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麟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430068)
车间是制造业生产和管理的基本部门单位,车间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在进行车间管理的过程中,车间和管理部门应当被视为一个整体,管理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各个班组的生产情况,做好各个单元的交接工作,才能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班组作为制造业生产的基本单元,位于钢铁生产的一线位置,对其各项生产指令的传达都要依靠管理人员进行补充,进而实现对生产管理的优化。由于人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难免会在指令传达和批量调研中出现纰漏,进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车间管理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网络,以员工为基本单位对车间进行系统化管理,对实现车间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设计的计算机车间管理系统,结合了其他常规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势,将系统管理应用到生产车间当中,为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科学化车间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自21世纪初期,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领域的探索与尝试就已经开始,在信息管理系统问世之前,车间管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人工交流确认,班组整理台账和内部交流会议等内容构成,整体车间的管理基本停留在一个相对保守的局面,尽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但由于人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使传统车间管理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随着我国钢铁需求量的不断提升,各主要钢铁企业的产量在逐年增加,原有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适应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管理效率严重滞后于企业产能需求。首先,高效管理工具的匮乏,导致管理人员在进行指令传达和信息传输时,长期沿用电话方式,对产能信息的调配使用手抄方式记录,缺乏对工作内容的记录意识,对历史生产数据和人员管理数据没有有效的积累,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信息调研困难。其次,没有可视化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员工对企业发展规划没有统一认识,导致员工和管理人员对信息的掌握程度较为有限。最后,车间管理结构混乱,缺乏明细的制度对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加以规范,造成权责冗杂,流程混乱,管理模式粗放化[1]。
为有效实现无纸化办公,在进行车间管理系统设计前,需要首先对车间内部管理进行有效规划,依据生产要素,将管理系统层次划分为三级,分别为员工、班组和车间。车间管理系统的设计中要保障三层级架构独立分工,并处在中心管理单元的统一布置下,进而保障各个管理单元高效运作。基层员工是车间生产的基层单元,是企业分工最末端的单位和生产单元的根本元素,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员工的管理主要体现在通知生产内容与规划和查阅绩效,传达管理层指示等内容。其中班组作为员工以上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对班组的管理主要负责车间信息的交接和组织日常生产方面。车间管理主要负责调阅各个班组的工作情况,辅助监督车间生产,对各个部门进行月度或季度的绩效考评等,同时与其他之间达成联系和协作,共同规划整个工厂的通知要求[2]。
系统架构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无纸化办公,帮助车间管理人员提升管理效率,使全部员工都能够在大数据技术帮助下,通过普通的PC端操作系统软件,进而帮助控制员工权限,对车间进行动态管理。与ERP员工原理系统相区别的是,车间管理系统的工作与管理是完全独立的,除系统管理员外,任何员工和组长都不能进入到其他员工的账号进行操作,以保护员工隐私,实现个性化管理。车间管理系统的操作权限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基层职工、班组组长、系统管理员和车间主任,其中车间负责人为系统管理员和车间主任负责,具体权限包括:用户的管理与除名、内容信息的发布与调整、各班组的业绩核算和绩效管理等。同时能够查看其他车间的管理信息。班组组长和基层员工的权限包括:个人信息修改、生产记录签到、登记等。其中基层员工只能够修改自身密码和进行认证登记[3]。
在制造业领域,连续生产是一种常态。因此做好班组之间与车间之间的交接至关重要。一般来讲,交接班的班长要对生产记录进行严密的确认后登记,并在“生产记录”中做好内容传达。负责接班的组长应当在通知栏中对交接内容进行确认,在“会议”模式中对车间会议内容进行整理,对交接组的要求进行记录并进入车间工作现场进行检测。最后车间管理员对“生产记录”一栏进行确认传达,并在“接班”一栏中填写确认。在倒班成为日常的钢铁企业内,车间的管理系统应当能够由管理人员随时进行查阅,从而对车间整体的规划方案做出传达,进而明细车间整体生产情况。总管理负责人可依据车间或班组为单位,对班组和车间之间的差距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既能够有效反馈车间之间的产能差距,又能和往年同期的产能进行比对,进而反思自身差距,促使车间管理共同进步[4]。
绩效管理是车间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是整体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相比传统的人工绩效查阅制度,信息化绩效管理能够客观准确的形成当日、当月、当季的所有员工、班组、车间之间的评分及产能情况,依据多劳多得的原则,对每名员工的最终薪酬进行专业化评定,依据工作状态和质量,对每个用户进行绩效评分,员工可在每个月的月底对车间绩效进行登录管理,审阅自身工作量是否属实,并将信息经确认后上传至财务部门。绩效管理是车间管理中除生产管理外最核心的部分,它关系到员工的个人利益,在传统员工绩效管理过程中,人工记账和任务量登记难免会因为人工操作导致误录和误差,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而绩效管理无纸化可依托于ERP软件和车间自动化信息系统,在月末财务部门的审核下,每名员工的工作记录、交接记录、工时和工作量都能得到客观调研,保障绩效工作的精确度和客观性,有效保障员工利益。除班组交接、信息传达、绩效管理外,信息系统还能够自动生成生产记录表,同时通过车间管理系统对厂内的最新通知、车间会议等指示和新闻进行播报,进一步提升了无纸化办公的效率。[5]
现代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目前依然难以实现对基层车间的有效管理。存在着管理模式封闭,缺乏创新性,信息流通较慢等问题。想要实现钢铁企业车间的有效管理,应当对车间管理的参与要素做好严格的分级,并搭配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车间进行网络化管理,在资源共享、绩效管理等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对各班组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进而加强各车间班组之间的协作,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望本文研究内容得到相关企业及技术人员的重视,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实践,为提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水平提供建设性意见。