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阳 舒本耀 万秉承
美国民营航天公司SpaceX是美国航空航天领域军民一体化的成功范例,通过总结SpaceX公司崛起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明确的需求牵引、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持续的政府部门支持、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高效率的集成创新机制,提炼分析出五点启示和建议,对于我国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引导民营企业参军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重点领域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民企参军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民企参军仍面临政策制度相对滞后、运行机制亟待完善、资源统筹力度不够、民企参军动机不足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先进模式,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使经济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美国民营航天巨头SpaceX公司的崛起是美国商业航天军民一体化的典型案例,总结美国政府、军方扶植战略性行业民营企业的成功做法、民营企业创业成功经验,对于当前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引导我国民营企业参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SpaceX公司的快速崛起,颠覆了传统的航天产业发展理念和商业模式,开创了美国商业航天军民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下文将回顾美国政府与军队、SpaceX公司崛起过程中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明确的需求牵引是引领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太空技术探索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SpaceX公司)紧盯美国航天能力亟需提升、当前世界对近地轨道运输的旺盛需求而迅速发展。
2011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航天飞机的退役,迫使美国一段时间内只能依赖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对国际空间站进行人员的运输。据此优势,俄罗斯在2011年将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一名宇航员的费用提高了2300万美元。而由波音公司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成立的垄断大中型载荷发射市场的联合发射联盟(ULA),由于垄断地位的存在,火箭发射费用仍然居高不下。该公司公布2012财年发射费用大幅度上涨30%,平均每次发射费用高达4.35亿美元。
国内航天能力的衰弱与国外合作伙伴的“敲诈”使得美国航天事业发展陷于内外交困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发射任务与高昂的发射成本迫使NASA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通过参加各种学会活动,马斯克了解到当前军方需要的是价格更加低廉、更小巧的卫星,一旦爆发冲突,军方希望特定任务卫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同军方一样,一些医疗和消费行业的公司、科学家们也需要低成本且快速地进入太空,能够发射实验设备并定期获得数据反馈。因此他迅速明确自己的目标——瞄准低端卫星市场。SpaceX将致力于建造一枚大小适中的火箭,以满足搭载小型卫星和研究设备的细分市场的需求,谋求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和定期发射,为商用和科研使用有效载荷打开一个全新的市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某些战略性产业将产生重要的外部性,但生产者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并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需要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对战略性产业或部门予以支持,从而实现推动重要产业发展,实现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目的。从18世纪建国伊始可赵洪刚说:“我对生产线感兴趣,就喜欢琢磨它。”他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工艺设备改进方面。在结晶粒状201产品生产中,由于是首次生产,产品合格率偏低,为彻底解决技术难题,他连续三个月吃睡在工作岗位,认真观察和研究工艺参数,最终提出“缓慢降温结晶”理论,使成品合格率提高至92%以上,“赵洪刚结晶粒状201产品缓慢结晶岗位操作法”,获得银光集团创新竞赛一等奖。“结晶粒状201产品缓慢降温结晶工艺研究”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空白,为201产品生产工艺在混合含能材料产品生产线的成功定型奠定了基础。在8701产品生产过程中,他调整思路,大胆创新,通过优化工艺,采用低真空度条件下,粘结液、硬脂酸液匀速、分段、分量加液工艺,使产品粒子均匀、圆滑,优品率达到99%以上,保证了产品生产供货速度,满足了客户需求。同时,他在生产中将8701产品过滤岗位产生的母液水循环利用,直接用于造粒岗位工艺用水,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
针对喷射类801(8类)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根据产品粒度结果,他提出采用喷射和级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提高了801(8类)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同时这种喷射与级配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特殊粒度801的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生产经验,该成果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奖”。在多种产品生产中,他通过对生产工艺管线的技术改造,使工艺用水循环使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此项创新成果已上报国家专利。他组织完成的紫胶造粒801、石墨造粒801、消焰剂三种科研实验产品在生产线的转型,填补了国内空白。由科研人员研发的这三种产品在112工组实施转型试制生产后,赵洪刚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不断摸索、总结,并结合生产经验,提出了将以往的管径加液改为加液管滴加液,同时通过调整搅拌速度,精确加液温度和加液量,控制真空度,使产品粒子美观、坚实,改善后产品一次生产合格率提高至80%以上,生产指标创国内第一。
技能在传承中彰显价值是赵洪刚最开心的事。赵洪刚在钻研业务的同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绝活、绝技传授给青年员工。他以自己的创新工作室为依托,组织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每次都亲自担任理论和实际技能培训老师,对青年技工操作水平的提高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工序中哪儿出现问题,他的课堂就设在哪里,他在生产中手把手教授员工操作技能,被青年员工亲切称为“生产教授”。几年来,他培养出4名高级技师,7名技师,为含能材料产品混合生产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兵器工业集团级11项、银光集团级20项。
赵洪刚对生产线了如指掌,对徒弟们关爱有加,但是对家人的陪伴却很少。结婚24年了,他从没有带媳妇出去旅游过,连续15年没有休过年休假。对于这些,他的心中有着掩饰不住的愧疚。但是家人提起赵洪刚总是充满了温情和骄傲。2017年,是赵洪刚的“丰收年”,他相继荣获国防工匠、陇原工匠荣誉称号,获得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