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生开创美丽浙江新局面

2018-02-07 15:56袁涌波夏勇
浙江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浙江美丽绿色

□袁涌波 夏勇

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经济总量连续20年居全国第四位,人均GDP已经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水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浙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全面、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人们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因此,浙江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美丽浙江,努力将浙江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美丽浙江建设成效显著

浙江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十多年来,浙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浙江有条件也有责任率先建成美丽浙江,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环境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产业结构问题、经济发展模式问题。近年来,浙江把治水作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浙江一方面重点发展信息经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使其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另一方面,不断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培育养老、养生、健康等生态经济新业态,着力提升景区品质,推动乡村旅游业转型,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浙江以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城镇、美丽乡村、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森林浙江、蓝色屏障、防灾减灾、绿色创建等11个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牢筑绿色发展的底线,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百姓纷纷点赞。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浙江可持续发展能力、GDP发展质量、绿色发展水平保持在全国前列。

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浙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不仅是发展理念的提升、发展思路的拓展,更是制度的创新。在推进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建设、生态浙江建设的各个时期,浙江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大力推进市场机制创新。在水权交易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等方面均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试点,通过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后在全省全面推广,让它们更好地服务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另一方面,浙江不断推进政府机制创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作用,把环境保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并且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主体功能定位,采取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方式,从而有效激励生态环境建设等公共物品的供给。

开创建设美丽浙江新局面

美丽浙江建设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各方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如何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更好更快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需求的增长,是建设美丽浙江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千年大计,制定实施优美环境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的最突出环境问题,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首先,打好污水治理攻坚战。继续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巩固提升剿灭劣Ⅴ类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果,加快实现全省饮用水源地水质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双达标,加强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让浙江的水更清。其次,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推动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稳步提高,让浙江的天更蓝。最后,统筹抓好治土、治固废等工作,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重点推行垃圾分类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让浙江的地更净。

更大力度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虽然浙江以环境治理倒逼转型升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任何再以绿水青山去换取金山银山的做法,都是不被允许的,也是不能原谅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浙江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根本原则,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大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力度,同时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增殖放流、禁渔休渔等措施,让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对无法实现自我修复的生态系统开展工程修复。深入推进“四边三化”和平原绿化,打造沿江、沿河、沿山、沿湖万里美丽走廊,加快全省海岸线整治修复,把全省建成一个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大花园”和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做大“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秉持了尊重生态法则的大逻辑,充满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如何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发展“美丽经济”这篇大文章。一方面要利用环境优势集聚高端要素,重点发展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浙江经济向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演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浙江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尤其要重点促进旅游与一产、二产、三产相互融合,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健康养生、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使沉睡的山水资源显现出经济价值,让乡村田园之美、人文之美与经济之美相得益彰。

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动力。绿色技术是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落实这些部署,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是建设美丽浙江的内在要求。美丽浙江建设要重点鼓励和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包含两类:一类是绿色产品创新,主要是指新产品在节能减排方面是原产品的“帕累托改进”,比如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建筑替代传统建筑等;另一类是绿色服务创新,主要是指新服务对原服务的更新与替代,比如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公共交通、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交通等,在产品数量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情况下提供更多的服务。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当前浙江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成本外部化及其所致的“搭便车”问题,导致企业治污成本转嫁给社会;二是资源要素商品化、市场化不足,生态产品缺乏有效的价值实现机制,导致资源要素的无偿使用和粗放式使用。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是建设美丽浙江的主攻方向。浙江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要加快落实十九大关于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部署,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打造环保执法最严省份。同时,完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二要加快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在加大财政生态补偿力度的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完善支持政策,推动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采取资金补助、对口协作、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横向生态补偿。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争取国际性金融机构低息贷款和民间机构捐款,促使补偿主体多元化和补偿方式多样化。

三要大力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生态资源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加之生态资源领域的融资难问题,制约了社会资本投入与开发生态资源的积极性,导致绿水青山难以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此,要建立健全生态资源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体制,积极引导和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生态资源环境领域,加强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为其他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与借鉴。

猜你喜欢
浙江美丽绿色
绿色低碳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我们创造美丽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