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编办
近年来,广东省以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坚持省级统筹、标准统一、试点先行、分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并以标准化促规范化,对审批服务的受理、审查、决定等环节进行规范,打造“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服务模式,实行流水线审批、无差别服务。
一是统一编制行政审批标准化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是实施标准化的基础。为确保各级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标准统一,2013年,广东开始开展涵盖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编制工作,对地方各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大起底”,在横向上求“并集”,在纵向上找“对应”。2014年11月对外公布了全国首张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通用目录为各级政府对照规范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提供了遵循,确保同一审批事项在纵向不同层级、横向不同区域间事项名称、设定依据、基本编码、审批对象等核心要素一致,为同一审批事项在全省范围内无差别化办理和跨区域通办提供基础。
二是统筹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2013年7月,对外发布《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编写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编写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编码规则》三项省级行政审批地方标准,搭建起广东省行政审批标准化的基本框架。为便于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推广 ,广东省编办组织省直部门为每个行政审批通用事项编写标准,并选择佛山市及南海区编制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标准模板,供其他地方参考。同时,依托省网上办事大厅,组织开发“广东省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录入模块”,将三项地方标准的要求分解为330个填写信息字段,各地各部门只需按指引录入事项的相关标准信息,系统即可自动按格式生成该事项面向群众的办事指南和面向审批人员的业务手册。目前,涵盖省市县三级6万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标准体系已基本建成。
三是大力压减行政审批自由裁量空间。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中,将审批要素、审批流程、裁量基准等作为重点,着力解决办事条件模糊、办理环节繁琐、办理时限过长等突出问题。在规范审批要素方面,对受理范围、审批条件、申请材料、审批时限、审批收费等内容逐一予以规范,全面清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要求,将申请材料的种类、数量等限制在必要的最小范围之内。在规范审批流程方面,对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监督检查等通用审批流程,以及补正、撤回、中止等其他审批流程作出严格规定,对相关流程进行整合、压减和规范,简化跨层级、跨部门审批流程,并绘制审批流程图。在规范裁量权方面,编制量化表,对审批各环节中的岗位职责、审批权限、审查内容、审查方法等裁量标准作了细化量化,减少自由裁量空间。行政审批标准化推行以来,仅省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就累计简化优化办理环节700多个,压减承诺办理时限总体达法定时限的41.6%,精简申请材料逾1/3。
四是全面推动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应用实施。行政审批标准的生命在于实施应用。为使行政审批事项标准真正发挥实效,切实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广东省大力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为行政审批事项标准的线上线下应用提供载体。一方面,推行“一扇大门”通办百事。以行政审批标准化为核心,围绕群众实际办事需求,在详细列出每个办事事项的条件和材料清单基础上,将各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分类整合为政府的综合服务窗口,由行政服务中心人员对照事项标准要求,在前台窗口统一受理、统一出件,部门审批人员在后台分类审批,实现任一综合服务窗口可以通办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另一方面,推行“一张智网”便捷服务。推进覆盖省市县镇村五级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打造网上公共审批系统和统一申办受理平台,推动各级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全面进驻,并将每个事项的标准嵌入到在线审批系统中,对行政审批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控制,做到节点留痕、过程可溯、差错可纠、责任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