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君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阅读要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由于学生的年纪小,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所以阅读教学的重点大多放在识字写字上,对其他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方法引导:多元朗读,读出生趣;适时引导,积极实践;用心拓展,开阔视野;读写结合,下笔有神;内外延伸,熏陶博采;开展活动,注重引领。
[关键词]阅读;方法;低年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更多地放在识字写字上,阅读教学多是以读带学的形式呈现。其实,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发掘、认真钻研的问题。积极开展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承接得更流畅,也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六点要求,这其中既有对知识和能力要求,也有对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为导向,积极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侧重点
1.开展朗读训练
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是阅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有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读。怎样读才算读得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给出三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点要求是一种逐层递进的关系。现在的儿童识字量较以往相比有很大提高,读得正确是很容易达成的目标,而要想读得流利却并不容易,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加字、丢字、错读等,需要经过反复训练。有感情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加大了难度,有人物对话的课文学生还能读出感情,但遇到科技类小文章或者是距离当今年代较为久远的文章时,“有感情”这一目标就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达成。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2.加强能力训练
每一篇课文中都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小知识点,教师通过细心备课能够将它们发掘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有详有略地教授给学生。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一课中,蕴含着叠词的使用、标点的使用、数量词的使用等诸多知识点。虽然学生刚上一年级,但这些知识点也应让他们有所了解,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情感积淀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精思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都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内容,有些文章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有些文章让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古诗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博大精深,现代诗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方法
1.多元朗讀,读出生趣
朗读有多种方式,如默读、指读、接读、分角色朗读等。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学生默默地读或者以开火车的方式读,这样的阅读让学生渐渐失去了朗读的兴趣,教师应采取多元的方式让阅读鲜活生动起来。
在我的课堂上,如果遇到角色多的课文,我就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朗读,然后全班进行赛读。赛读时,有的孩子负责表演,有的孩子负责旁白,有的孩子负责朗读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同学们听得全神关注,而且都跃跃欲试。这样的朗读在我们班已经进行了两年,对提高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很有帮助。
另外,我让学生先揣摩人物的语气再朗读对话。例如,教科版二年上册《小草和牵牛花》一文中,小鸟对小草说:“小草弟弟,我病了,你上来陪我玩,好吗?”此句我就让学生用有气无力的语气读,孩子们屏息凝神,轻声细语地读给同桌听,从中感受到小鸟生病时的无助。此处的朗读调动了孩子们的朗读热情,大家纷纷效仿着读起来。这种有趣的朗读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更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2.适时引导,积极实践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会遇到许多知识点,如叠词、动词、量词、标点符号的使用,特殊句型、修辞手法的使用等。遇到这样的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即可,不要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去强调。例如,《大小多少》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量词,如一头黄牛、一只猫、一群鸭子、一只鸟等,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接着往下说,如一条鱼,一件衣服等。有的学生会出现量词使用错误的问题,这时我适当引导,让他们逐步理解,进而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用心拓展,开阔视野
优秀的语文老师头脑中一定有丰富的知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课文都能进行恰当的延伸。这就需要平时多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外延空间。例如,教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讲到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恩人时,有的学生就提出,毛主席为什么是我们的恩人呢?我就给孩子们讲毛主席如何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这一节课学生不仅深入领会了课文内容,还了解了毛主席和曾经的那段历史,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4.读写结合,下笔有神
当学生积累沉淀了一些阅读知识以后,就要引导他们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写作。我所在的兆麟小学一直都有一项特色作业——暮省,即在放学之前的十分钟让孩子去思索和记录一天的生活。这时,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如学习完比喻的修辞手法后,我要求学生当天暮省时必须用比喻写一个句子;学习成语后,我要求学生暮省时运用所学的成语写一段话。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也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升。
5.内外延伸,熏陶博采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如学习一首描写荷花的诗歌后,我就找到许多与荷花有关的诗歌让学生去读一读。在阅读课堂上给学生推荐更多的书目,让他们饱览群书,博采众长。
我校花了大量的资金统一购买了课外书,这些书除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读物以外,还有很多文学名著,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爱》《安徒生童话》等,每套书都有几十本,可供全班同学同读一本书。同读一本书,有利于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
6.开展活动,注重引领
(1)家庭读书活动。家庭读书活动提倡亲子阅读。要求学生家长配合读书活动,建立“家庭小书库”,并与孩子同读一本书,适时进行学习交流。还要求父母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
(2)在校读书活动。提出班级读书口号:我读书,我阅报;我成长,我快乐。每天安排20分钟午读时间,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共同交流,同写读后感。成立读书社团,开展主题演讲或故事会,围绕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内容,由学生自己选资料、组稿,规定两个月一个主题,并设立月冠军、学期冠军奖项。每周一上两节读书心得交流会,由学生介绍自己所读书目、读书收获、读书方法,讨论解决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读书经验。建立班级微信群,监督学生的课外读书活动。学校还相继开展《百年兆麟为爱诵读》《百年兆麟百日暮省》等读书活动,受到了好评。每年的节日很多,我们将读书活动融于节日之中,开展大量主题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的内涵,丰富了知识储备,积累了写作素材。
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博览群书,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阅读是陪伴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要想拥有更强的阅读能力、正确的阅读方式,就要从小做起。低年级阅读是积淀语文知识的过程,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丰富阅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汪潮.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赵永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