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天洛
“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简称。“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和相关国家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主动发展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与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中国在2014年11月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再次表明,打造全球价值链与供应链,把全球供应链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并有序推进。
近现代以来或者工业革命以来,真正推行全球化,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全球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英国,另一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即一战以前的英国和二战以后的美国。而英美的全球化道路与我国的全球化道路截然不同,其全球化发展的理念、思维与我国全球化战略定位、目标利益等也迥然相异。
发达国家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阶段是早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的崛起,其采购主要依赖海运完成,全球90%的贸易依赖海运,因而海运强则国家经济强;第二阶段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的发展,其全球生产和全球运销需要强势的物流体系支撑,因而物流强则国家经济强;第三阶段是日本、韩国等物资贫乏国成为全球超级经济体,形成产业链竞争时代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因而供应链强则国家经济强。
2.1.1 英美全球化战略思维定位 一战以前的英国全球化是为了实现所谓的贸易全球化。当时英国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世界工厂”,大量的工业品需要输出国外,更需要攫取世界资源。为此,英国强力推行贸易全球化战略思维,采取各种不平等的贸易方式,输出低价的工业品,攫取全球资源为己所用。因此,当年英国全球化的定位就是以贸易全球化为目的去掠夺全球的资源。美国全球化战略思维的产生实际上更早,可以追溯到1823年提出的门罗主义,但其真正实施是在二战以后,这是因为二战以后美国才真正具备了实施全球化战略思维的实力,而美国全球化的定位是资本全球化,通过资本去控制全球的资源、全球的市场,这与英国的贸易全球化思维有所不同。
2.1.2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国家供应链战略定位 其全球化定位与一战前的英国和二战后的美国不同,英美是通过全球化战略思维,把自己的国家推向全球,目的是为了自己一国的利益。而中国的国家供应链战略定位是在中国倡导下,全世界各国参与,共同分享的全球化。中国推行的全球化是利益的全球化,是追求利益的共享和互利共赢;我们的定位是实现全球资源全球共享,让全球共享全球利益,通过中国推动世界各国参与,促进全球化进程,使世界参与国分享全球化。这才是我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国家供应链战略,实现全球化道路最根本的定位。
2.2.1 英美两国通过加强全球供应链,以维护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保障两国的经济繁荣,坚信全球供应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维护两国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其战略思维设定两个目标:目标一促弹性、韧性,商品的高效和安全性,同时维护和保障供应链,使之免受不正当的利用,并减少其在破坏面前的脆弱性;目标二培养一个有弹性的供应链,一个准备应对且能承受不断变化的威胁和危害,并可以从中断中迅速恢复的全球供应链系统。
2.2.2 中国的国家供应链战略目标 中国的国家供应链战略目标可细分为:一是安全高效的陆海空战略通道网络全面形成;二是在产业投资、经贸合作、能源金融、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大收获,构建一批全面开放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打造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三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向西开放新高地,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桥头堡和重要门户;构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排头兵和主力军;四是在全球治理结构中占据主导优势,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建立面向亚非欧大陆和链接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均衡战略布局,将“一带一路”发展成为同时连接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和非洲经济圈的世界上最长、最大、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国际政治、经济、外交、人文、安全大走廊。
“一带一路”下国家供应链战略在推动全球化的进程中,与英美全球化战略思维目标不同,背景不同、环境不同,其所实现的道路自然也不相同。
2.3.1 英美全球化战略思维实施的核心路径 英美核心是两轴,一轴是“安全”,另一个轴是“效率”,所有的要求都与此有关。“安全”是美国国家核心利益,凡威胁到美国的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航行安全等等,都要倾全国之力,借全球之力,为捍卫“安全”而战。美囯要建立的是“全球供应链系统”,这个系统必须是“稳定、安全、高效和有弹性的”,而“安全”与“效率”都离不开供应链,该供应链的实质是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其内涵和推动力应当是形成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
2.3.2 中国国家供应链战略实施的核心路径
第一推动跨国产业链建设。产业链优势是中国产业和外贸发展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成果,随着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的减弱,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我国的产业链优势面临着新的整合需要。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同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协商,将我国的产业链向外延伸,建立跨国产业链,扩展我国对“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助于将部分产能外延,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拓展产业和贸易发展空间,扩大沿边开放,巩固我国产业链竞争优势。
第二提升我国现有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水平。赋予更为积极灵活的便利化措施,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成为集边境贸易、加工制造、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与深度加工、生产服务以及区域性物流集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区;二是进一步推动大湄公河经济圈、两廊一圈及泛北部湾经济圈等地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扩大与中亚5国、俄罗斯南部、蒙古西部的边境合作区建设。
第三完善境外经济合作区的政策支持措施,扩大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国家中选择与我国关系比较好、政局稳定、资源优势比较突出的国家建立境外经济合作示范区。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战略,是深刻把握我国开放型经济形势变化和机遇挑战,以全球化视野对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所进行的战略构想,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以国家供应链层面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的战略布局。本文通过对英美全球化战略思维的对比分析,更加理解并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及外延,定位全球市场目标共享共赢,毋庸置疑,这是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特色之路。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诸多老师及业内专家的帮助、鼓励及认可,使作者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都有了质的提升。
再次致谢!
[1] 丁俊发.中国供应链管理蓝皮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6:236~380
[2] 陈文玲.“一带一路”创造经济全球化共赢发展的新境界[J].全球化,2017,(7):20~38
[3] 李杨.世界各国如何看待“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皮书网
[DB/OL].http://www.pishu.cn/zkxs/sjgq/195443.shtml,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