谧娘
我常常觉得,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句假话。
柏拉图的智慧,不会因为你曾坐在书桌前,与《理想国》枯守数小时,就自动跑到你的心里。
你也不会花一下午看一本《围城》,哈哈一笑,就自动收获钱钟书杨绛的爱情。
关于如何读书才能有效,这些心得,或许可以分享给你。
主动思考,最好是做笔记
主动思考,是有效读书的第一步。
什么是主动思考呢?
读书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带着自己的经历与体验,看待作者笔下的世界。在这个时候,作者只是一个引路人、讲解员,他说的话并非总是有道理,读者需要结合实际经验下判断。
或是举双手赞成,或是觉得作者说法不妥,与他商量讨论,都是可以的。
读书的时候,若没有纸笔在身边,我常常会抓耳挠腮,难受不已。因为常常心有所得,偏偏这感觉又转瞬即逝,当时不写下来,再读,便很难有相同的感受了。
做笔记不是抄书,而是怎么有效率怎么来。
我喜欢一边读,一边画出我认为精彩的句子。心动之处,便在书页留白处写上批注。如此读完一本书,还会花几个小时,把笔记整理到电脑中。
这样,我不是“吞”了一本书,而是“消化”了一本书。
另外,好书总是需要再三、再四阅读,而每一次阅读,都是建立在前一次的基础之上的。读书笔记上的灵感和心得,恰恰为下一次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学着把你读过的书说出来
我很喜欢和朋友聊书,日常太忙碌,不是每一本书都能写成书评,和朋友聊聊当下心得,对于深刻理解一本书,也是有益的。
首先,能跟别人“讲明白”这件事情,本身就需要你吃透它。我常常说着说着,就发现“咦,原来这里我还没理解透”。
其次,写一篇书评,你需要正襟危坐,绞尽脑汁,但聊书,只需要一个兴味相投的朋友,和彼此碰巧的一段时间——一餐饭,一小段同行的路,一个美好的下午茶。
第三,和他人聊天,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他可能会质疑你,你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便暗下决心:“我回去弄懂这个话题!”他或许会同意你,舉出你没听过的例子附和你的观点,你们相互探讨,也容易有新的感悟。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李敖有一句著名的“读书无用论”。
“千万别对读书指望太多。你不会变得更博学,因为书上得来的东西你并没有验证。你会因为终日耽于幻想而深思飘忽,因脱离生活而愈加沉默。”
书籍,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
如果自己不曾体验过与书中人类似的喜怒哀乐,也许一个人对书籍的理解,便只能停留在大脑皮层浅表处,由故事情节而得到的简单刺激。他将永远无法体味这本书的灵魂。
借用杨澜的话:“愿腹有诗书的你,即便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洗尽铅华,也在同样的工作里,有不一样的心境;在同样的家庭里,有不一样的情调;为同样的后代,成就不一样的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