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2-07 20:22许火连林胡英池金美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脑卒中护理干预

许火连+林胡英+池金美

【摘要】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后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两组患者统一护理5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状态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患者的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结果: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上下肢Ⅲ~Ⅳ级患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5.87、4.94,P=0.01、0.02);护理后,干预组41~60、61~100分患者多于对照组,40分以下患者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6.13,P=0.00)。结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脑卒中;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after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and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they were given a unified nursing for 5 months.The depression scores(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motor function(Fugl-Meyer assessment,FMA) and quality of life(Barthel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HAMD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before nursing,and the HAMD scor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the Ⅲ-Ⅳ grade of upper limbs and lower extremity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more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5.87,4.94,P=0.01,0.02).After nursing,the patients scores of 41-60 and 61-100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more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patients below 40 scores were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字2=46.13,P=0.00).Conclusion: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care.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Cerebral apoplexy; Psychological state;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Gaozhou Peoples Hospital,Gaozhou 525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02.021

腦卒中在我国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意外疾病,在临床上经常容易见到,患者发生疾病后往往伴有身体一侧的偏瘫及意识障碍等,其致残率较高,而且身体功能的缺陷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的心理上带来很大的打击,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对生活充满焦虑等[1-3]。此类患者的年龄通常较大,且多数患者有其他脑卒中诱因性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高糖高脂肪的饮食),均可能给他们的疾病带来不利的影响[4-5]。然而,及时有效的治疗结合护理人员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及其诱因,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能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6]。本文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与常规的护理干预后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变化。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例。纳入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且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具有理解与交流能力;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7-9]。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及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开展治疗护理,在配合医生进行日常治疗的基础上,两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基础护理,晨、晚间护理;注意观察病情,患者精神,饮食变化;帮助患者翻身,肢体按摩,避免褥疮发生。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在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人性化护理等方面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患者,面带微笑有礼貌的介绍住院的相关规定、医院环境、责任护士、护士长、主任;告知患者有事可随时按呼叫器;以患者病情为基础,给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护理措施、预后等;与患者家属沟通并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及护理重点,使患者出院后仍能够得到较好的护理[9-11]。(2)用药指导。在给患者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给患者讲解相应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引起的不适,告诉患者不可随意调节滴速,如有不适,随时呼叫护士;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服用口服药后,不要喝牛奶、茶叶等影响药效的物质;嘱患者饭前饭后服药的准确时间等[12-14]。(3)饮食护理。为促进疾病的康复,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保证营养充足,避免不利于疾病恢复的食物。告知患者及家属,宜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低盐低脂的食物;可以多吃些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可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控制饮食中油脂的摄入量,避免进食油炸类食物;尽量不吃含有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蟹黄、肥肉等;不吃腌渍、罐头装食物等,控制饮食中盐的含量;避免进食大量含糖量高的食物等。如有条件的医院,可由营养师给患者制定饮食[10,15-16]。(4)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心理反应,肢体的障碍使他们的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医药费用等,他们常常担心成为家人的累赘,感觉生活无意义,抑郁,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此时护士可以通过和蔼可亲的态度,熟练的操作技术,温馨周到的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困惑,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充分认识到情绪变化与病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疏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消除紧张情绪;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给患者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沟通,争取家属的配合,与家属共同给予患者关怀,共同支持患者[10,15-18]。(5)康复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后48~72 h内,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运动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例如上肢的伸展,翻身,练习等;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并指导患者家属学习肢体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4];每天对患者的关节进行外展、内旋等的被动运动;指导患者床边站立,根据患者病情逐步由原地踏步过渡到步行练习。嘱咐患者及家属,患者出院后,一定要坚持康复训练[18]。(6)人性化護理。给患者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关爱患者,贴心服务,使患者感受到温暖;给患者病房配置轮椅,卫生间内装有扶手,床边带有护栏,在病房外的走廊中安装扶手,方便患者锻炼[5];病房内环境清洁、安静,经常通风,可适合摆放鲜花等,使患者休息好,情绪稳定,配合治疗。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操作时,避免其他患者及其他患者家属在场,尊重患者。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统一护理5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运动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其标准如而下。(1)抑郁状态评价:采用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定。其中,无抑郁状态时,患者得分<8分;轻度抑郁时,患者得分为8~16分;中度抑郁时,患者得分为17~23分;重度抑郁时,患者得分≥24分。(2)运动功能评价:采用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价,I级为患者肢体存在严重功能障碍,分数<50分;Ⅱ级为肢体具有较明显的功能障碍,分数为50~84分;Ⅲ级为肢体存在中度运动障碍,分数为85~95分;Ⅳ级

为肢体几乎不存在功能障碍,分数为96~99[5-7]。

(3)生活质量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总分0~100分。100分代表患者具有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可以独自洗澡、穿衣、上下楼等;0分代表患者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的帮助。按照Barthel量表患者的功能可以分为3个级别,>60分表示患者功能良好,在他人的部分帮助下,能够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41~60分表示患者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很大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0分及以下表示患者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他人的帮助,甚至住院治疗护理[12-1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endprint

2.3 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状态 护理前,两组上下肢Ⅲ~Ⅳ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上下肢Ⅲ~Ⅳ级患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评分段比较 护理后,干预组41~60分、61~100分患者多于对照组,40分以下患者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6.13,P=0.00),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类型有:动脉粥样性血栓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是造成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之一,患者出血性中风或者是缺血性中风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糖尿病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并且一些有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往往由心房颤引起血管中的栓子脱离,在血液循环过程中造成脑栓塞进而使患者发生脑卒中,而且患者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与酗酒,饮食中多含高脂高糖的食物等也是造成脑卒中的诱因,另外年龄因素也是该病的一个诱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该病的患病率增加[7,12-17]。鉴于脑卒中的诸多诱因及发病征兆,临床上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预防这种疾病,并通过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进行专科护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6]。

临床防治过程中一般采用三级预防措施去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或者对出现征兆和已患病的患者进行防治,减弱患者病情的恶化程度。一级预防:减少脑卒中发病的诱因,治疗相关疾病;二级预防,对于出现发病征兆的患者,早期治疗,早期预防;三级预防,针对已中风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病残的程度[19-21]。

本研究选取首次患病的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家庭状况,文化程度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减少疾病诱发原因。本研究中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了解规章制度、疾病相关知识,相关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用药指导,增加患者对治疗药物作用及相关并发症的了解,帮助患者正确使用相关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饮食护理,保证患者营养充足,减少不利于疾病康复的饮食,促进疾病恢复;通过康复训练的细致指导,使患者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保持肢体的功能状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家属沟通,使家属配合,与医护人员共同支持患者的治疗,给患者温馨的治疗环境[20-22]。通过人性化的护理,使患者感受到如家里般的温暖,给患者充分的康复环境。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干预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上下肢Ⅲ~Ⅳ级患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41~60分、61~100分患者均多于对照组,40分以下患者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6.13,P=0.00)。

综上所述,两种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状态、肢体功能活动及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但综合性的护理措施相对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言,更明显地改善了住院患者的抑郁状况,同时减少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很大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值得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中进一步的推广。相信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也会在医疗行业中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方红珍,王洪财,朱静波.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7):150-152.

[2]胡宗萍,罗亚莉,吕登智.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3):345-346.

[3]魏瑞丽,李旭静,刘学琴.连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47-49.

[4]张磊华,孙玲.脑卒中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2):165-166.

[5]颜玉贤,程蕊琼,梁喜芳,等.人性化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1):3245-3247.

[6]刘云庄,王玮娜,郑秀清,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5,8(3A):140-141.

[7]董秀丽,周慧娜,杜可爱.延伸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压疮发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5,35(3):248-250.

[8]谢秀萍,李柱兰,蓝小玲.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4):504-505.

[9] McAlister F A,Majumdar S R,Padwal R S,et al.Case managementfor blood pressure and lipid level control after minor stroke:PREVENTI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MAJ,2014,186(8):577-584.

[10]申少飞.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9):229-230.

[11]朱業智,魏进莲,余秀萍.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28):2647-2648.

[12]蔡群,杜深星,梁美君.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5):104-105.

[13]常红,乔雨晨,孟茜,等.脑卒中延续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7,31(28):3489-3492.

[14]陈煌,黎蔚华,谢红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28):3495-3499.

[15]赵文萍.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19):3630-3631.

[16]刘海燕.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18):3441-3442.

[17]万宝珍,刘宴伟,徐雪梅.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1):60-63.

[18]刘文丽,林勉,肖海燕,等.脑卒中肢体延伸康复护理路径的制订与实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8):79-82.

[19]蒋茜.脑卒中预防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17,31(1):7-13.

[20]刘霄,韩玉琴,宋爱华,等.延伸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自护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54-57.

[21]赵贵娟.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0):85-88.

[22]刘巧儿,曹全英,陈妙玲,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8):79-82.

(收稿日期:2017-09-07) (本文编辑:董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脑卒中护理干预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