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云龙
中药是浙江独具特色的医药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积淀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蕴含价值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浙江健康产业的重要板块,中药产业更是浙江医药的优势特色产业,要抓住“健康中国”“健康浙江”的重要契机,加快构建中药现代化产业体系、高端化创新研发体系、全球化市场网络体系、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特色化发展,为建设“健康浙江”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随着中药被越来越广泛地认可和使用,中药材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浙江中药饮片市场多为中小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在国际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力。对此,应大力推进中药产业高端化,加强工业技术创新,提升中药材生产规模,加速工艺流程现代化,形成一批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区和中药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支持以中药为主的龙头企业进行高端技术、先进管理、业态模式创新,重点支持“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叶种德堂、张同泰、天一堂、桐君堂等百年老店高质量发展;借力全省“凤凰行动”,通过行业上下游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做大做强一批知名中药龙头骨干企业。加大中成药二次开发力度,开展规模化、规范化临床试验,加快中药新药、中药饮片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企业。
大力发展中药健康延伸产业。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应用大健康理念提升发展中药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发展中药健康延伸产业,推动中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加快发展融中药体验、博览、养生与旅游为一体的中药健康旅游服务,大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旅游产品与以领略传统文化、体验中药特色为主的旅游线路,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的中药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中药健康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中药健康养老机构,鼓励中医医院、中药院校和养老机构开展合作,依托院校、保健机构设立中药健康养老服务培训基地与试点,延伸提供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建立护理院、疗养院。鼓励由知名健康养生机构牵头,吸引社会资本设立集中药保健、经络按摩、情志调摄服务于一体的中药养生馆,推广“治未病”的健康理念与生活方式。
加强中药材资源分级保护。目前,浙江中药资源总量不足、野生中药材破坏严重,使得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行业可持续发展。对此应建立普查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中药材资源保护制度,完善中药材资源的分级保护,加快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养殖基地、野生中药材资源培育基地的建设。积极鼓励中药材种植养殖合作,推进中药材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生产,重点支持“浙八味”、铁皮石斛、西红花、灵芝、猴头菇等特色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鼓励浙商资本、社会资本在中药材主产区投资建立中药材科技园、产业化基地等,力争到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打造20个特色优势明显的中药材生态保护区。
加强中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当前,全省中药企业研发机构和人员匮乏,研发投入密度低,创新主体集中在科研机构和中药院校,导致中药创新与市场需求存在“两层皮”问题。对此,应建立以国家和省级中药科研机构为核心,以高等院校和中药生产企业为主体,以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药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多学科、跨领域、结构合理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中药科研方法与评价平台、中药研究认证平台、中药养生和康复临床协作基地、中药大数据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民间特色诊疗技术和方药研究平台等为主体的中药科技平台建设,推动研究型门诊部以及具有中医特点的生物信息样本库建设。加快设立3-5个国际中药合作平台、8-10个省级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以其为基础延伸到市县乃至乡镇级的中药临床合作试点,进一步加强中药产业创新协同攻关。
加强中药先进标准研发制订。掌握先进技术标准,就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借助“浙江制造”标准引领工程的实施,加快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先行开展500项中药行业标准制修订,广泛开展医药产品质量示范活动。加强中药临床使用指南、中药材质量安全体系的标准化修订和中药材质量风险评估,积极开展中药保健品与药膳制作标准的制订,健全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实施“中药国际标准制订行动计划”,建立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积极参与中药国际标准体系构建,从2018年开始,结合浙江中药特色优势和特色产业,借助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平台,发挥学术组织、行业协会的作用,力争每年制订10项以上中医、中药材、中药产品、中药医疗器械设备、中药名词术语与信息学等领域国际标准以及符合中药特点的疾病诊断、医疗方法、疗效评价、质量控制等国际标准。
加强重大中药技术攻关。先进技术、核心技术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应围绕人类重大健康问题,加快开展中药重大技术攻关,运用现代科技和中药传统研究方法,深化中医基础理论、诊疗技术和中药理论研究,推动针灸、方剂、推拿等的临床实践,开展多领域、跨学科的联合攻关,力争每年取得10项左右具有原创性、引领性、前沿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积极创建国家中药诊疗中心和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重大疑难疾病及传染性疾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加强对重大传染疾病防治、肿瘤、心脑管疾病科研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慢性病的中药防治研究,鼓励基于经典名方的中药新药研发、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品和中医诊疗仪器、保健养生器械的研制研发。
加快推动中药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结合。中药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结合,是推动精准医疗、精准服务的关键一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技术,加快推动中药材智慧物流体系构建,建设一批道地药材规范化、集约化、可追溯的药材流通中心,推动药品流通企业物联网系统与质量追溯体系紧密结合。加强第三方监督检测平台建设,大力发展B2B、O2O等形式的电子商务,推动中药材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有机结合。积极推广嘉兴市中医院以“通、用、人”的信息化战略,运用移动智能等技术,依托省市县中药数据中心和健康信息平台,推进中药信息数据共享,促进中药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实现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创新。鼓励各级各类中医医院通过大数据分析,推进预约挂号、诊疗报告与电子处方查询、多专业联合诊疗的一条龙医疗服务,实现精准医疗。
借助“一带一路”,加强中药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和扶持浙江中药企业、医疗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进行合作,加强中药技术研发、产品注册、市场准入、质量监管等全方位交流。因地制宜建设20-30个集中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于一体的海外中药中心,推动中药理论、文化、服务融入沿线各国健康卫生体系。加快推进多层次中药国际教育交流,鼓励中药高等院校、社会机构等与沿线著名大学合作,支持海外留学生来浙江接受中药教育和临床实习,将中药学科建设纳入“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体系。加强中药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支持中药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药企业与沿线一流机构、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地方特色联合攻关,建设50家中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中药国际贸易。随着中医药融入国际医学体系的步伐逐渐加快,中药及相关健康服务业发展潜力不容忽视。应深化与WTO、WHO、ISO、SCO、EU等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发展战略、政策动态的制订,为中药机构“走出去”搭建平台。积极开拓海外中药市场,建立健全中药国际贸易促进体制,支持相关机构在境外设立服务贸易机构,鼓励扩大对外投资,建立以海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药贸易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大力拓展中药服务贸易市场,发挥中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优势,支持在海内外设立中药服务贸易机构,开发海外中药服务业潜力。支持有实力的中药企业通过新设、并购、租赁、联合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构建跨国营销网络,建设中药物流服务中心和经济联盟。针对不同国家的药品质量检测制度,推动成熟的中药产品以处方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多方式在海外注册,扩大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在全省整合5-10家开拓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中药龙头企业,将其打造成“一条龙”服务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利用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谈判,提高中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