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现象是土地利用管理中绕不开的问题。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来加强处置,但是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依然是“查而不尽”。近年来,全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规模仍然在增加。据统计,2017年全国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约145平方米,远高于国家标准。
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切实加强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从2014年开始,连续5年召开全省节约集约用地会议,先后出台了浙江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等考核评价体系,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荣誉称号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的创建省份。但是,不可避免地,当前浙江省仍然存在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闲置土地面积上升问题,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任务不轻,压力很大。
事实表明,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问题,推动存量土地的高效利用。为此,自然资源部今年6月建立了“增存挂钩”新机制,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数量作为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测算指标,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两项任务均完成的省份,安排下一年度计划时奖励10%新增计划指标;任一项任务未完成的,扣减20%新增计划指标。至此,各地必须好好算一算这笔账了:如果完成任务,奖励10%新增计划指标,反之,任何一项没完成,倒扣20%指标,这一奖一扣,一正一负之间的巨大差距立即可见,随着国家近年来逐年减少东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除了加快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加快处置闲置土地,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保障经济建设的合理用地需求,别无他路。
为此,近期决定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大清查大处置行动,并确定了两个20%的目标:到2018年年底,力争全省批而未供土地面积下降20%,闲置土地面积下降20%,确保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我省的任务,确保下一年度获得国家新增计划指标奖励。目标确定以后,各地必须以有效的机制和手段,调动各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消化利用,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的质量与效率。这项工作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需要多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制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加强部门沟通,当好政府参谋;要抓紧制定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具体政策和办法,抓紧分解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不同类型、不同时间段的目标任务,调整完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管理办法,构建严格的考核体系,切实推进这项工作。
加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还要预防产生新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各地要认真分析本次大清查大处置行动中发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建立健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高效管理体系,按照“批、供、用”全流程管理要求,切实预防、控制产生新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
总之,我们要严格落实中央关于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的要求和工作部署,扎实做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充分发挥“增存挂钩”新机制的效用,彻底扭转单纯依靠消耗大量土地等资源的扩张型增长模式,不断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率,推动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