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琴
[摘要]课堂语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重要交流工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语言表述的随意或无意性在其认知过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可见,掌握好数学语言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以身作则,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注重数学语言培养,抓住有效策略,恰当把握时机,帮助学生表达得更加流畅。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学会解题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小学生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主要原因是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思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學语言。因此,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以身作则,有效启发激励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达到富有启发性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学会用鼓励的语言启发学生,抓住有利的时机启发,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激励作用。
比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上,教师可以说:“老师知道你们很聪明,也知道你们的手很巧,想不想展示一下?请同学们将手中的圆片折一折,并和同桌说一说。”在《比例的意义》这节课上,教师可以说:“我的课是允许你们说错话的地方。”“既然有关联,我们就联系比,来学习比例这一知识,就会学得更好,你们有信心吗?”在《找次品》这节课上,教师可以说:“从五瓶中找出较轻的一瓶次品,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你们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边摆边和同桌说一说。”其中的“至少”和“一定”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二、创造条件,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我们常说的“说数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思维活动通过语言表述外显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语言的显著特点是简练、严密和精确。有的教师有时候会把“除”和“除以”混为一谈,这样显然是不可以的,另外,比如“大约”和“多(少)多少”这些词语在运用时也要注意,用得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错误。数学语言简洁而精练,正是数学课的魅力所在,它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突出重点,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因此,鼓励学生敢说是远远不够的,既要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要引导他们从易到难地说,让他们的语言经历从没有条理性到有逻辑性的过程,通过创造条件,坚持不断地进行训练,逐渐使学生的表述越来越简练、严密和精确。
比如,低年级“解决问题”时,可以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试着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图片上原来有4只小兔,图片上旁边说了一句话“又来了3只小兔。”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题,并用数学语言与自己的同桌交流,要求学生清楚地表达题目的意思,然后才列式。当然,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只能说出大概,而有的学生能较为完整地表述出题目的意思:原来有4只小兔,又来了3只小兔,求一共有几只小兔。接下来,让全班学生学着这样的话齐读,大部分学生很快都明白了题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操作,强化数学语言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渗透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授新知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学生脑、口、手的和谐统一,有效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比如,在教学《6的分成》时,我先让学生用6根小棒分一分,看看有几种分法,大部分学生在汇报时说:“我把6分成了2和4,我把6分成了5和1……”虽然正确,但是次序比较乱,而且分得不够全面,这时,有一名学生举手说:“我是一根一根分的。”我马上追问:“怎么个一根一根分?”并请他到展示台上分一分。他走到展示台前,我让他边分边说:“我把6根放好,然后把一根拿到旁边,这样就分成了1和5。我再把一根拿到旁边,这样就分成了2和4……”这样,他就把所有的结果都分出来了。同时,我追问其他学生这名同学的分法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明白有序分法的优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操作,乐于追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通过实践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创设情境,应用数学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学会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置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主动地学会应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比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数数策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秋天到了,小丽与同学们相约一起去动物园看大熊猫,大家很期待这次出游,接着,我出示了一幅情境图,并对学生说:“你们瞧,大家看到大熊猫,都可兴奋了!你们从图中知道了什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并在情境中学会应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小学生要从小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当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专心听,这是对他人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有时很难把心中想说的话表达清楚,有的话说得还不够规范,说出来的很多话只是生活化的语言,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学会倾听,既要听清教师的提问和讲解,又要听清其他同学的发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由“会听”转变成“会说”。所以,要想让学生会“说”,就要学会“听”,给学生一个辅助的拐杖,学生才能在模仿中把数学化的文字语言说正确、说规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
比如,在教学15-9时,我在学生学具操作完成后,先让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到展示台上根据小棒分一分,边分边讲计算的过程;然后,我根据算式用破十的方法讲清计算过程后,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及黑板上的算式照样子讲,这样,学生在领会计算方法的前提下模仿出来,学会了讲述计算过程;最后,我再出示16-9,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个用学具摆出计算过程,一个讲述计算中的思考过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同时还提高了本节课的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其他同学的发言,模仿数学语言并进行内化,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五、认真阅读,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有着具体的概念和准确详尽的表述,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和图表表示的阅读技巧,学生只有熟悉数学术语和符号,才能根据数学原理和概念探析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身心、体智发展活跃,是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并从中感悟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多余的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主题图,并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数学信息有哪些?这样,明确地向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的信心,在充分了解题目意思的情况下,学生肯定满怀热情地运用数学语言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作为一名低年级老师,不苛求学生人人成为一名“演说家”,但是,把他们培养成一名“思考清晰富有条理,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人,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项淑霞.培养数学语言能力应注重“三性”[J].广西教育,2012,(33).
[2]杨彩玲,朱德平.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J].宁夏教育,2002,(09).
[3]张吉祥.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4).
(责任编辑 冯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