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孙冰 郑桂芝等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况及中医证型特点,为亚健康教师提供健康指导方案。方法以调查问卷结合中医四诊的形式对济宁市4所高校教师进行调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岗位、学历等因素与亚健康发生率的相关性,并判断男女教师亚健康中医证型的差异性。结果高校教师的亚健康各证型发生率高低比较依次是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肝郁化火证、脾虚湿困证、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肺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男、女教师肝气郁结证的发生率均相对较高,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均与亚健康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岗位、学历对亚健康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男、女教师的中医证候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校教师的压力因素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首要因素,高校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的亚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和家庭的关注。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是高校教育事业的保障,因此,对高校教师产生亚健康的因素,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中医证候;性别;肝气郁结证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18-12-04
高校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在繁重而辛劳的教学中,能保持身体健康者却为数不多,抱病工作似乎已成了教师的一种特征。据文献报道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但教师的平均寿命却只有59.3岁。“过劳死”“英年早逝”等现象在高校频频发生。在教育系统,“亚健康”正在迅速蔓延。为了解我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笔者尝试对我市部分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并分析归纳亚健康的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特点,以期指导教师自我保健意识。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济宁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4所高等院校教师,年龄段为25~60岁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 结合健康讲座,本课题组调查员在讲座现场发放调查问卷或在各教学单位零散发放,并由专业医师现场进行四诊资料采集。
1.2.2調查问卷设计 围绕我市高校教师亚健康及其中医证候特征及其规律的相关问题,遵循调查问卷形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参照刘保延等的《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设计了符合我市高校教师特点的亚健康基本症侯调查问卷。根据亚健康状态常见的三方面表现躯体、心理、情感,参考国际公认的健康测量量表WHOQOL,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躯体状况(包含疲劳、头昏等亚健康状态常见躯体症状),生活状况(概括睡眠、饮食、二便等日常生活基本情况),情志状况(体现情绪异常的各个侧面),精力状况(概括精力及社会活力情况),禀赋状况(体现人的体质和嗜好情况),社会环境状况(包括生活环境具体情况)六大领域为基础而制定。问卷中共有124个条目,绝大多数条目均依症状或情况出现的频繁程度设定5个选项完全没有、很少有、有、多数有、几乎总是;或根据对自身情况的满意程度设为满意、很满意、既非满意也非不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个别条目据其具体问题设置选项,总的原则都是按程度高低划分5个选项。
1.2.3诊断辨证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第1版《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持续三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能维持正常工作。(2)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3)尽管有非重大器质性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退无因果联系的标准进行辨证。
1.2.4证候判断 由医师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并结合脉诊、舌诊、问诊等依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判断中医证候。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检验定性资料,采用成组设计四表格X2检验,对多个构成比之间的比较采用行乘列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8份,符合亚健康标准的问卷267份。其中男性115人,女性152人。见表1。
2.2不同性别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比较
女性教师亚健康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见表1。
2.3不同年龄段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比较
4个年龄段亚健康的发生率不同,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50岁以上的亚健康发生率最高。见表2。
2.4不同职称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比较
教师职称结构不同,亚健康的发生率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其中初级职称发生率最低,中级职称发生率最高。见表3。
2.5不同岗位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比较
教师岗位分工不同,亚健康的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4。
2.6不同学历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比较
教师学历教育不同,亚健康的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5。
2.7不同性别高校教师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男、女教师在八个证型之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3.1一般情况分析
本研究调查了358名高校教师,诊断为亚健康的教师267人,其中男性115人,女性152人,占比74.58%。与其他学者的调查结果接近。如王磊磊等对湖南省6所高校调查研究发现70%左右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王雄鹰等研究发现湖南省高校教师中亚健康所占比例为88.5%,且有6.0%的人呈现重度亚健康状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王小英等报道在职教师的抑郁、焦虑等心境障碍症状较退休教师严重。朱贤英等认为工作超负荷、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缺乏户外锻炼、膳食不合理及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引起高校教师形成亚健康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女性教师亚健康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学者也有类似报道,如王翠芳等研究表明高校女教师亚健康状况高于男教师。可能这大多与女性生理因素、婚姻关系不融洽、教育孩子耗费心血、女性心理承受能力低,更容易受环境和情感等因素影响有关。因此,高校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的亚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和家庭的关注。endprint
3.2高校教师亚健康相关因素分析
3.2.1年龄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不同的年龄段亚健康的发生率不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较而言30岁以下者发生率最低,可能与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新鲜感较强,或未婚或新婚不久,负面情感因素影响少,晋升中级职称比较容易,晋升压力不大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亚健康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50岁以上的亚健康发生率最高。一方面这可能与家庭和社会因素有关,30岁以上的青年人有养育孩子、买房还贷等家庭负担,或有婚姻的不和谐,50岁以上的中年人身体各方面已经开始走向衰老,身体的各种不适开始出现,多年的职业生涯,由于长期伏案、运用电脑与站立等,各种职业病得以暴露,其职业性疾病发病种类典型地表现为二种:颈椎与腰椎类。调查数据显示,出现颈椎性职业病状的教师为28%,腰椎病狀的教师为12%,其中,颈椎与腰椎病状都有的教师为8%;手肩腕等关节类。主要是因为某种长期定势导致的肢体变形与某种疾病,手指腱鞘炎或手指变形的教师24%,其中以右手拇指、食指与小指为多。患有肩周炎的教师为13%,手腕腱鞘炎与滑膜炎的教师为11%。这些症状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2.2职称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教师职称结构不同亚健康的发生率也不同。其中初级职称发生率最低,中级职称亚健康发生率最高。初级职称的教师多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一方面对高校的工作还不熟悉,没有太多晋升的压力;另一方面,年轻人精力旺盛,身体素质较好,健康状况尚可,但是仍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发生亚健康。中级、高级职称的教师面临诸多压力。尤其是中级职称面临晋升副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又要晋升正高级职称,学校的各种考核也是压力源之一。马玲玲调查发现高校教师普遍反应的问题是教学工作量较大,科研压力大,如申请课题较为困难,科研论文难以发表,职称评审方面的压力最大。高级职称相对较好些,但是由于年龄的因素,身体的亚健康是其主要发病类型。
3.2.3岗位因素分析 高校教师中最主要的岗位有三个,管理人员、辅导员和专任教师。本研究表明管理人员、辅导员与专任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基本接近,无明显差异。管理人员面临着干部竞聘的压力、辅导员和专任教师主要面临职称晋升的压力,各高校均存在僧多粥少,晋升难、职务升迁不易的现实,故校园压力因素基本相似,岗位因素与亚健康的相关性差别不大。
3.2.4学历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受教育的学历背景因素对亚健康的发生率影响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却可以看出,博士学历的亚健康发生率相对较低,可能与博士学历的教师晋升职称方面有相对优势,心理压力相对较小有关。
3.3高校教师亚健康中医证型分析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亚健康各证型发生率高低比较依次是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肝郁化火证、脾虚湿困证、心脾两虚证、痰热内扰证、肺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男、女教师八个证型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男性排在前3位的发病证型是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女性排在前3位的发病证型是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男、女教师肝气郁结证的发生率均相对较高,这表明高校教师的压力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首要因素。再者,女性虚证多,男性实证多。这与女生属阴,素体体质相对偏弱,加上家庭、事业的双重压力,导致饮食、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常常导致心脾两虚、肺脾气虚;男性多外向积极,户外锻炼相对较多,体质相对较好有关。
3.4调摄对策
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是高校教育事业的保障,因此,对高校教师产生亚健康的因素,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教师应当学会自我解压,适当锻炼,积极与家庭成员及同事沟通,及时解决问题。王建治等提出对教师亚健康状态进行运动处方干预,分别从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等方面进行干预。张慧春建议根据试验对象亚健康状态的程度,对轻度、重度亚健康患者分别采用预防性和治疗性运动处方进行干预。王志远通过研究发现音乐疗法能够改善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的多数症状。学校也应引起重视,在职称晋升、职务升迁等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减轻教师晋级压力。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它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当然也可通过积极的治疗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亚健康属于中医学“未病”的范畴,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始终坚持治“未病”形与神俱、养性调神等原则,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调摄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如蓝惠玲等从中医辨证分型角度调查分析广州大学在职教师的亚健康证型的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脾虚湿蕴等7个证型,并采用耳穴贴压法㈣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另外,中医推拿、按摩、针刺、艾灸、拔罐、刮痧、气功、足疗等技术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从而调节脏腑组织功能,从而能起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这些方法简便廉验,对防治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有积极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