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勇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山西运城044000)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贫困问题一向是各种社会性质以及各种经济形式所面临的共同话题。但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有了显著提高,我国数以亿计的国民拜托了贫困生活,逐渐走向了小康生活,但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辽阔,另外,我国北上广地区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周边城市经济的进步这就导致我国南北经济收入差距相对较大的特点,我国经济的发展处于相对失衡状态。因此,精准扶贫的开展能够更好地缓解贫困地区经济滞后问题,所以,精准扶贫的创新途径在目前扶贫政策研究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我国农村贫困化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出现的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是影响城市与农村共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类型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因此,贫困整治政策也是不同的,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与探索,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扶贫体系,我国经济扶贫政策经历了以农村制度改革减少贫困的发展阶段、以贫困区域为主要对象的有计划的大规模扶贫政策、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为目标的开发阶段的扶贫政策、以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活条件的巩固温饱问题的扶贫计划、提高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精准”扶贫计划五个阶段[1]。我国扶贫计划由“解决温饱问题”逐步提升到“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精准扶贫计划,体现出我国扶贫政策的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适应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特征,更加符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实际发展。
但是随着我国扶贫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不断改变,我国的扶贫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我国贫困问题具有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相对贫困问题不断加剧,病残灾学问题依旧是突出问题;我国贫困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较差、人口流动性强,大多数贫困地区多为留守老人,劳动能力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我国贫困主体呈现出分散性和脆弱性的特征;贫困地区的开发是政府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承担的经济责任更加巨大,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目标的提出,优化扶贫资金与资源、创新扶贫政策来达到精准扶贫成为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贫困人口的退出指标与贫困人口认定指标程序大致相同,采用的是自下而上或者是自上而下的指标分解方式,依据扶贫资金的投入重点与当地经济基础,将脱贫指标分配到各个乡镇的重点村[2]。因此一些群众就会担心这种机制会出现就“假脱贫”或者“被脱贫”现象,由于我国因灾返贫或者因病返贫的几率较高,所以,我国人口的发展能力与人口承担风险的能力一直处于偏弱阶段,根据我国相关单位的调查数据以及数据推算显示,近几年来我国贫困地区返贫率高达13%,而山西、甘肃地区的返贫率已经达到了67.2%和53.7%,由于贫困户在退出机制时需要农户亲自签字,考虑到签字后不会享受到贫困政策而拒绝签字,贫困人口“只出不进”,政府缺少对贫困农户的动态跟踪,导致各地相继出现返贫率增高现象。
目前,我国认定贫困户的标准是依据收入水平,依据收入水平识别贫困程度有着更加直观的特点,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农村资产平台相对不完善,家庭收入体系不健全,导致相关单位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得知每家每户的实际收入,另外,单方的收入标准识别只能反映人类发展和贫困的一方面,无法充分反映出能力型贫困、支出型贫困等其他贫困问题,所以依据收入水平识别贫困户会出现漏选等问题[3]。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有效精准扶贫的框架,但是我国依旧存在扶贫政策资源配置相对较低并且扶贫政策相关部门的协调难的问题。具体问题有:第一,我国社会扶贫相对松散,与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相比较力度较小,并且配合力度不够,很难形成精准扶贫的社会合力;第二,我国国务院扶贫办实际上掌握的扶贫基金不多,因此,统筹协调各部门的综合措施也相对有限;第三,我国行业扶贫目前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方案,将重点投向了扶贫联系点或者是联系片区,没有对整个行业扶贫资源进行资源统筹,造成扶贫地区受到的扶贫力度差距较大,没有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的综合性发展问题。
为了切实做好精准扶贫的工作,要建立健全的精准扶贫政策动态管理与考核机制,不断创新小额信贷扶贫政策和实施模式,建立完善的农户授信机制,做到真正的农户无须担保、无须利息的贷款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机制,进行多样化投保机制,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实地走访,进行动态监督,不断完善农村重大伤病、灾害救助,为贫困家庭购买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养老保险等,工作人员做好动态监督工作,做到贫困人口“有进有出”,实现真正的精准扶贫[4]。
为多方位了解我国贫困农户情况和增强我国对贫困农户的辨识,要在现有的贫困辨识和建档基础上推进建档立卡信息与不动产等信息的链接,完善贫困农户的基本信息,建立和完善贫困农户多尺度多方位的识别方式,将农户的收入能力、劳作能力和消费能力等与贫困农户识别标准有机结合,对于不同农户进行不同分析,重点农户重点分析,构建不同类型贫困农户的信息库,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贫困识别方法,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指标体系与考核方式,为我国精准扶贫提供支撑基础。
依据我国2020年的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的脱贫总体目标来看,按照全国的扶贫计划开发任务来分工,我国各级扶贫单位与相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扶贫办以及各部门的每一项任务,要形成详细的责任任务表,以免发生任务遗漏或者任务重复现象[5]。另外还要明确任务与责任的先后完成顺序,明确社会参与的扶贫重点和扶贫导向,避免扶贫资源的低效使用,以此提高扶贫资源的高效使用。还要加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者的多元化合作能力,明确各个扶贫组织的责任和进度。
综上所述,我国扶贫事业已经取得了极大进步,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因为享受到扶贫政策的优惠而走向了小康生活,但是由于我国在扶贫方面精准扶贫政策动态管理与考核机制不完善、贫困人口精准辨识标准单一化严重、扶贫政策资源配置低并且部门协调难严重阻碍了我国精准扶贫的发展,只有健全精准扶贫政策动态管理与考核机制、完善贫困户建档信息,建立多方面的贫困识别体系、制定精准扶贫责任表以及扶贫进度计划表才能够提高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成果,才能够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才能够造福于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