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话故事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还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而且利于思想教育。在教学童话故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用多种方法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想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催化体验,再展开想象的翅膀,延续童话故事。我们应有效地利用这个资源,让童话成为一把开启儿童心智的金钥匙。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童话;作用;教学方法
无论是之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还是2016的教育部编语文新教材,童话体裁在低年级课文中占的比例是一半左右的。据统计,人教版中低年级童话共有41篇,部编新教材中低年级童话也有四十多篇,不管教材怎么变,童话是不变的体裁选择。这足以证明现行语文教材正是认识到童话教育的可贵价值了。
一、 童话教学的作用
(一) 童话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首先,童话不管是反映生活的形式——幻想,还是表现的手法——拟人,都符合儿童的天性和思维特点。儿童的天性正是富于幻想,喜好新奇的,思维是带有拟人的色彩,一旦接触充满了幻想的童话和当中人格化的动物、植物等,自然“一拍即合”。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可以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和思维方法来理解童话课文,更能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
第二,童话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儿童年龄比较小,是非分辨能力差,对于直观生动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如果直接对他们进行抽象的善恶美丑的空洞说教,他们不但不理解,教育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如果利用童话里正面人物树立榜样,可以让孩子们的心纯净起来;而童话中的反面形象则可以引起孩子的强烈的反感,从而达到分辨美丑善恶的效果。童话的内容直观易懂,容易被儿童所接受。教师可利用童话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更能深入儿童心灵。
(二) 童话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有好奇、好想像的特点,据研究,九岁以前,是发展想像的关键期。低年级儿童正是处于七、八岁开发想象力的时期,而童话故事大多是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拟人的手法展开虚构的情节,可以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因此写童话同时也是儿童作文起步的一种可行而易行的路子。
童话所具有的这些功能,使它成为教师手中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利用童话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盎然中学知识,又在学习中利用童话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还可以渗透分辨美丑善恶的思想教育。
二、 童话教学的方法
童话教学有很多方法,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当然效果最好。例如,教学《咕咚》时,我下载了同名动画片视频,播放时,学生就被吸引住了,彻底地融入了眼前的情景。再来学习文本内容就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针对各类童话要选取各种教学方法,力争最好教学效果。
(一) 趣读课文,走进情境。
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要重朗读,多读、反复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低年级孩子抽象理解能力差,所以教师要创设一定情境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情感,才能读出真实的感情,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乌鸦喝水》一文中,我在课件制作上特别注意突出水瓶的“瓶口小”,“水位低”,引导他们观察课件画面,感受乌鸦要喝到水很难,学生们替它着急,当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学生们又替乌鸦感到高兴,这样感同身受读起书来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感情就容易把握,也掌握了内容还有明白遇到困难应该多动脑想办法。
分角色朗读。大多数童话中有很多对话,教师要充分利用分角色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教学《狐狸分奶酪》这则童话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读,注重指导他们的朗读语气。读两只小熊的语言时,应该是憨傻、笨笨的语气;读狐狸的语言时,应该要读出狐狸的狡猾、贪婪。学生在朗读时感悟角色的性格特征,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不团结、自私就会让别人乘虚而入。
(二) 演中感悟,催化体验
童话中有虚拟的故事情节,对话又多,人物形象特征明显,所以很适合把它转化为表演形式。通过肢体扮演,既可以满足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又有助于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把握人物特點,更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
有一种很直接的表演形式就是演课本剧。所谓课本剧表演,即把童话情节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主要内容不变,可以添加一些神态、动作,对话可以按课本也可以即兴说台词。以前在师范学校就经常参加这些课本剧表演,至今记忆尤深。因此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就可以采取演课本剧的形式,学生既演得不亦乐乎,又对课文内容记忆深刻,特别是小蝌蚪外形变化过程,乌龟、青蛙的外形特征都记得清楚。
还有一种是角色替换。角色替换即让学生在课堂中替换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童话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如教学《我是什么》这课时,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水,介绍“自己”的变化过程,这样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人物、事物情感,使课堂充满情趣。
(三) 再次展开想象的翅膀,延续童话。
首先用奇妙的想象,让童话在学生头脑中延续。如,学完《寒号鸟》这篇童话后,我让学生拓展想象:如果寒号鸟接受了喜鹊的第二次劝告,在那个晴天做窝了,结果又会怎么样呢?这样,不但让学生更深刻领会寒号鸟之所以冻死是因为它太懒惰,不做窝,光睡、光玩,得过且过,而且别人好言相劝还不听,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用童话情节激发想象,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在教学《雪孩子》一课中,老师开始结合课件并用紧张的语气描述这样的情节:“看!火越烧越旺,就要烧到床上去了。可小白兔还是甜甜地睡着,一点儿也不知道。怎么办呢?孩子们,再不叫醒小白兔的话,小白兔会被烧死的!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雪孩子冲进了小白兔的家,雪孩子会怎么做呢?碰到些什么困难呢?”接下来就让孩子们进行分组讨论,结果就有了不同的故事情节。
现在我们已经对童话故事在中低年级的地位和作用有更深入地了解了,当然,我们应该努力创新,发掘更多更好地教学方法,好好利用童话这把“金钥匙”来开启儿童的心智,为孩子们打好知识和思想的基础。
作者简介:黄汇彬,福建省龙海市,榜山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