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红艳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沈阳110168)
目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格局,经济中高速增长,打破原有经济结构。而PPP融资模式作为一种能同时使政府部门、社会私营企业、社会公共共同受益的协同合作体制,已成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之一。PPP融资模式的最突出特点是公私合作、利益共享、提高效率、风险共担,通过PPP融资模式可以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作业效率,在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拓宽了私营企业社会资本的上升空间。而如何鼓励我国融资模式创新发展,发展为中国特色融资模式,成为目前我国PPP模式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首先介绍了我国PPP融资模式的发展,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使我国的PPP融资模式更加稳定。
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2018年中央财政部也明确指出了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发展。[1]因此,PPP融资模式正适用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现阶段PPP融资模式采用公私合作方式,既通过调动社会闲置资金,充分利用了市场,给社会私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又缩减了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公益性事业上的财政支出,有效配置资金,缓解国家财政部门压力。现阶段,PPP融资模式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公共基础建设、部分公共事业、部分交通运输业等准经营性项目,与纯公益性或经营性项目相比,该类项目既要求调动社会资本,又要求政府部门进行监控。
保障性住房是一种公共产品,属于公益性事业。根据国务院、财政部发布的及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文件内容及精神,可见政府部门对融资具有较大的支持力度,但传统的BOT融资模式,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只是债务债权关系,并不是合作共赢关系,导致近几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近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在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同时,助力私营企业发展和脱贫攻坚,这为全力开展运用PPP模式融资模式建设、运营、管理保障性住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①国家支持力度大。目前,PPP融资模式在我国应用已存在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这充分表明国务院和当地政府均大力发展PPP融资模式。同时,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转型,且国家对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大,因此,PPP融资模式未来在我国将快速发展起来。
②有丰富的经验。1992年PPP融资模式最早应用于英国,2014年PPP融资模式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2]因此,PPP融资模式具有丰富的国外经验,同时,自从PPP模式引入我国后,该模式在实际工程中被大量应用,因此,PPP融资模式在我国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PPP模式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PPP融资模式中私营企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权利和义务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同时,当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出现矛盾的时候,私营企业必须依据国家政策展开工作,使投资建设缺乏一定的自主性,严重制约了我国PPP融资的进步。虽然近些年政府出台了多项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没有具体的法律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也较为宽泛,很少有只针对PPP融资模式的。所以,导致我国PPP融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没有确切的具体的法律依据,这成为阻碍我国PPP融资模式发展的问题之一。
PPP融资模式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吸引私营企业积极投入更多的资本。但是,由于PPP融资项目大多数为公益性项目,利润空间相对较小且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PPP项目很难吸引私营企业介入。因此我国大多数的PPP融资模式仍是滞后的。在实际应用中,也有PPP融资模式的成功案例,但大多是政府统筹兼顾的情况,民营企业只为政府部门服务[3]。这不是真正的PPP合作模式,而是中小企业的结合。法律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由于我国PPP融资项目收益较低,民营企业长期没有所有权,民营企业的合理利润无法在我国得到保证。这严重削弱了民营企业融资的积极性,阻碍了我国PPP融资模式的发展。
应用PPP融资模式的公共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均存在着建设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保障PPP融资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国的PPP融资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公共基础设施涉及的细节较多,若在合同中没有提到有关PPP保障房融资模式风险分担方面的问题,这将给私营企业带来利益的损失,同时现在我国的PPP项目政府仍处于主导地位,一旦出现违约或者与合同不一致的情况,会给中小型企业带来严重的资金问题。因此我国PPP融资模式存在着政府和私营企业风险分担不合理等问题,这样就会进一步加大了私营企业投资的风险。
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是确保我国PPP融资模式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首先,政府有关部门需针对PPP融资模式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我国PPP融资模式的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产品定价机制、风险分担原则、争议处理方法及主导权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其次,各级地方政府需根据中央法律条例对地方法规进行相应修改,对PPP融资模式涉及的各个细节做出详细规定,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均能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融资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缺乏长期有效的PPP模式融资渠道是阻碍我国PPP融资模式发展的问题之一。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安全的融资环境,合理的利润分配环境以及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可以借助PPP融资模式在我国发展的优势,衍生出更多新的模式,使PPP融资衍生模式应用于各大建设项目,培育更多人才,利用更多资源等,带动更多相关产业发展,各产业之间关联度越强,资源配置效率也相应越高。通过拉长PPP项目的产业链条,建立畅通的融资渠道,提升私营企业参与PPP融资项目的积极性。
PPP投融资模式核心就是风险分担机制的合理化,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可以降低成本,提升私营企业融资的安全感,促进公私之间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首先,政府及私营企业均需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其次,在合同中应预先确定好风险分担机制,明确规定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经营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一系列PPP融资过程中涉及的风险的承担机制,政府部门不能够因为自己的主导地位就将自己的责任推脱给私营企业。
在中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的未来,PPP融资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整合城市发展和社会资本的利用,为社会资本带来更多的收益。然而,目前我国PPP融资模式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只有通过提出相应的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才可以确保PPP融资模式在中国的良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