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2018-02-07 22:39
中国流通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商流通

宋 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北京市 100055)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阶段,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已成为国家战略。其中,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状况最终取决于微观基础是否坚实牢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是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着眼基层多次发出的重要警示,生动贴切准确,直击要害,为观察解决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微观基础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

一、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

古往今来,在一切经济活动中,人类都在探索和寻求这样一种状态——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从经济运行和经济流程角度观察,这种状态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流程包含的所有环节、所有领域都处在“既不断档脱销,又不库存积压”的动态均衡点。在这种状态下,每个环节和领域的各种资源都既无多余闲置,又无缺失中断。这是一个随时需要动态协调、互动的过程,在现实中只是一种无法穷尽、永无止境的趋势,类似于数学中的求极限。当每个环节或领域都趋近于各自的最佳点时,意味着人类资源和财富趋近于最大限度、最有效率的充分利用,人类便能获得相对最大利益;反之,当有些环节或领域远离其最佳点时,意味着资源未得到最充分利用,社会整体利益存在相对损失。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分工的深化和产品流程的延长,产品生产状态占用的时间在整个经济流程中的比例已经平均下降至10%,其余90%处于流通状态。因此,缩短流通时间、加快经济节奏、消灭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已成为新时期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最重要的战略问题。正是基于此,当今世界无论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向现代流通这一脆弱的动态过程“输入智慧”,向这个“难以廓清边界”的独特产业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先进技术和专门人才,都在绞尽脑汁寻求“最佳均衡点”,挖掘没有止境的流通效能。而经济学的结论却是如此简单:在分工深化的情况下,不经过流通过程,社会财富只不过是观念的、想象中的存在,并不会带来任何效用和效益;社会财富总量既定以后,货畅其流,减少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努力使所有环节和领域趋近于“平滑的最佳点”,即处于最佳状态,就是财富实际效用的真实增长,反之则是财富实际效用的虚假增长。这种简单的结论可作为流通研究的经济哲学基础。

人们熟知的沃尔玛公司凭借先进的信息、补货系统,可将一件商品从出厂到摆上货架的时间平均控制在5~7天,而一般公司需要30天,这就是沃尔玛领先于所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沃尔玛力争消灭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使自己最趋近于经济学所说的最佳点,其真谛并不高深莫测,但恰好抓住了流通的本质,深得商业经营的要领。

“9·11”事件之前,美国经济有过近10年的繁荣期,其繁荣与经济节奏的加快和流通效能的提高密切相关。凭借率先崛起的互联网技术优势,美国的库存控制和资本周转得到明显改善,“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的时间与次数大为减少。经济分析家认为,“美国企业界在控制商品库存量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已经大大有助于减少经济起伏不定的现象”;“更充分地利用技术,更好地预测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已经使许多公司能够避免库存失当和剧烈波动”;“美国英特尔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强生公司和波音公司等纷纷发现,减少商品库存量是今天迅速变化的经济中一项可行的战略。各公司希望从这种做法中得到新的竞争优势”[1]。美国奥本大学教授保罗·斯瓦米达斯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71%的制造商利用这一可行的战略,已经使商品库存时间从1990年的2个月、1993年的1.5个月明显下降到1997年的1.2个月;而汽车、电子产品和零售企业的周转时间已经从1987年的27天,缩短为1998年的12天。[2]

资料表明,1990—1998年,美国、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额的1.3%~1.5%,非制造业(含批发和零售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额的1.14%~1.29%。由于经济运行的节奏加快,流动资本处于沉淀状态的份额极小,周转速度普遍较高。[3]

种种迹象显示,依靠互联网技术,更注重从流通效能、经济节奏、迟滞与耽搁之中挖掘竞争优势和开发利润源泉,有望成为新世纪流通经济的突出特点。

流通效能高低或耽搁和迟滞程度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且可互相验证,主要包括流动资本年周转次数或周转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天数)、库存率即库存总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流通费用率即流通费用总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含物流费用)、员工人均销售额、营业场所单位面积销售额、利润率、固定资本折旧率等。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具体内容,评价指标可以有更多的细化和变换。每时每刻探寻并保持最佳均衡点,决定了流通过程从时间和空间所看到的本质功能。换句话说,流通的本质就是“减少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优化流程、加快节奏)和“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这是从时间继起和空间并存两个视角所做的最高概括。

新世纪新主题是“经济节奏的较量”。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越来越依赖流通创新,实体零售供应链必须借助“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科技成果才能提高顺畅运行的前瞻性以及精准定制化的高水平,创建采购供应链“反周期”稳定市场供给实验室,促进消费者需求大数据反馈并深度参与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充实中国新时期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

在信息化时代,对流通本质进行重新审视,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科技成果,线上线下正在紧密融合,储备信息正在取代储备商品,高效精准灵活的能力储备正在取代低效僵硬的实物储备,经济运行的时间、空间限制不断被打破,高昂的流通、储运成本有望显著降低。[4]十九大以后,我国经济进入更开放、更强调动能转换、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对现代经济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和时间节奏加快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现代流通体系运行质量取决于微观基础是否坚实,取决于体制转轨是否彻底

在理论上,微观基础是指与包括批发零售企业细胞基本单元在内的商贸流通体系对应的流通企业实体,它们纵横交织共同形成一个有机载体。企业细胞充满内生活力和发展后劲,决定着现代流通体系微观基础的总体格局。

在现实生活中,微观基础通常指的是批发零售基层企业法人以及为数众多的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微观基础存在状况如何以及商品流通体系发展质量高低,完全依赖现代流通体系相互关联的三个构成要件。一是商业资本。因为现代流通体系的所有批发零售企业都要拥有相应的自有资本投入商品采购、库存储备和销售卖出等环节,承担巨大的商品所有权转移风险。二是商业本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实现商品价值,完成“惊险的跳跃”,流通企业必须通晓应知应会的产品和服务知识,对变化多端的市场供求信息和消费者行为动向了如指掌。三是商业道德。诚实守信的精神境界始终是批发零售企业安身立命之本。这三条决定了微观基础,也是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5]更说明了一个万事同源的朴素道理,即“事在人为”“要做事先做人”。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对照微观基础的上述三方面内容,可以发现基层企业从业素质还有巨大差距。一无资本、二无本领、三无道德底线的所谓“三无人员、三无企业”随处可见,从深层次损毁动摇、直接威胁现代流通体系的微观基础,势必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营商环境恶化、商业欺诈盛行、伪劣假货横行,且屡禁不止、防不胜防、隐患丛生、事故频发、纠纷不断。

回顾体制转轨过程,微观基础不牢的表现和体制成因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商贸流通业功不可没,促进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迫切需要率先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坚硬外壳,克服诸多体制机制弊端,从原生性体制最为缺乏的市场经济因素入手,搞活经济,扩大就业,稳中求进,降低改革阻力和成本,逐步改变新旧体制的力量对比,商贸流通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商贸流通业功不抵过,拖累了经济发展。体制转轨不彻底,起大早赶晚集,留下了不少软肋硬伤、重大隐患,众多批发零售流通企业在很长时期内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普遍不会经商、害怕竞争,不能适应市场状态的重大转变。突出表现是恐惧竞争,不善经商,害怕风险,加上后来营商环境恶化,失信风气蔓延,商业贿赂猖獗,从而一再错过发展机遇,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商贸流通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动领跑者、引领者逐渐变为被动跟进者,突出表现是没能掌握在激烈竞争环境下放手经商做买卖的过硬本领,逐步放弃了抗击风险的经商之道,不具备凭集中大规模采购、大进大出,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竞价实力和稀缺资源的配置能力。

三、实体企业逃避承担商品所有权转移风险而被架空虚置,是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也是微观基础遭遇系统性破坏的重要原因

商品交换是商品所有者在等价交换基础上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而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必须承担与之俱来如影随形的让渡风险。商业从商品交换中产生,包含着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双重甚至多重的让渡风险。试图逃避、转嫁不可预知的交换风险、商业风险,将会使商品流通陷入极大的混乱。

在市场竞争比较完全、比较充分,市场信息比较对称完整、市场透明度较高的情况下,处于商业买卖、流通过程中的商品财产权属于谁以及产生的收入属于谁,都理应明晰可辨、毫不含糊,这是等价交换的最基本要件。

但由于体制转轨不够彻底、不能适应市场状态的急剧转变,我国商贸流通业陷入了看不到尽头的自相矛盾困境之中。第一,批发零售企业既恐惧竞争,粗放经商,而又热衷恶性竞争,低质量经商。第二,拒绝承担经商风险,企业之间彼此缺乏信任,各行其是,单打独斗。而为求自保,往往相互欺诈,互设陷阱,互相防范,致使交易成本猛增,交易效能断崖式下跌。第三,在尘埃落定、商品最终销售完成“惊险跳跃”之前,形形色色的商家都极力撇清任何销售损失,千方百计、不择手段推卸转嫁商品买卖所包含的任何风险。第四,为化解本应承担的这些商业风险,在生意场往往不惜拉第三方、第四方甚至更多层级的商业当事人下水作为垫背,根本不在乎所增加的流通环节究竟是哪一个,从而致使保本加价的交易链条越抻越长。批发零售商与上下游供应链制造商、采购商之间的买卖关系一发而不可收,被高度复杂化,从而把商品所有权归属原本应该清晰可辨、确凿无疑的商品交易行为及其对等的责权利关系变得混乱不堪。人人都无法预料交易后果,也缺乏难以追溯的交易源头。

在现实经济中,批发零售企业拒绝承担商业风险,与买卖过程中的商品所有权虚置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互相强化。责权利三者关系不再统一对等,而是背离分割,经商的高风险不再意味着高回报。于是,经商中普遍缺乏安全感,人人自危的不测意外随时都会变成可怕的现实。商品实体所有权被架空虚置,缺乏安全保障成为普遍现象。交易链条有可能断裂,当事人击鼓传花,时刻处于无法预知、变化多端、难以掌控、“随时可能出问题”的不确定之中。商品流通和环环相扣、互为供求、相互波及传递影响的供应链体系频频遭遇颠覆瓦解或系统性破坏,所有因果链条中的当事人纷纷陷入交易困境,原本完整有效的交易过程、交易行为瞬间就被一个个“不完整交易”“无责任交易”“不可信交易”即无效交易取代。

这些现象与西方信息经济学中的常识概念颇为相似,如“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委托代理人”“道德风险”“信息博弈”,但都没能触及商品流通中深层本质的范畴,没有超出现实生活的表象。“隔行如隔山”“斗智斗勇斗心眼”“买的不如卖的精”等不过是对稀松平常生活场景的简单重复,所表述的无非是企业交易当事人之间无休止的互相算计,结局永远是企业利用信息优势弱肉强食,轻易战胜客户和消费者,侵占弱势一方。另外随着信息租金、代理人等一系列责权利各自独立当事人的出现,使原来直观简单的双边买卖关系衍生出包括多个专业人员在内的复杂多边关系。

批发零售企业互设圈套、转嫁风险的本质和要害是相互自愿让渡的大批商品所有权虚置。等价交换产权清晰基础上的完整交易,被一个个“无责任交易”“不可信交易”、找不到责任主体的不完整交易打碎掏空,不留痕迹,无从追溯。每个人都身处毫无透明度的黑箱状态,搞不清当事人的身份背景,采购批量、价格预期的后果变化多端、全然难料,因而深陷互相猜疑、互相防范、互相坑害、互设陷阱圈套的危险之中。

强大无比的互联网更是加剧了“无接触交易”“影子交易”“隐蔽交易”趋向,商品交易行为中责权利和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当事人及其风险责任无从识别,批发零售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交易契约、交易行为长期化、紧密型合作被一事一议的临时性、碎片化、不连续松散型、高成本、低诚信度取代。基层实体企业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利益链被损毁,企业权责利悬在半空,迟迟不能踏实落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长期拒绝承担责任的交易,导致商贸流通业微观基础从“里子到面子”、从硬件到软件缺乏长期稳定预期,企业很难长期稳定投入,直至商贸流通业微观基础的全线垮塌。零售业沦落为短期化、东拼西凑的“零碎业”,批发业更是成为小商小贩扎堆的“鱼虾业”。实体企业巨额资本及其采购供应链解体断裂、损毁、流失,自主渠道、自主品牌面目不清、信誉扫地。从国际化角度看,海外商业的存在空间遭遇挤压,影响力是负数,服务贸易长期逆差,仍然是“国际竞争国内化,肥水外流他人田”。本该率先“走出去”大显身手、大进大出,买全球、卖全球,做大生意、赚大钱的商贸流通业至今“做不大,做不强,出不去,走不远”。中国辛苦开辟、自己主导的“一带一路”诱人订单商机就在身边游荡,而国内商家却只能眼睁睁当“局外的看客”。不久前我国进口商品大幅降税,但商品没能降价,基本原因是商品主渠道价格话语权没有掌控在自己手里。于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买啥啥贵、卖啥啥贱”,“里外里”给别人赔钱倒贴的窝囊尴尬局面,而长此以往大面积的“无偿献血”,必然导致严重失血,国计民生蒙受惊人损失和巨大伤害。

四、择机推出现代流通体系强基固本的创新良策

筑牢微观基础可分解为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商品所有权让渡的制度基础、商业诚信基础、经商技能基础。

(一)筑牢商品所有权自愿让渡的制度基础

第一,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经商秩序,化解商业风险,明晰企业经商预期,免除经商企业担惊受怕的后顾之忧,从源头上防止批发零售企业商品所有权在让渡过程中的脱实向虚、避实就虚和被架空虚置。第二,剔除商品所有权让渡过程中的商业贿赂,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排他性独占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第三,加快商品所有权让渡过程中的自主渠道、自主品牌建设。为此必须牢固树立渠道意识、品牌意识,明确认识到面对开放的世界,我国的自主渠道就是收入,自主品牌就是利润,渠道安全才能经济安全。纵观当今世界,“掌握商品所有权让渡主导权的人赚别人钱,不掌握主导权的人送别人钱”。在国际商品贸易市场上,我国是举足轻重的商品出口国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国,为什么贸易对手不但不买账,还威胁对我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指责我国是“血汗工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缺乏海外的商业存在,在国内外没有足够强大的自主购销渠道网络,价格话语权和采购分销渠道这个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结果就是“十分利我国只有其一”,90%利润跑冒滴漏流失海外。2012年2月1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显示,苹果公司每销售一台iPad可获利150美元,相当于售价449美元的30%,而中国工人仅能从中获得8美元的收入,只相当于售价的1.6%。所以,与其让“中国商品走遍天下,不如促使中国商店开遍天下”;若要自主品牌商品销往世界各地,首先要做到自主分销渠道网点遍布世界各地。[6]要按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思路向外延伸,实施渠道接管、销售终端前移,用我国企业的全程自主分销取代外商主导的低价采购,逐渐以自主品牌取代加工贴牌,打一场持久的、系统化的产业链、供应链、渠道、价格和品牌的争夺战,掌控海外商品贸易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为此,我国应顺势走出陈旧的“传统制造业思维”,牢固树立“流通渠道同样是稀缺资源,是经济命脉”的新理念、新思维,充分发挥商贸和物流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抓住战略机遇期扩大我国在海外的商业存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成与我大国地位相称的世界服务贸易新格局。

(二)筑牢商业企业诚信基础

第一,批发零售企业牢固树立诚信经商理念。诚信破产是个人、企业、行业的最大破产,诚信危机是最大危机,诚信风险是最大风险。诚信基础受损,势必后患无穷,导致防范成本剧增、营商环境恶化。为此,必须增强商业行为自律,端正经商心态。

第二,坚守经商正道,警惕旁门左道、邪门歪道。防止自以为是、工于心计,避免采用耍弄乖巧的小聪明、贪占欺瞒的小便宜、卖弄精巧的小伎俩来冒充商业文化大智慧。

第三,警惕打着流通创新旗号进行商业欺诈,揭穿编造鼓吹“一网就灵”的神话谎言。互联网不能随意“+”,要监管先行。深入普及贯彻执行电子商务法,保护诚实守法,严惩恶意违法。

第四,诚实守信生死攸关,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灵魂根基。要完整准确理解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必须具备的诚实守信这个先决条件、重要前提。假如抽掉这些灵魂根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可能误入“大众毁业,万众造假”的歧途。在各种转型升级中,最迫切、最关键的要害是经商之人自身素质的转型升级,是经商之人诚实守信精神境界的不断升华。

第五,警惕心态不端导致的严重后果。商贸业浮躁太多,泡沫太多,欺诈太多,诱惑太多,用不了多久,很多抱着不劳而获、投机取巧、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一夜暴富心态蜂拥进来的商业创业投资者,最终都将血本无归。

第六,面对新时期亿万消费者的期待与渴望,商界精英一定要牢牢树立既历史久远,又含意清晰的商业文化哲理,那就是“以人为本,财源滚滚;金钱至上,空空荡荡”。应努力创建诚实信用识别系统和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系统,让守信者通达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营造消费者舒心放心的消费环境,迎接“大消费时代”、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到来。

(三)筑牢职业技能基础

第一,弘扬商贸流通企业中讲求经商技能、精益求精的工匠本领、敬业精神,恢复久违的经商技能和经商技艺,抢救老一代,警醒中生代,培育新生代,加速商业新生代的接续传承。用好用足互联网技术影响力,促进流通创新,特别是牢固树立采购供应链竞价制度、自主渠道和自主品牌也是核心技术、稀缺资源、国之重器的商业理念。

第二,为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普及准备专门人才。

第三,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通晓经营管理的高端专门人才,兴办职业教育,创建培养大批专门人才、师资力量的职业高等院校。

第四,创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普及的环境条件。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并应用普及,大大提高了精准采购的科学预见性,大幅度降低先买后卖高盈利自营经商模式伴随的巨大风险,使马克思所说的市场经济不确定、偶然性占统治地位的“跳跃”不再惊险,这将成为本世纪最重大的技术成就和商业进展,从而为联营大面积回归自营经商排除困难障碍,扫清道路,有望减少自营采购失误造成的经商损失,颠覆古今中外几千年漫长的商业发展史,改变古老先买后卖的自营经商顺序,使得旱涝保收、稳赚不赔、未卖先买成为可能。未卖先买是指商品按照可观的高利润竞价,在尚未出售给买家的情况下,就掌控了采购付款、先行买断的进货权。当然,不存在“一智就灵”的神话。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应用普及不会自动实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如巨额的先期研发投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培养通晓人工智能采购技术的高端专门人才等。

*本文及其他阶段成果在调研创作过程中,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团队、湖北经济学院研究团队、东北财经大学研究团队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意见征询,在这里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猜你喜欢
经商流通
从部队到经商,从员工到老板,从200万到2个亿,看好润刘爱民三十载奋斗史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图说十八大以来的粮食流通
西湾村采风
美国的蔬菜流通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四川: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