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2018-02-07 00:34徐菊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初产妇护理干预

徐菊芳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产妇分娩的6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心理状况、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盆底肌肉张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盆底肌肉张力在3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产后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有积极的提升作用,能有效维持心理情绪稳定,提升盆底康复水平,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18-157-04

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产后康复过程中的身心康复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产妇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内分泌以及盆底功能的变化,使得产后的心理状况及盆底功能障碍问题十分明显。女性的盆底肌肉功能非要重要,不仅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处于正常的解剖结构,还控制着排尿、排便及阴道紧缩等多项生理活动。初产妇一旦发生盆底功能障碍,会引起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明显退缩,进而影响生活质量。但临床初产妇对盆底保健知识认识率较低,自我保健的意识淡薄,使得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较低,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有限。本研究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初产妇的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从而改善心理状况,促进产后各项机能的全面恢复,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产妇分娩的6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年龄21~41岁,平均(29.3±3.7)岁,孕周37~1周,剖宫产9例,顺产23例;对照组32例,年龄22~41岁,平均(28.8±4.2)岁,孕周36~42周,剖宫产10例,顺产22例;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平均孕周在(39.2±1.1)周,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在8~10分,平均(9.3±0.6)分;所有产妇均有良好理解和表达能力,不存在精神及认知障碍,无产后合并症;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产妇均知情同意;排除存在沟通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新生儿有先天Ⅲ性疾病或死胎者;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龄、产次、孕周、产后身体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一般产后健康宣教,进行盆底肌训练口头指导。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1)认知干预。向患者耐心讲解产后盆底肌及心理状况的变化,告知盆底肌损伤的相关知识,使其对产后盆底康复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提高自身对盆底肌康复的重视程度;积极进行保护盆底的健康宣教,转变产妇固有观念,告知产妇产后产褥期保健的重点内容,加强阴部清洁与卫生,避免盆浴,严禁久蹲久坐、负重等增加腹压的活动,并禁止性生活2个月。(2)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产妇心理情绪变化,产后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的心理适应期,产妇会不同程度的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发生产后抑郁。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沟通交流,积极调适产妇情绪,促使其主动倾诉心中负面情绪,对存在的疑问积极解答,使其调整心态,自我调适情绪,获得较为平稳、健康的心理,积极参与盆底肌训练。(3)日常生活及行为干预。对产妇产后的日常生活、饮食、母乳喂养知识等进行指导,注意饮食清淡、禁食浓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作息规律及充足睡眠。(4)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前先向产妇讲解盆底肌训练的目的、方法及预后效果,以及训练中注意事项,告知产妇训练的重要性,引起产妇的重视。一般顺产产妇在产后2d,剖宫产产妇在产后5d开始锻炼。具体的训练方法为:产妇平躺在床上,双下肢屈曲并分开,主动收缩肛门及尿道,每次持续10s,使盆底肌获得上提的感觉,然后放松,每次共做30次,每天3~5次。

1.3观察指标

(1)产后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SAS采用1~4分4级评分法,共20个条目,总分为100分,其标准分的分界值在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慮,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也采用4级评分法,共20个条目,总分100分,分界值为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高于72分。(2)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根据患者产后42d复查结果判定依从性;完全依从为完全按照盆底肌训练要求进行康复训练,部分依从为部分按照盆底肌要求进行训练,不依从为完全没进行盆底肌训练。(3)产后42d复查盆底肌张力,采用手测肌力的方法,在医生口令下收缩阴道,记录收缩持续时间和连续完成次数,并进行肌力评级;0级为无肌力,Ⅰ级为无肌肉震颤,Ⅱ级为非震动样的弱肌力,Ⅲ级为有中等肌力,Ⅳ级为有较强的抓住并吸进的肌力,Ⅴ级为牢牢抓住并有顶举感的肌力。(4)统计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产后失眠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endprint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护理后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产妇护理后盆底肌力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盆底肌肉张力在Ⅲ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产后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是临床产后常见的疾病,其与我国妇女的重视程度不够、就诊意识不强、以及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等有关。据统计,我国已婚女性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高达37.8%~45.2%,严重者甚至并发盆底脏器脱垂、下腹不适、大小便失禁等疾病,并容易并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临床一旦发生盆底肌功能障碍需要给予盆底肌康复治疗,包括盆底肌肉锻炼、按摩,生物反馈治疗等,但产妇对治疗的接受意愿较低,导致盆底康复治疗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加强对产妇产后盆底肌训练的护理,提高产妇对盆底肌训练的重视程度,减少盆底肌功能障碍,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产后的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生活及饮食指导以及盆底肌康复护理,能够帮助产妇建立正确认知,意识到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趋利避害,积极进行产后恢复训练,并调适情绪,减少负性心理因素的影响,消除顾虑,增强产后恢复的信心。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护理干预对提升产妇产后恢复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效果。观察组护理后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盆底肌肉张力在Ⅲ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产妇的盆底肌训练認知明显提高,转化为持之以恒的训练实践,从而提高了训练依从性,提升了盆底肌力水平。观察组护理后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产后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了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并发症的减少,促进产后身体机能的全面恢复。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初产妇心理状况,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提升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提升产后身体恢复质量,提高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产妇护理干预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