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春晖
(武警学院 维和培训部,河北 廊坊 065000)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维和警察作为一支不可或缺和替代的重要力量,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得到世界各国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维和警察的选拔和培训,是做好维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培训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执行维和任务的成败。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履行国际责任,向联合国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执行维和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共谋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恐怖主义以及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种族问题、宗教问题、资源问题、边界及领土争端问题,使得局域冲突和热点问题层出不穷,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共存,使联合国维和任务区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维和警察所处的环境和承担的任务也趋于复杂和多变,难度与挑战也逐步升级。因此,如何培养一支素质高、技能强、能实战、敢创新,能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高标准、实战化维和警察人才队伍,是应对新形势下任务区复杂状况的迫切要求,更是维和培训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和重大课题。
维和警察,英文名称UNPOL(United Nation Police),是应联合国秘书长请求,由联合国各成员国派出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支警察力量。维和警察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维护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区的社会治安;帮助改革、重组和重建任务区当地的警察执法系统;培训、指导和监督当地警察执法;协助任务区选举;协助救济安置难民;监督和协助任务区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工作等。其主要任务包括提供警务工作的专家援助;开展当地警察业务评估;训练和发展东道国制定警务政策的能力;发展和审查警务技术指南;协助东道国警察部门开展警务战略规划和提供技术支持。维和警察参与维和行动的具体职责和任务要依照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而具体定夺。维和警察分为两种:维和民事警察(维和单警)和维和警察防暴队(成建制警察部队)[1]。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局域和区域冲突多发,联合国维和行动也呈递增趋势,任务区也相对增多。为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国际社会纷纷呼吁中国派遣维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做出了积极响应,通过系统周密的研究论证后,1995年5月,《关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问题的会议纪要》出台,明确提出“对派遣民事警察,可予以积极考虑并内部预作准备”[2]。1997年5月,中国政府对外宣称“原则上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待命安排,并将在适当时候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3]。1998年维和警察选拔和派遣工作正式启动[4]。1999年3月,维和警察备选人员选拔考试正式开始,2000年1月,首支15名维和警察被派遣到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2000年8月,经公安部批准,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以下简称武警学院)成立。以此为标志,中国的维和警察派遣前培训工作步入专业化、正规化建设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了首支赴海地任务区的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第一支维和警队迈出国门那一刻开始至今,中国政府已向联合国任务区派遣了维和民事警察1 120人次,维和警察防暴队1 651人次,足迹遍布了东帝汶、波黑、阿富汗、科索沃、利比里亚、海地、苏丹、南苏丹、塞浦路斯9个任务区。2015年9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正式对外宣布,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 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5]。自此,中国的维和警察培训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维和警察的派遣前培训工作,主要由武警学院维和警察培训中心负责,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中国维和警察、维和警察防暴队、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的培训,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目前,维和警察的派遣前培训课程,主要依据联合国维和警察派遣前标准培训模块开设。2012年10月,维和警察派遣前培训课程通过联合国认证,成为世界第9个、亚洲第1个通过该认证的国家。
维和民事警察(维和单警)培训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主要开设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讲座课等,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培训、维和业务、联合国标准培训模块、武器使用与射击、汽车驾驶等20多门课程。此外,为了应对联合国甄选考试,还增设了半个月的强化训练课程,主要是有针对性的甄选科目,包括英语、驾驶和射击训练。
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培训一般为两个月,除了语言队员需要参加语言技能科目的训练外,以联合国维和任务区迎战原则为依据,所有队员除了要了解联合国相关理论,还要掌握防暴组织指挥、防暴基本技能、防暴战术、防暴队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9个专题课程的培训。其具体科目包括车辆查控、遭遇抢劫、要人警卫、解救人质、人群控制、群体性骚乱处置等。
面对复杂多变的任务区形势,一名合格的维和警察,不但需要具备熟练的语言能力,熟知任务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法律法规,具有专业的警务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丰富的实战警务经验以及面对变幻莫测的形势而具备的创新思维。从联合国维和警察的能力素质发展需求来看,目前中国维和警察派遣前培训能够满足联合国的培训要求,联合国甄选考试通过率,位于领先水平。但是,从维和培训长远建设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培训中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提升。
1.由于中国人的母语并非英语,因此甄选科目之一的语言考试是所有参训人员最大的挑战。为了顺利通过甄选,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培训重点和教学内容只能依托甄选考试语言考察模式着重向语言技能培训倾斜,因此其他相关课程的培训时间就会相对缩短,使得参训学员对任务区以及维和任务的预知性和预想性相对不足,导致参训人员到达任务区后,对任务区工作适应周期增加。对于防暴队语言队员来说,由于语言考试的压力,使得他们会占用较多地时间用于语言学习,与整体部队磨合训练时间相对不足,从而延长了语言队员与战斗队员的磨合期。此外,任务区是全英文氛围,为了培养学员的英语思维,营造语言氛围,培训实行全英文授课,但是,课余时间还是中文母语对话,语言氛围的营造缺乏连续性,不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2.目前的培训课程积极开展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透彻,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的时间就会相对缩短,从而导致针对特定任务区实际的案例和情景设计不够充分、详实,参训学员的实战能力培训时间相对缩短,从而不利于实战化能力的培训。
3.由于参训学员的年龄、学历、教育背景、警种、工作经历、语言能力各不相同,这些个体差异导致了其对培训需求有所不同,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部分学员“吃不饱”,另一部分学员“吃不了”的状况,教学内容无法统一,从而教学进度也受到影响。如何解决因学员个体差异导致的课堂接受信息量不均衡问题,有待科学研究,寻求解决方法,提高培训效率。
4.教学方法以面对面课堂讲授及科目示范为主,并辅助课堂讨论及技能练习,虽然课堂信息量大,但是学员更多的是对理论的书面理解以及对于单个科目技能的反复训练。虽然每期培训的结束阶段都增设了模拟演练环节,但是这种环节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所占比重较小,演练时间短,单个学员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较少。同时一次模拟演练所积累的经验,不能在多次演练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因此模拟演练的实战化培训作用不能较好的体现。
5.培训期间,指定课程和活动安排较多,参训学员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可供学员自主选择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不足,课堂上短时间内的大信息量知识的输入,使学员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消化和理解,从而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较少,传统的单一性讲授模式占了较大比重。学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受限,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6.维和培训中心拥有射击馆、体能训练馆、模拟训练街区和防暴队模拟营地等现代化教学训练设施设备,强化参训学员对维和任务区的感性认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战化水平。但是由于培训时间周期较短等客观原因,培训课程设置大多是课堂讲授和技能科目示范讲解。模拟街区和模拟营地的综合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综合性、实战性演练较少。在模拟街区和模拟营地开展任务区全天候、实景化的系统仿真训练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恐怖主义、局部地区动荡和冲突也随之加剧,联合国维和任务区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各种安全威胁无处不在,维和警察需要具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质。实战化的理念是国际警务技能战术训练的发展趋势[6],同样,作为联合国维和警察的培训机构,提高维和警察的实战技能和一线警务执法水平已成为维和警察培训的当务之急。因此,新形势下应该更新培训理念,运用新型的实战化警务培训模式。同时,在教学体系上,应该大胆改革和创新,本着进一步满足维和任务区警务工作实践的需求,要以任务区的实际任务为引领,本着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教学内容要贴近任务区实际,突出实用特色。要依托维和警察在任务区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以个人基本能力、警察职业能力、维和专业能力为重要培养方向,充分发挥模拟街区及模拟营地等相关维和教学资源的最大化作用,开展实景化仿真模拟训练教学,这样既保证了在短培训周期内学员的实景化体验,又能培养学员的技能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本着由基础到专业,由单科训练到综合演练,系统构建实战化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同时,还要根据任务区任务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研发新的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高效一流的培训团队离不开一流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加强和完善智库建设,通过招募引进人才和培养选拔,鼓励教员深造研修,派遣教员赴任务区执行任务,到实战部门挂职等,逐步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专业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团队。要充分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打造科学梯队,加强科研建设,鼓励创新思维,实现教学于科研同步发展。同时,通过积极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提高互派参访和学习的频率,加强业务交流与合作,开拓视野,创造和搭建更多的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提升培训的国际化程度。
图1 维和警察实战化教学体系
维和警察培训不同于传统的学历式教育,每一位参训学员将来都是要在维和一线开展工作的。单纯的课堂讲授学员难以身临其境,无法深入体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衔接及运用。同时,大信息量的理论知识单纯讲授缺乏生动性和互动性,学员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和理解,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被激发,从而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在教学中,要紧贴任务区实际,在使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诸如讲授法、示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的基础上,还应该穿插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模拟等多种实用性高、启发性强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即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过程中,通过任务区的实际案例、仿真情境设定、人物角色扮演,使学员参与其中并发现实践过程的问题所在;通过课堂讨论、经验分享以及教员讲评,学员能进行独立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运用到下一次实践,如图2所示。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团队协作、沟通协调、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从而达到了实战化培训的需求和效果。
近年来,中国维和警察培训围绕着维和培训任务以及维和任务区的需求,进行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理论研究,先后编写了维和警察培训系列教材10余部,先后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了论文100余篇,这些科研成果在维和警察培训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要突出维和培训的“实战化”,在教材设计和编写上,还需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教材的设计与编写要本着实战化理念,按照实战化需求,适应维和警察培训实际情况的需要,教材要做到实战化与实用性的统一。其次,维和任务区的实际案例应该作为重要内容列入编写计划。应该鼓励搜集整理维和任务区一线的具体案例,配合相关理论指导,本着简明、生动、实用的原则,将理论与案例做有机融合,使内容具有针对性。第三,教材的设计与编写要充分结合任务区的实际,随着任务区的形势变化,编写内容也要适时更新。既要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内容更新的可持续性。
图2 解决问题流程
无论是维和警察培训还是防暴队培训,培训周期都为两到三个月,培训时间相对较短,而经过培训后,待命周期长短要根据维和任务具体而定。虽然派出前仍有集结强化培训,但该强化培训并不能能够实现系统的知识、技能讲授,因此培训效果随着待命周期的增长而降低,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参训学员抵达任务区后的适应周期。另一方面,参训学员年龄、技能和专业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专业培训的进度以及教学质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系统的派遣前课程培训,又要确保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达到实战化、实效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混合学习模式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混合学习形式上是面对面课堂讲授与远程在线学习的混合。其基本原理是: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其研究的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媒体的选择、组合是重点。混合学习是在对网络学习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重要理念[7]。因此,维和警察培训混合学习模式是基于网络技术,以互动为核心,建构一个服务课堂教学、由各要素和谐共存的教学模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维和警察培训混合学习模式应该定位于两个方面:一是定位于服务与支持课堂教学,体现以学员为主体的核心思想,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注重启发学习者对于维和任务区警务工作的思索和探求,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资源,提供网络学习资料,使参训学员在课余时间,甚至是在待命期间随时随地进行培训课程的学习和思考,缩小个体差异,提高培训效果,如图3所示,课堂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资源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支持。二是定位于建构课堂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开展网上案例教学,情境互动,在线答疑等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思路和方法,形成课上课下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如图4所示。
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上表示,中国将率先成立维和常备警队和8 000人的维和待命部队,并引用了维和英雄和志虹“一片羽毛”的故事来表达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的维和观。中国维和警察培训积极贯彻部署,尽自己最大努力,努力提升维和培训层次,在完成好既定的培训任务基础上,更加致力于培养高端卓越维和警务人才,引领中国维和培训事业不断发展前进。
图3 维和警察培训混合学习平台
图4 情景式课堂
目前,中国维和警察培训已经走过了15年发展历程,派出的维和警察以其优异的表现,获得了联合国及任务区总部,以及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但是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还缺少话语权,维和顶层设计和行动,缺少来自中国的“声音”。目前,中国需要尽快培养一批具有领导才能和全局意识,能够掌握联合国维和全局性问题,能够参与联合国维和政策法规制定,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疑点与热点解决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决策依据和人才保障的高级维和警务人才。按照联合国的相关规定,联合国维和行动重要高级管理和指挥岗位,需要娴熟的警务技能和与维和行动相关高层次的学历基础。因此,维和警察培训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大力加强中高级维和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鼓励科研创新,加强学科建设,实现维和警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较高联合国维和事业顶层设计能力、较强履行维和任务的行动指挥能力和高效处置维和行动中各种突发事件的战术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卓越维和警务人才。中国维和警察培训,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实战化维和警务人才,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What UN Police does[EB/OL].[2017-10-03]. http://www.un.org/en/peacekeeping/sites/police/work.shtml.
[2] 余音.中国维和警察[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3:16.
[3] 中国决定参加联合国维和待命安排[N].人民日报,1997-05-31(3).
[4] 赵磊,高新满.中国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前沿问题[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383.
[5]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EB/OL].(2015-09-29)[2017-10-05].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09/29/c_134670377.htm?from=singlemessage.
[6] 高士杰,双春亮.两岸四地警务培训问题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5,31(1):63-66.
[7]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