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 范嶙杰 范柏乃
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以来,全国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创业创新热潮。近几年来,全国每天平均有4万个以上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双创”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呈现出很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宁波市精心谋划、主动作为,从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及减免等方面为创业企业减负、全力推动大众创业。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宁波共有创业实体74.5万家,其中仅2016年就新增12.7万家,带动就业79.1万人。特别是大学生创业人数逐年提高,年增长幅度达30%,成效显著。但事实上,创业是高风险的商业行为,创业人员承担着较大的创业风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大军,创业风险不可忽视。作为全国创业创新先行区,如何加强大众创业的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大众创业的质量和效益,为建设全国创业示范城市提供宁波样本,已成为摆在党委和政府面前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全新课题。
风险是指生产生活中介于安全和危险之间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由于初次创业人员及其初创企业具有风险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的先天不足,大众创业的成功率总体偏低,首次创业的成功率则更低。在一定程度上,风险管理水平决定创业成败。以宁波为例,据专家测算,尽管目前全市大众创业总体成功率处于全国前列,但乐观估计仍不到5%。可以说,在大众创业这场特殊战斗中,“九死一生”是常态,多数人则是“默默无闻”,甚至成了“前车之鉴”,承担着创业失败的巨大风险。因此,在肯定大众创业显著成效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创业过程的各种风险。
由于大众创业的项目选择、所在行业总体风险等级和创业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等具体情况不同,创业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重点访谈和在线交流等方式对宁波市不同领域、不同创业阶段的近500名创业人员进行专题调研,梳理分析了涉及的创业风险,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总体感到当前大众创业主要存在技术风险、融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等五大潜在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指创业企业在技术研发(或购买专利)、技术应用和技术再创新不确定性等方面的风险,也包括选择创业项目发生的技术性错误;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由于忽视了对拟采用技术的深入调研和有效检索。技术风险造成的后果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某项技术的商业化运作条件还不成熟,实际市场前景不及预期,导致技术投入资源付诸东流;二是创业企业面临专利壁垒和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从宁波科技型企业比例逐步增加的情况看,技术风险呈现上升趋势。
融资风险。创业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普遍存在旺盛的资金需求。但由于创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通常没有可抵押资产,商业银行出于信贷风险管控需要,倾向于不贷或少贷,创业企业能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仅占10%左右,80%以上依靠自筹资金或民间借贷,很多政府出台的旨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优惠政策难以真正落地。相当一部分成长性较好的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以失败告终。
财务风险。主要指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容易忘记初心、跟风经营,财务投资多元化,并将短期借款用于长期用途,即所谓的“短贷长投”。短贷长投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财务操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持续创造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否则,如果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匮乏,就会使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从而造成流动比率下降,偿债能力恶化,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
管理风险。主要指创业企业往往对各类企业管理问题视而不见,没有及时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制约了创业企业综合水平的有效提升。特别是当创业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不少创业者倾向于采取盲目扩张战略,通过投资多元化把企业做大,这种诸如战略管理上的随意性显然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市场风险。随着创业企业的逐步发展,市场准入与预测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和市场潜力成长风险依次凸显。通常情况下,创业企业推出的产品或服务较新、知名度低,要赢得市场认可需要较长过程。创业企业初创期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强大的销售系统,其产品往往要与一些大企业的类似产品竞争,竞争压力大,其能否占领市场以及能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充满不确定性。
由于未能有效应对创业期间的五大潜在风险,现实中的大众创业往往成少败多,成功率较低。创业风险管理的失败,不仅使创业人员面临创业失败带来的巨大风险,而且使政府投入的各种创业服务资源付诸东流,降低了公共财政资源使用的质量和效益。总体而言,以上潜在风险,不利于逐步提高大众创业质量,不利于社会就业稳定增加,也不利于一定区域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我们必须加强大众创业的风险管理。
大众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创业人员是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着力做好创业群体的风险管理,既是政府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总体风险管理的关键领域。为推动率先建成全国大众创业示范区,进一步释放大众创业的潜能,笔者就加强创业风险管理提出以下对策:
建立大众创业的技术服务体系,有效降低大众创业的技术风险。一是在准确把握大众创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整合区域企业技术服务资源,搭建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平台,从而降低大众创业的技术风险和技术研发成本。二是建立以技术检索和技术交易为核心的技术服务体系,避免技术侵权,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更好地促进技术资源市场化配置。三是积极培育各类大众创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让专业化技术服务机构参与解决创业企业的技术风险。
优化大众创业的公共政策体系,有效降低大众创业的政策风险。一个社会、一个区域的创业门槛并不是越低越好,创业人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控制在合理区间。作为我国大众创业富有活力的先行区,宁波已经到了需要倡导理性创业、科学创业和优质创业的新阶段。要从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基础、创业自有资金、创业失败风险承担能力评估等角度全面梳理和科学评估现行大众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创业项目风险评级制度,研究发布创业企业风险指数,优化大众创业公共政策体系。比如,前些年各地网贷平台发展过快,到现在一系列风险问题加速暴露而频繁跑路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相关公共政策风险管理作用发挥不够。
完善大众创业的金融支撑体系,有效降低大众创业的融资风险。近年来,宁波市人力社保部门的创业担保贷款规模每年发放量在5亿元以上,但与旺盛的资金需求相比,缺口较大。要实现创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完善金融支撑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激励现有金融机构向创业群体延伸业务,更好满足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积极培育区域性民间借贷金融市场,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巨额的民间资本能够合法地、通畅地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增加对创业企业资本需求的有效供给;三是针对政府财政贴息贷款的额度限制,相当一部分创业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实际情况,可试点大型保险机构保险资金直放模式的“助创贷”业务,推进涉创保险与涉创信贷的综合金融模式创业。
建立健全大众创业的保险体系,有效降低大众创业的市场风险。保险是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作为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在很多环节可先行先试,推动建立有利于降低大众创业市场风险的保险体系。一是根据创业企业的经济社会贡献、经营周期、前期投入等因素,研究开发专门的商业保险产品,为创业企业和创业失败群体提供风险保障,更好地体现对创业群体的宽容和关爱;二是充分利用保费结余,滚动推进,研究建立区域性大众创业风险保障基金,努力为一部分经营出现困难但有潜力的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保障。
强化大众创业的管理培训体系,有效降低大众创业的管理风险。创业项目的成功不仅需要有效经营,而且离不开有效管理。针对创业人员管理知识匮乏、管理能力不足等管理风险,组织开展大众创业管理风险专项轮训。一是按照创业企业的行业和所在阶段等具体情况,采取理论辅导和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对创业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战略、财务、品牌、团队等内容为核心的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帮助创业企业增强风险意识和管理能力;二是面向有管理培训需求的创业企业开展“点对点”创业咨询服务,帮助创业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企业高效运转。
构建创业失败的心理干预体系,提升大众创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创业者是值得社会各界倍加呵护的特殊群体。他们从满腔热情投身创业,到淘汰出局的失落,巨大的心理落差无疑会造成心理阴影,创业创新的劲头锐减。但事实上,创业失败群体在经历一次失败经历后,有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心智也更加成熟,今后无论创业与否,都大有裨益。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很有必要专门对创业失败群体进行心理干预,组织优秀的创业导师正确引导其投入二次创业或积极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