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朱俊利
负债融资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过度投资影响实证研究——以B地区公立医院为例
朱俊利
2014年6月5日,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的过度扩张。要控制公立医院的规模过快扩张,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抑制公立医院过度投资的冲动。从理论上讲,负债融资通过减少组织自由现金流量,发挥债权人外部监督作用,具有抑制组织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公立医院的负债融资包括银行借款和应付账款与预收病人医疗款组成的商业信用负债,文章分别对三种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对于银行借款,在借鉴企业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银行借款的“自由现金流量削减效应”和“对公立医院贷款人的筛选效应”以及“对公立医院贷款人的监督效应”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两个研究假设“银行借款不能抑制公立医的过度投资行为,反而为其过度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成为其过度投资的诱发因素之一”“医院级别越高,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的诱发作用力越强”。对于商业信用负债融资,从公立医院商业信用负债融资的自身特征、公立医院的双边垄断地位以及“以药养医”问题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应付帐款能够发挥公立医院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预收医疗款能够发挥公立医院过度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两个理论假设。文章构建了公立医院过度投资度量和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关系的两阶段实证模型,并在第二阶段实证模型中,分别引入三种负债融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交叉项以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实证 分析中以 B地区样本公立医院为例展开,2005—2009期间共507个年医院样本观测值。实证结果表明:负债融资整体上对公立医院的过度投资具有抑制效应,但抑制效应主要来自负债融资中的应付账款负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双重预算软约束,银行借款融资不但不能抑制公立医院的过度投资行为,并且为其过度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成为其过度投资的诱因之一,发挥诱因作用路径有两个:一是直接成为公立医院过度投资资金来源渠道,这一途径适合于所有级别的公立医院;二是银行借款所带来的杠杆收益因公立医院不允许进行利润分配而增加了医院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促进过度投资,这一路径仅在三级公立医院发挥作用。而同样作为商业信用负债的预收医疗款因为期限短、作用链条过长而对过度投资没有影响。据此,提出两条建议。(1)采取措施,打破公立医院双边垄断地位,为债务治理效应的充分发挥创造环境。(2)加强对公立医院商业银行借款融资行为的监督,启动问责机制,增大管理者过度融资行为的机会主义成本。
来源出版物:中国医院管理, 2015, 35(7): 7-11
入选年份: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