有序表演。
(指导策略:表演游戏不仅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而且能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边朗诵童谣边表演,也凸显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1.师:除了这首歌谣中的小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2.出示各种小动物图片及图谱,引导幼儿创编新童谣。
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想想它的运动方式,然后把它插到操作卡上,最后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说一说你创编的新童谣。
(指导策略:借助儿歌原有的模式,利用图谱中的留白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自主创编,拓展思维,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中的延伸。
语言区:提供各种动物操作卡和图谱,鼓励幼儿自主创编童谣。
表演区:提供各种动物头饰和场景道具,支持幼儿自发性表演自己创编的新童谣。
科学区:提供各种关于动物的图片和图书,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发现动物的各种特征和秘密。
2.亲子互动中的延伸。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创编童谣,并帮助孩子用他们能读懂的方式进行记录,创设家庭支持性表演环境,与孩子一起分角色进行亲子表演。
附儿歌:
虫虫爬
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
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青蛙青蛙跳,跳到鱼儿家。
鱼儿鱼儿游,游到谁的家?
小朋友跑呀跑,跑回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